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621篇
海洋学   96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演化与扇体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其形成演化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二叠纪以乌尔禾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增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三叠纪-侏罗纪以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内向盆缘方向逐渐减弱的退覆式冲断活动及后退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已知扇体油气藏主要富集于水下扇扇根及扇中、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4个亚相带,及二叠系佳木河组、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侏罗系八道湾组、头屯河组6个层位.二叠-三叠纪扇体含油层多、规模大、储量丰度高,侏罗纪扇体反之.受断裂、不整合、岩相岩性、物性4种因素控制,扇体主要形成断块、地层不整合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断阶带及扇根-扇中相带主要发育构造(断块)油藏,为扇体与断层相配置的垂向运聚成藏模式;斜坡区及扇中-扇缘相带主要发育岩性油藏,为扇体与不整合相配置的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西北缘扇体成藏条件好,探明程度总体较低,剩余资源潜力大,进而指出了七大有利勘探区块和方向.  相似文献   
62.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微观内幕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探索在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的条件下开展深水扇系统的微观内幕研究。结果表明: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的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中能较好地由浅至深识别出多套地层(尤其是浅部地层)中存在的多种类型的深切谷、峡谷、水道,各有不同地质成因机制。能识别的典型扇体微观结构类型包括丘形体、席状体、水道化沉积及朵叶体等,往往分别指示某些特殊的沉积环境,并且最可能构成潜在的深水油气圈闭的良好储层。在二维地震资料条件下容易识别的深水扇系统微观内幕结构类型比较有限,在空间上追踪典型微观内幕结构也相对比较困难,但是若能全面认识区域构造及沉积背景,综合利用相关资料减少对地震反射结构解释的多解性,就有望对扇体的微观内幕结构进行深入剖析,深化对扇体的地质认识,从而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63.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沉积与油气聚集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延长组湖盆为一大型的敞流湖盆.其充填演化与构造发育史、古气候演化史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在此过程中,湖盆经过四次明显湖进与湖退变化,但深湖中心变化不大,一直沿华池—宜君一带波动.在整个晚三叠世盆地盛衰演化过程中,深湖沉积体系主要为深水型三角洲及浊积扇体系,前者在深湖扩展早期的三角洲快速推进时期的陡岸斜坡区比较发育,并随着三角洲的推进逐渐从深水型向浅水台地型转变.后者在各个时期都有出现,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两种浊积扇:坡移浊积扇相带发育相对齐全,垂向上多期互相叠加,可划分为:斜坡-槽道-内扇亚相、浊积水道、浊积水道间、浊积水道前缘-中扇亚相、外扇亚相和盆地平原亚相.滑塌浊积扇多呈透镜状夹于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相带分异不明显,仅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类浊积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近源斜坡带及远源末梢斜坡带.深湖沉积控制了烃原岩及有利生储盖组合分配.坡移浊积扇沉积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是深湖区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4.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断陷盆地中极为发育的一种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三角洲沉积构成,可识别出9种成因相。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盆缘断裂产状等因素控制可划分出退积型、加积型、前积型、陡坡型和缓坡型5种扇三角洲类型。位于扇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及其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与之有成因联系的水下分流河口坝、洪水型重力流砂体等物性好,可以构成优质储层。含油性勘探成果亦证实各主力油层段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及分流间湾区,小部分位于扇三角洲平原区。受埋藏深度和成岩场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主力油层段的物性与岩性相关性各异。因此,应用沉积体系分布与油气聚集规律挖掘剩余油层及进行远景区预测是有效的与可行的。  相似文献   
65.
徐州——宿州弧形双冲——叠瓦扇逆冲断层系统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王桂梁  金维浚 《地质学报》1998,72(3):228-236
郯庐断裂西徐州--宿州地区存在丰一个向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其东侧后缘为倾向腹地的双冲构造,前缘为背驭式的叠瓦扇。东西向的不老河断层和宿北断层将其分为具有不同发育特征的三段。这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斜冲对接过程中,由于双沟推覆体向NW的反向推力,由东向西间歇式跳跃发展而形成的。该构造后期还被前缘的反向断层,前渊的重力滑动构造和腹地的指状断陷盆地所复杂经。这是不同于Boyer和Elliott简单模式的一种  相似文献   
66.
加里东运动结束后,华南广大地区上升成陆,仅钦防一线为残留海槽。随海西旋回海侵,观沉积断裂的继承性活动,在北东向走滑作用下,粤北盆地裂陷,古大陆板块随之解体。泥盆纪海水从灵山-贺县走滑盆地和吴川-关裂陷分地进入粤北。盆地之沉积物,清楚地反映了裂陷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历史,由早期的中基性火山喷发物-充填阶段三角洲和陆棚滨外沉积物-稳定扩大阶段的碳酸盐台地和较深水相泥硅质沉积物及“双峰式”火山岩套一盆地回返阶段的碳酸盐台地和屑滨岸沉积物,构成完整的裂陷盆地建造系列,反映该盆地属加里东拼合的年轻华南古大陆,并在海西期发生内拉张裂陷。  相似文献   
67.
文章对蜥脚类恐龙的分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案,即将蜥脚类划分为2个超科、7个科。它们分别为勺齿蜥龙超科Bothrosauropodoidea,包含火山齿龙科Vulcanodon-tidae,鲸龙科Cetiosauridae,腕龙科Brachiosauridae,圆顶龙科Camarasauridae和马门溪龙科Mamenchisauridae;圆齿蜥龙超科Homalosauropodoidea,包含梁龙科Diplodocidae和巨龙科Ti-tanosauridae。  相似文献   
68.
廊固凹陷近岸水下扇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廊固凹陷18口井541 m岩心的系统观察、156口井测井序列的建立、1km×1 km三维地震测网密度的地震相识别,分析了该沉积体系的相带展布特征。该砂砾岩层总体趋势为向上厚度减薄、层数减少,共识别出5期扇体,多呈条带状沿大兴断层断面分布,每期之间发育稳定的暗色泥岩段。该近岸水下扇的形成受3级层序、大兴断层、古构造、古气候、古地形以及物源供给等多种因素的控制。3级层序的发育特点、大兴断层的分段活动以及特殊的物源供给背景因素的匹配对近岸水下扇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2~3期扇体扇中分布范围广,储集条件好,是凹陷下一步开发工作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69.
姬书安  张立军  路芳 《地质学报》2023,97(6):1723-1740
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翼龙类化石非常丰富,其上部的九佛堂组翼龙类组合以含有丰富的无齿的古神翼龙科、朝阳翼龙科等进步类型而与下部的义县组翼龙类组合相区别。本文描述了辽宁西部建昌盆地九佛堂组一新的大型翼龙类化石,其以上下颌无齿、吻端指数为3.7、前颌骨背支细长且封闭鼻眶前孔背缘、很大的鼻眶前孔后端超过上下颌关节位置、轭骨的上颌骨突基部宽大而应被归入朝阳翼龙科(Chaoyangopteridae)神州翼龙属(Shenzhoupterus)。其以较大的体形(翼展2.05 m)、平直的上下颌咬合面、轭骨的眶后骨突较泪骨突长且基部略宽、第4~7颈椎长度依次减小等特征,区别于朝阳神州翼龙(Shenzhoupterus chaoyangensis),而被命名为三亚神州翼龙(新种)(Shenzhoupterus sanyainus sp. nov.)。这是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翼展最大且不具牙齿的翼龙类属种,它的发现丰富了九佛堂组翼龙类组合内容,对认识朝阳翼龙科的骨骼形态与生态习性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0.
干旱区坎儿井与山前凹陷地下水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铭江 《水科学进展》2010,21(6):748-756
在分析研究坎儿井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河流冲洪积扇地形地貌特征、储水构造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前凹陷带"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具体思路,并以台兰河地下水库示范工程为例,对构筑"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及其"引渗回补"调蓄系统、"横坎儿井"集水系统、"自流虹吸"输水系统三大工程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山前凹陷地下水库是非常理想的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其研究和示范工程,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水资源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