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7篇
  免费   879篇
  国内免费   819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391篇
地质学   2643篇
海洋学   463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2篇
  1934年   4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地震层析成像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基础工作。地震层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物探方法,通过工程中孔,碉间地质条件的探测,进而评价大坝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介绍了乌江构皮滩水利枢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2.
圣安德烈斯断层门多西诺三联点迁移的构造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圣安德烈斯断层门多西诺三联点向北迁移,或北美板块的相对向南运动,驱动角落流使地幔热物质向板片窗上涌,造成地幔温度升高和部分熔融.本文通过二维暂态有限单元法计算表明,当北美盖层厚度为20km时,计算预测的地热分布、部分熔融百分比、岩浆岩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等都与实际地热、地震和地质观测很好地吻合,确认了角落流机制和它引起的暂态热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3.
树根桩对于已建建筑物的地基加固纠偏具有到之处,效果显著。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对树根桩的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和其承载力作用了阐述。  相似文献   
94.
95.
地层含金性评价的分数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式江 《现代地质》1997,11(1):44-47
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琼西抱板群金含量分布的分数维结构特征,并对其含金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较小的分维及具有多标度分形,有利于金矿化的产出。  相似文献   
96.
初论陆内造山带的造山模式──以四川龙门山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四川龙门山造山带是陆内造山带的一个典型实例。陆内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历史。前寒武纪时期的环境是属于古板块俯冲、碰撞的历史。具活动性大陆边缘性质,岩浆变质作用强烈,构造混杂明显。古生代以来转入地台环境,形成台相沉积。中生代早期转入陆内造山阶段。由早期的褶皱造山进而转化为推覆造山。两类不同性质的造山运动伴随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前陆沉积盆地的形成和两类不同性质的沉积体系的形成。最终的区域构造特征不同程度地保留了陆内造山各阶段的地质记录,而以最后一次的推覆造山作用的影响最深刻。陆内造山的动力机制是与区域性的板块构造活动的大环境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7.
响水砂体是一出露比较完整的中生代的曲流河河道沉积。通过大断面写实的研究方法,运用沉积体系分析、层序地层分析、砂体内部沉积构成分析等方法,比较细致地划分了砂体内部成因单元和储层岩性相,从成因上研究了影响油气运移的沉积因素。通过砂体断面上一定间距的比较均匀的采样,并根据测试成果编图,展示了各种孔沙参数在空间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各种界面、沉积水动力能量的联系,并依此总结曲流河点坝渗透率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98.
99.
板内造陆变形以平行不整合为标志,它是一个容易失稳的界面,后期构造变动中常常转化成拆离面。中浅构造层次形成脆性拆离断层(拆离带);中深构造层次则形成韧性剪切断层(韧性剪切带)。板内造陆变形及其后期演化改善了储集岩性能,影响了油气运移和聚集。后期转化还可以使油气重新运移,也可形成新的油气圈闭,同时深刻影响油气演化,有利于再次生油气。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