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073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溶藻弧菌疫苗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2.
凡纳滨对虾具有广盐性,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目前关于盐度对对虾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盐度变化对其渗透压和成活率影响[1~5]方面.普遍认为对虾缺乏特异性免疫,因而非特异性免疫在对虾抵抗外来病原入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在生物抵抗疾病和免疫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6~8],并且NOS能够作为反应对虾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9].  相似文献   
993.
针对目前大批低产老化虾池的改造和可持续生产的问题,设计了一个自然生态养虾新模式。利用长期不能清淤的低产老化虾池和已造成生态失衡的虾池,实行疏放苗,精管理,综合利用、立体开发,混养、轮养。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周期为 80~90 d,对虾成活率60.5% ~76% ,体长达10.1~13.2 cm ,平均体重 17.2~19.2 g/尾,饵料系数 0.77~0.80,平均产量 645~780 kg/hm 2,鲻鱼产量 420~465 kg/hm 2 。整个养殖过程虾池的各种水质理化因子基本符合要求,从而使对虾养殖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994.
节水型斑节对虾养殖池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质量指数法评价节水型斑节对虾养殖池的环境质量.将对照池海水平均质量指数与微生物调控的试验池比较,硫化物、DO、磷酸盐、COD分别高71%、43%、24%、8.3%,但非离子氨、无机氮分别低229%、122%.综合来看,试验池的水质优于对照池,对照池水质有轻微污染,污染因子是磷酸盐、COD、BOD;底质环境未受有机物和硫化物的污染,对照池有机物含量高于试验池,对照池硫化物含量低于试验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贮藏时间和加热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虾仁三磷酸腺苷(ATP)关联化合物及虾仁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凡纳滨对虾中6种ATP关联化合物,通过比较不同贮藏时间的凡纳滨对虾虾仁在加热过程中的ATP关联化合物,分析加热前后虾仁的感官品质,以及鱼虾类鲜度指标K值、G值、P值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随贮藏时间的增加,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酸(AMP)含量呈下降趋势,肌苷酸(IMP)先上升后下降,次黄嘌呤(HX)和肌苷(HXR)上升;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ATP和ADP下降,AMP增长,IMP、HX、HXR先增加后降低。贮藏2 d后的生虾和贮藏3 d后再加热的虾仁均将达到最大感官可接受上限。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加热前后K值、G值和P值线性增加,但生虾的G值与鲜度的相关性较差,不适宜作为鲜度指标,K值和P值可作为生虾的鲜度指标。加热后的K值、G值、P值与贮藏时间、感官质量评定值(QI值)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较好,表明K值、G值、P值可以用来表征熟虾的品质。  相似文献   
996.
激活转录因子-2(ATF-2)作为细胞内应激活化蛋白激酶下游效应分子,参与调控了生物体诸如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免疫炎症反应等许多细胞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首次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克隆得到了ATF-2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命名为Lv ATF-2.序列分析表明,Lv ATF-2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719 bp,可编码572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具有特征性的锌指结构和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域,并且在N端具有两个保守的苏氨酸磷酸化位点(Thr71和Thr73).进一步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Lv ATF-2蛋白与脊椎动物及软体动物ATF-2蛋白聚为一簇,且与软体动物ATF-2蛋白亲缘关系更近.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Lv ATF-2基因在所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转录,但在鳃和肠道中转录量较高.此外Lv ATF-2基因在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早期转录水平显著下降,提示该基因与WSSV感染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对虾应答病毒的免疫反应过程.本文通对Lv ATF-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为将来研究该基因在对虾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根据Gen Bank中对虾肠道上皮细胞微胞子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扩增条件,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EHP的PCR方法。用该方法对EHP阳性虾进行PCR扩增,得到与实验设计相符的330 bp特异性扩增条带,而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对虾杆状病毒(BP)、"棉花虾"微孢子虫、黏孢子虫的阳性虾,以及健康虾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测序比对发现,PCR产物序列与Gen Bank EH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8%,表明该PCR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出约100 fg的EHP质粒DNA。用该PCR方法检测广东、广西、江苏、山东、海南等地的755份临床样品,共检出阳性样品21份。该PCR方法可用于凡纳滨对虾EHP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98.
通过56d喂食添加带鱼酶解蛋白亚铁螯合物(Fe(Ⅱ)-FPH)的饲料观察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性能、免疫相关指标及品质的变化。Fe(Ⅱ)-FPH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分别为0、500、1000、1500、2000、2500mg/kg,不同饲料组分别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对虾。结果显示,当Fe(Ⅱ)-FPH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在1500—2500mg/kg时,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当Fe(Ⅱ)-FPH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000—2500mg/kg时,对虾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的活性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2000mg/kg)、较长时间(56d)的Fe(Ⅱ)-FPH饲喂,对虾肌肉组织弹性增强,硬度加大,水产品品质增强。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Fe(Ⅱ)-FPH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Fe(Ⅱ)-FPH可以提高对虾的免疫相关指标,并能提高水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999.
选择来自75个家系的6000尾凡纳滨对虾个体进行为期96h的耐低溶氧试验,测定其生长性状和耐低溶氧性状。利用线性动物模型估计了凡纳滨对虾收获时期生长和耐低溶氧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收获体长和收获体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35±0.11和0.48±0.15,表现为中高遗传力水平,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收获体长和收获体质量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别为0.89和0.95,表现为高度线性正相关(P0.05)。凡纳滨对虾耐低溶氧性状的遗传力为0.07±0.03,表现为低遗传力水平。生长性状(收获体长和收获体质量)和耐低溶氧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别为0.14—0.18和0.11—0.13,表现为低度线性正相关,但统计检验不显著(P0.05)。耐低溶氧性状的选择反应和遗传获得的估计值较低,分别为0.02±0.02和4.87%。体长的选择反应和遗传获得分别为0.65±0.18和7.22%;体质量的选择反应和遗传获得分别为1.13±0.31和11.07%,表明第一代对生长性状的选育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mTOR信号通路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氨基酸代谢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获得了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eif4e2和eif4e1a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eif4e2基因c DNA序列全长1 069 bp,开放阅读框699 bp,编码232个氨基酸;eif4e1a基因c DNA序列全长3579bp,开放阅读框627bp,编码20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均证实eIF4E2和eIF4E1A为目前已知的eIF4E家族蛋白的同源蛋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eif4e2和eif4e1a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注射雷帕霉素或氨基酸后肌肉中eif4e2和eif4e1a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了eif4e2和eif4e1a基因在细胞生长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eif4e2和eif4e1a基因在眼柄、肝胰脏、肠道、胃、鳃丝和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eif4e2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eif4e1a基因在肠道和肌肉中都有较高表达量,且在肠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肌肉中的表达量(P0.05);注射雷帕霉素后2 h内肌肉中eif4e2和eif4e1a基因表达量都出现显著下降(P0.05);肌肉中eif4e1a基因的表达量在单独注射亮氨酸或精氨酸4 h内均未出现变化,但在同时注射亮氨酸和精氨酸后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肌肉中eif4e2基因在注射亮氨酸、精氨酸及亮氨酸加精氨酸后表达量都明显提高(P0.05),且同时注射亮氨酸和精氨酸后,基因表达变量明显比单独注射亮氨酸或精氨酸后变化量大。本研究从动物分子营养学角度出发,克隆了凡纳滨对虾mTOR信号通路中eif4e2和eif4e1a两个基因,并证明其能够通过mTOR信号通路接收不同氨基酸信号来调控细胞生长,对于深入了解对虾的生长和代谢调控机制、饲料配方的优化以及建立合理的养殖管理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