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7篇
  免费   769篇
  国内免费   1062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762篇
地质学   2874篇
海洋学   558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2篇
  1941年   3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72.
利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博湖坳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进行了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三工河组的层序地层榕架,将其划分为J1s3、J1s2和JJ1s13个三级层序,其层序和体系域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凹陷内沉降中心的分布,沉积主要受控于盆地边缘的南缘陡坡带、北缘缓坡带.每个三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发育局限,湖扩与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体系构成以扇三角洲、湖泊和辫状河三角洲为主.在建立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沉积体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73.
“扬子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 一、矿化集中的时空分布 “扬子型”铅锌矿床在准地台周边及其隆起的碳酸盐中分布很广,成矿时期从南华纪至早古生代,最重要的有南华系莲沱组(彭山式),震旦系陡山沱组上部(董家河式),震旦一寒武系麦地坪组(大渡河式),下寒武系清虚洞组(花垣式)。除此,在奥陶系、石炭系和三叠系也有发现。这类矿床形成于晋宁造山后扬子地台伸展裂陷构造环境,是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产物。空间上主要分布以下地区:  相似文献   
74.
蔡天新 《地图》2008,(5):142-143
早在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以前两个多世纪,德国汉堡的商人们已经频频往返于冰岛和欧洲大陆之间了。当时有一条航线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的港口城市卑尔根为起点,穿越灰暗冰冷的挪威海到达雷克雅未克。  相似文献   
75.
印第安人是美国国土上最早的原住民,新的基因证据表明其祖先是12000年前的东北亚游牧部族,越过亚美大陆桥白令海峡移居到美洲,在人种上属于蒙古利亚种族。迁来美洲之后,历经万年生息繁衍,印第安人逐步扩散,广泛地分布于美洲大陆。  相似文献   
76.
中国大陆岩石圈等效粘滞系数的计算和讨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大陆岩石圈的流变结构对岩石圈动力学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岩石圈等效粘度的估计是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基础和重要的问题。文中对利用实验室流变实验结果估算岩石圈流变结构的计算方法中包含的多种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包括岩性、温度、应变速率、实验室速率数据外推到地质构造运动速率等因素对等效粘滞系数估算的影响,并以温度和应变速率的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中国大陆地壳和上地幔等效粘滞系数做出了估计。中国中地壳等效粘滞系数一般在1021~1024Pa.s,下地壳等效粘滞系数在1021~1022Pa.s,其中青藏高原下地壳等效粘滞系数较低,约为1019~1020Pa.s;与前人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存在柔性下地壳流动的结论吻合。  相似文献   
77.
东营凹陷在沙河街组沉积期为北陡南缓的箕状断陷湖盆。通过钻井岩心、测井、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在断陷湖盆的南缓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中识别出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湖?白沉积体系,以及滨浅湖砂坝和缓坡远端浊积扇沉积相。建立了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层序地层格架及层序演化模式。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成岩作用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内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溶解作用等,成岩阶段为早成岩A、B期,晚成岩A、B期。层序地层格架内发育了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高岭石胶结和泥岩压实四种成岩相。  相似文献   
78.
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在何时何地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的初始碰撞时间是所有相关的喜马拉雅-西藏造山体系演化模式的主控条件,并严重影响到对众多与青藏高原隆升和东亚大陆挤出相关的地质过程速率的解释,以及对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尽管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汇聚的速率在55Ma突然减缓被广泛地认为是初始碰撞的标志,但这次碰撞所造成的主要构造效应直到20多个百万年以后才显现出来。对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相对位置的重新估算,表明它们在55Ma时并没有达到可以彼此发生碰撞的距离。基于来自西藏新的野外证据和对已有数据的重新评估,认为初始碰撞发生在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约34Ma),并对55Ma时发生的地质事件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79.
选择辽西为中心,以近东西向延伸800km的辽蒙地质走廊为研究区,通过年代学研究,确认130Ma以来的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对称分布的时空格局,具有“中间老、两侧新”的特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软流圈来源的岩浆向东西两侧侧向流动,岩浆来源不断加深。在此基础上提出“软流圈底辟体上涌和水平侧向流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80.
演化中的裂谷带——五大连池火山岩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古里河—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新生代火山岩带是一条富钾火山岩带。文中重点论述了以下4点内容:(1)火山岩及其包体中存在典型的地幔交代作用;(2)根据火山岩K2O/Na2O比值勾画出富钾火山岩带范围;(3)地幔气体的绝热膨胀导致"冷泉和冻土现象";(4)地震活动的现状。论证了NNW走向的五大连池火山岩带是新生代初始的大陆裂谷,它们切穿了大兴安岭北北东向构造带。进一步从岩浆演化的趋势认为五大连池裂谷带将持续演化而不会夭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