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294篇
测绘学   353篇
大气科学   465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启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国家、省、市新的三级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要求。该文介绍了各级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基本概念、主要建设内容,各级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服务对象、基本要求,细化了各级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要求,规范了建设行动。  相似文献   
62.
基于波动理论的各向异性反射率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对单界面理论模型、实际非均匀各向异性模型分别进行正演模拟及分析,比较Ruger理论与反射率方法模拟结果的波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对于界面模型两种方法均能得到相同的计算结果,但对于实际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基于Ruger理论的算法受时间采样率的影响,而基于波动理论的反射率方法输入实际空间域模型,计算结果不受时间采样率的限制。  相似文献   
63.
利用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 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发生在广州市中北部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及闪电与雷达回波特征的关系。(1)本次强雷暴天气是华南一起典型的以西南急流和切变线为环流背景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在整个雷暴生命史中以负地闪为主, 占69.3%;正闪在雷暴发展的初始和结束阶段占比较大。(2)闪电频数分布与强雷达回波区域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闪电活动位置稍有提前, 地闪频数峰值的时间比雷达回波峰值时间平均提前了11.1 min。(3)回波顶高是产生闪电的先决条件, 闪电较多分布在回波顶高9~15 km范围内, 地闪频数峰值落后于回波顶高峰值12~18 min。   相似文献   
64.
做好测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对履行行政事业单位职责、促进测绘事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笔者指出新《预算法》实施后,测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5.
利用地理国情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对地理国情普查预处理后数据进行基本统计分析。根据基本统计结果、基本统计汇总表及统计报告,制作行政区划四至点、高程分级、坡度分级、水域分布、水域统计、铁路与道路、行政村驻地分布图,并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统计分析成果的应用推广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6.
研究东天山和西天山过渡区域艾维尔沟地区的隆升剥露历史对于分析中新生代天山及其邻区的构造格局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出露的煤层(线)进行了镜质体反射率分析以及对应的顶板或底板的砂岩层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系统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侏罗纪煤层镜质体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79%~1.19%之间,相应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79~129 Ma之间;热历史模拟表明,侏罗纪地层在早白垩世(130~100 Ma)达到最大埋深,并发生一次快速冷却事件,之后处于相对稳定期,新生代最终剥露到达地表.相比于西天山,艾维尔沟地区和东天山在早白垩世的隆升幅度大,使得天山东部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标志着早白垩世是东天山构造地貌形成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从5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地质灾害风险管控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包括生命至上、天人合一、主动而为、依法防灾等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科学理念,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应遵循资源整合与系统设计、预防优先与抗救结合、分级防治与风险共担、工程治理与避险并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应急处置与长效防范6项原则,提出了今后甘肃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应从发挥制度在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引领作用、打造积极的防灾减灾文化、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全民能力提高、强化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科技支撑、构建地质灾害隐患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加强空天地一体化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扩大避险搬迁覆盖面和实施力度、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土风险管控体系等8个方面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8.
69.
利用不同形状冰晶的散射特性,获得了非球形冰晶云的94/220 GHz测云雷达双波长比,探讨了非球形冰晶云的双波长比与云内微物理参数的关系,分析了衰减前后的星载雷达反射率因子及双波长比的垂直廓线。结果表明:(1)双波长比可以反映小到0.1 mm中值尺度的冰粒子,对粒子总数、谱的形状参数不敏感,对粒子大小、形状、云衰减较敏感。(2)雷达灵敏度一定时,星载雷达可测云厚与雷达波长、冰含水量(IWC)的垂直分布、云厚及衰减有关;没有进行衰减订正时,双波长比和衰减有关,冰含水量越大,波长越短,衰减越大,双波长比最大值与可探测云厚有关。两部雷达可探测冰含水量为0.001—0.1 g/m3、厚2 km的冰云;当云厚5 km、冰含水量垂直分布在0.001—0.2 g/m3时,云厚的94%基本可以被220 GHz云雷达探测到。(3)如果两部雷达气象方程中用水的介电因子,测量回波强度应进行介电因子的订正后再计算双波长比。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甘肃崆峒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址气象要素对比观测数据差异,选用2016年1~12月新站和旧站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要素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利用均值差异、相关与回归、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新旧测站气温差异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新址气温、气压均低于旧址,风速高于旧址,降水量、相对湿度差异大,变化无规律,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及观测场周边环境的不同造成;新址与旧址气温存在高度正相关,两站气温差异不显著,可以合并计算,研究结果可为资料使用者提供订正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