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59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国家风景名胜区景观遗产的三维培育研究--以青海湖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风景名胜区以其自然与人文美成为旅游与研究的热点。将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景观遗产划分为自然景观遗产、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及口头文化遗产三维,并且探讨了景观遗产的培育理念。以青海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实证研究了其自然景观遗产的培育、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的培育、非物质及口头文化遗产的培育。最后讨论了三个问题:对资源的重新认识、实证对其他案例的借鉴、三维培育模式的提取。  相似文献   
32.
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修武县云台山镇山区人头攒动、热闹异常,挖坑、栽苗、填埋、浇水……20多个单位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忙碌地植树,一场春季义务植树活动迅速在全县拉开帷幕。“春节后开展春季植树已成为全县的惯例,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参与。”在植树现场,修武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  相似文献   
33.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工厂化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蛤的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培育和稚贝水泥池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用阴干与流水结合的方法刺激亲贝能获得理想俏产效果。(2)在水温28.0~29.1℃,比重1.0160—1.0187,pH值8.2-8.4条件下,用亚心形扁藻作文蛤D幼的开口饵料和壳顶幼虫饵料,生长快(日增长高达24.5μm)、成活率高(72.3%)、浮游期短(仅5-6天)。(3)文蛤眼点功出水泥池无砂底附苗试验获得成功,且单位面积附苗量高达433.3万颗/m2。(4)室内水泥池铺砂培养文蛤稚贝,前期生长快,但当壳长达300μm后,稚贝分泌一种粘液,生长和成活受到影响。建议定期翻池洗苗,当壳长达500μm后尽早将苗移至池塘内砂滩培养。  相似文献   
34.
刘鑫  王哲  张一  柳光宇  黄诚 《湖泊科学》2003,15(2):184-188
以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实验用养殖污水,伊乐藻、轮叶黑藻作为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材料,建立封闭型(非换水)和交换型(定期换水)的两种鱼草共生的生态系统并与传统的商业性养殖系统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养鱼水体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及对鱼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作为实验组的鱼草共生系统两种水体水质优良,鱼类生长良好,交换型水体中D0值≥8.0,NH4—N≤0.34,COD≤18mg/L,悬浮物≤12mg/L夏花成活率为93.3%;封闭型水体中D0值≥7.5,总NH4—N≤0.92,COD≤28mg/L,悬浮物毒20mg/L夏花成活率为60.0%.2.作为对照组有色无草的封闭系统中水质逐渐恶化,鱼类生长受到抑制甚至生存也不能保障,其中,D0值≥2.5,NH4-N≤3.22,COD≤88mg/L,悬浮物≤55mg/L,夏花成活率仅为6.7%;交换系统中D0值≥4.0,总NH4—N≤2.41,COD≤66mg/L,悬浮物≤51mg/L,即使定期换水夏花成活率也仅达66.7%;研究结果表明:鱼草共生系统中栽培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可有效地净化水质,不仅确保了夏花生产良性运行,还节约了水资源并达到无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35.
红鳍笛鲷亲鱼培育及产卵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控温、营养强化的方法培育红鳍笛鲷(Lutjanuserythropterus)亲鱼 ,并结合激素诱导使其在1周年内每个月不间断产卵。实验亲鱼454尾 ,培育成活率为96% ,共采卵147150×104粒 ,平均每尾雌鱼年产卵量为541.0×104粒 ,人工催产卵的受精率为40 %~86.2 % ,自然产卵的受精率为68.3%~91.2%。  相似文献   
36.
段雯娟 《地球》2019,(7):20-21
6月12日上午,2019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亮马河会议中心隆重开幕。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出席并致辞,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并宣布开幕,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民建中央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吴晓青,生态环境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机构、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有关领导和嘉宾,共同启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和2019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相似文献   
37.
遥感在森林精准培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凯  曹林 《遥感学报》2021,25(1):423-438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人口增长,中国木材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高。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迫切需要更为高效、高质量地培育森林资源,在定向培育和集约经营等的各个环节实现培育技术精准化。现代遥感技术所构建的多平台、多角度、多模式立体观测体系及定量分析方法是森林精准培育的关键技术。以遥感技术为核心所构建的从土壤类型分析、土地适应性评价、生态环境模拟到林木育种、灌溉施肥、林木长势监测、病虫害防治等一体化、精准化的森林精准培育新体系,将全面支撑现代林业的整体提质增效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本文首先介绍了RGB相机、多光谱、高光谱、激光雷达、热红外和荧光传感器在森林精准培育中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特点及测量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然后,重点介绍了遥感在林木良种选育、营养胁迫监测诊断及水肥精准喷灌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治与健康评估这3个森林精准培育重要方向上的应用,并分析了各应用方向的共性需求;最后,从3个方面,即多源遥感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及3S技术集成,以及遥感数据与生理生态模型和辐射传输模型等的集成应用,分析了未来遥感技术在森林精准培育中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象拔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亲贝促熟、人工催产、幼虫培育和采苗等技术环节的研究,建立了象拔蚌(Panopea gen-erosa)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表明,在盐度28~30条件下,受精卵在水温11、13、16oC时发育至D形幼虫所需时间分别为83、60和46 h;在水温16~18oC,经20 d发育至壳长约380μm的壳顶幼虫时出现足和水管原基,进入附着变态阶段。投放附着基后培育约70 d,可生长至壳长5 mm的幼贝。壳长日增长量在D形幼虫阶段为6.2μm,在壳顶幼虫阶段为16.8μm,附着变态后生长速度加快,外形具成体形态。不同附着基的采苗率依次为:细砂>卵石>聚乙烯网片>波纹板。  相似文献   
39.
西沙群岛珊瑚幼体培育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沙群岛的珊瑚礁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也保护了各岛礁免受海浪及台风的侵蚀。但近年的调查显示西沙珊瑚礁的退化程度十分严重,其中最重要的是珊瑚数量急剧降低。为了促进珊瑚礁生态恢复,实验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收集珊瑚有性繁殖产生的受精卵,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并促使其附着,共培育出3700个珊瑚幼体并放归野外,为退化的珊瑚礁增加了幼体补充数量。通过本实验确定了珊瑚卵的受精及珊瑚幼体附着过程是珊瑚幼体培育的关键环节,并发现幼体培育密度及幼体附着基底是决定培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大泷六线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2009 ~2010年关于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论述了大泷六线鱼苗种繁育的关键技术.通过对亲鱼强化培育和促熟,创新发明人工平面授精技术和网箱吊式孵化技术,加强饵料的合理搭配与投喂、水质调控技术等措施,突破了大泷六线鱼人工繁殖的技术难点,明显提高了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解决了人工繁殖大泷六线鱼苗种生产问题.在水温16~ 17℃,盐度31,光照500 ~ 1000 1x的培育条件下,大泷六线鱼鱼苗经过90 ~ 100 d的培育,全长生长至5 ~6cm.2009和2010年分别培育出全长5 cm以上大泷六线鱼鱼苗4.1万尾、11.4万尾,苗种成活率分别达到41.7%、43.2%,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泷六线鱼人工规模化繁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