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北冰洋80°~85°N浮冰区对流层大气的垂直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夏季中国第3次北冰洋考察所获取的GPS探空资料对北冰洋(79°~85.5°N,144°~170°W)浮冰区对流层大气的垂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冰洋浮冰区对流层中部大气的平均温度递减率为6.47℃/km;对流层顶高度为8.0~10.7 km,平均为9.3 km,对流层顶温度为-59.4~-43.5℃...  相似文献   
102.
张光涛  孙松 《海洋学报》2011,33(2):146-156
根据西北冰洋43个调查站位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地理分布特征,探讨了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存在三种不同的浮游动物群落类型:楚科奇海台和加拿大海盆地区的高纬度深海群落;楚科奇海中部的陆架群落;阿拉斯加沿岸和楚科奇海北部的沿岸过渡群落.深海群落浮游动物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03.
金希 《海洋世界》2011,(7):34-36
俄罗斯的前身莫斯科公国,这是一个极具开拓精神的国家.在14世纪的时候,它还只有5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一个半世纪后它的国土已经扩张了30倍,达到15000平方英里之多.这是因为15世纪的时候,它跟随着西方地理大发现的脚步,从欧洲大陆东部开始向北向东一路探索,一直到达太平洋沿岸,并将所过之处统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相似文献   
104.
八哥 《海洋世界》2011,(10):70-71
部落里最优秀的猎手,甚至仅凭着一杆鱼叉,或是一根梭镖,顶着冻原上凛冽的北风和北冰洋冰冷的海水,去和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鲸搏斗.对于从未见识过海洋威力的他们,究竟需要何等的勇气与信念.不知何时起,穿越小说蝗虫般地席卷了各大网站的读书频道,穿越剧也霸占了电视台的黄金档,颇有些“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味道.细想起来,每每在回溯...  相似文献   
105.
Foreword     
《极地研究(英文版)》2011,(4):I0001-I0001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晚第四纪有机碳埋藏情况变化与海冰覆盖和环流等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北冰洋阿尔法脊08B85-D孔沉积物的Mn和Ca含量、粒度组成、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δ13C组成。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并不具备冰期-间冰期旋回性,有机碳来源具有4种不同模式,海冰覆盖程度和波弗特环流的强度共同决定了阿尔法脊处有机碳来源的构成,在MIS7内若干时段海冰覆盖极少,极盛的波弗特环流可将陆源有机质直接输送至阿尔法脊处,使沉积有机质中陆地来源占主导,形成了具有地层对比意义的独特信号。在MIS6-MIS1,08B85-D孔有机碳始终以海洋源贡献占主导,与海冰覆盖程度维持在较高水平,限制了陆源有机碳的输送有关,特别是在MIS6和MIS4-MIS3时,海冰很盛,波弗特环流有可能消亡。  相似文献   
107.
Recent satellite data analysis has provided improved data sets relevant to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in the Arctic Ocean. In this paper, surface radiation properties in the Arctic Ocean obtained from the Surface Radiation Budget(SRB3.0) and the 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ISCCP-FD) during 1984– 2007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se datasets show encouraging agreement in basin-wide averaged seasonal cycl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albedo; net surface shortwave and all-wave radiative fluxes; and shortwave, longwave, and all-wave cloud radiative forcings. However, a systematic large discrepancy is detected for the net surface longwave radiative flux between the two data sets at a magnitude of ~ 23 W m–2, which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face temperature, particularly from April to June. Moreover, the largest difference in surface shortwave and all-wave cloud radiative forcings between the two data sets is apparent in early June at a magnitude of 30 W m–2.  相似文献   
108.
极区海洋锚碇观测系统的设计和布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2003年7月-9月)期间,在白令海峡和北冰洋楚科奇海布放了一套潜标和两套明标,在该次考察结束前成功回收了潜标和1套明标,获得了最长为45天的连续观测资料。通过介绍这次布放过程,对极区锚碇系统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观测站位和层次的选择,锚碇系统的设计、布放步骤等,为有海冰存在的低温海域布放锚碇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1999年楚科奇海台及其周边海域中层与深层水增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1999年北极科学考察期间的数据, 研究了楚科奇海台及其邻近海域的温度和盐度分布特征. 观测结果表明, 1999年在连绵600多公里的海域中都发现温度超过0.5℃的现象, 测得的最高温度为0.85℃, 表明北冰洋中层水仍然保持增暖状态. 文中指出了两个重要现象. 第一, 中层水增暖现象存在区域差别, 楚科奇海台内部中层水与陆坡区相比温度高、厚度大、深度浅. 这种不均匀性是非常重要的, 意味着中层水增暖对海冰厚度和范围变化、海气热交换变化方面的贡献也将是水平不均匀的. 海台内部温度偏高的原因在于海台的特殊地貌形成绕流使海台内部与外界水体交换不畅, 热量不容易散失. 第二, 指出了深层水增暖的现象. 1999年温度垂向分布与多年平均历史数据的差表明深层水体也在增暖, 增温深度达1200~1400 m, 增温幅度一般在0.2℃左右. 深层水增暖现象揭示了北冰洋增加的热量有复杂的再分配形式, 表明北冰洋中层水增暖现象已经引起北冰洋热力结构的变化, 指示了全球变化对北冰洋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地球》2013,(8):6
正今年4月,挪威极地研究所的研究员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特群岛上,抓拍到一只看似体格健壮的雄性北极熊。而7月,再次见到这只北极熊时,却看到了它枯瘦如柴的尸体,令人不忍直视。对此,野生动物专家推测,正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海冰层的不断消退,北极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