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75篇
海洋学   808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珠江磨刀门河口底质沉积特征及其泥沙运移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珠江磨刀门河口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运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计算河口的沉积物净输运趋势,并分析河口底质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河口较粗的沉积物分布在交杯沙浅滩和拦门沙顶部,受波浪作用影响分选较好;磨刀门主槽、龙屎窟和口外海滨的沉积物则较细,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分选稍差。沉积物在纵向和横向上都表现出细-粗-细的变化趋势。磨刀门主槽泥沙受强径流影响,具有向南的输运趋势;龙屎窟在涨潮流作用下,泥沙净向北输运;在西向沿岸流和东南向浪作用下,拦门沙东侧浅滩泥沙向西侧搬运,口外海滨的泥沙输运趋势则向北。  相似文献   
992.
黄河自1855年夺大清河入渤海以来,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在近代三角洲范围内决口、改道频繁。据史料记载及实际调查统计,决口改道50余次,其中较大改道10次(见表5),即1855-1938年发生7次,1938年6月至1947年3月山东河竭,1947-1976年发生3次。1855-1938年三角洲上实际行水历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经多方查对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993.
河口、港湾潮流数值模拟中的区域分裂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区域分裂法,建立了河口、港湾非恒定流一、二维联解的整体数学模型和二、二维联解的整体数学模型。在一、二维或二、二维模型的联接处,设计了一个重叠域,由此互为相邻子域提供水边界点(线)上的水力要素。重叠域的设置保证了各子域间的协调性,大大提高了计算稳定性。上述两模型应用于椒江河口,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4.
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的统计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75-1985年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长江河口河流和海洋水文泥沙等11年的实测资料,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分析和现代控制理论方法对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进行系统辨识和预报。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可以表述为三输入-三输出的CARMA一阶模型,根据这些模型对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进行预报,取得了与实测资料较一致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995.
黄河口拦门沙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96.
珠江口伶仃洋锋的类别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秩甫 《热带海洋》1994,13(2):25-32
根据近年在珠江口伶仃洋的观测资料,对经国外有关河口锋的定义,归纳了伶仃洋内几种锋的现象,计有潮侵锋,岬角锋及潮水退急时的浅滩锋等。解释了锋生的原因与潮汐进退,特别与随潮入浸的咸水关系。文中也探讨了这些锋对沉积环境的影响。认为它是陆架水入侵河口地区的一种不容忽视的沉积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997.
FACScan流式细胞仪在河口悬浮颗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介绍河口水域的悬浮颗粒物包括矿物和有机颗粒,它们分别来自所在水域、径流和海洋。有机颗粒物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活体和死亡细胞以及矿物颗粒有机包被的复杂混合。在河口水混合过程中,诸如絮凝、凝聚、吸附、聚集、沉积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改变了上述不同颗粒类别的相对比例。传统的分析悬浮物颗粒方法存在着某些局限性。科尔特仪(Coultercounter)分析颗粒物的大小并不能提供不同碎屑的任何内在差异。使用显微镜观察大量的杂乱颗粒物耗时太大,也难以估计出总量。化学方法仅可检测悬浮物总体中某些特定组份的浓度。FA…  相似文献   
998.
江苏沿海深水大港布局规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无疆 《海洋通报》1994,13(5):57-68
论述了江苏沿海深水大港布局规划中的有关问题。经分析,北部连云港能建5万DWT以上泊位,灌河口能建万吨级深水泊位;中部和南部利用靠岸的三条辐射沙洲深水潮汐通道(西洋、黄沙洋、小庙洪)能建5 ̄20万DWT深水泊位。利用深水潮汐通道建港是江苏沿海建港的特色,合理开发沿海深水建港资源是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99.
伶仃洋大铲湾潮滩冲淤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韩震  恽才兴 《海洋学报》2003,25(5):58-64
由于潮滩范围广、变化频繁、缺乏常规的地形测量资料,给潮滩开发建设带来极大不便.以伶仃洋大铲湾为研究区,使用美国陆地卫星MSS,TM及ETM三类数据源,共计17个时相,时间跨度为1978~2001年,在国内首次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水边线高程反演技术,确定了大铲湾岸线变化,并进行了滩涂分带及面积的估算、滩涂利用状况及淤涨速度的确定、不同部位潮滩坡度及淤积速度的反演,为深圳港大铲湾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河口研究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要过去50年中国的河口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动力、沉积和地貌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河口冲淡水、河口锋、最大浑浊带、泥沙运动、拦门沙的形成、河口不连续现象、河口发育等。在应用方面,如钱塘江河口和长江河口等有许多成功的范例。然而,河口是复杂的,随着人类活动和人工控制的增强,当前河口研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人类活动已成为第三驱动力,河口的自然适应与人工控制协调问题将是河口未来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