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7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583篇
测绘学   1846篇
大气科学   415篇
地球物理   523篇
地质学   1279篇
海洋学   451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407篇
自然地理   562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5篇
  1954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浙西北前陆褶皱冲断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浙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P_2c)和大隆组(P_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是一套深水相浊积岩建造;区域构造环境初步分析表明浙西北地区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与二叠系协调变形,构造变形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ex)~1)和逆冲叠瓦扇为特征,由东南往西北构造变形样式依次出现复式冲褶席(multi-duplex)、背形堆垛(Antiformal stack)和叠瓦扇组合,其中褶皱样式依次出现大型紧闭平卧-斜卧褶皱、中尺度尖棱褶皱和具圆筒状转折端的开阔褶皱.断层变化则由断层面产状几乎水平的多重复杂冲褶席系到缓倾的顶板冲断层-底板冲断层组合样式到叠瓦扇冲断层,显示出构造变形强度自南东向北西递减的特点.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建造,变形样式以宽缓褶皱和逆断层组合为主.构造样式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形强度向北西衰减的构造极性沉积-大地构造分析,均表明在(T_1-T_3)期间及随后的后构造变形作用中,浙西北持续地经历了自南东向北西的强烈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对下关温泉1992年8个水化观测项目主成分进行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氡和气压、水温和PH值、氩和氮、二氧化碳分别构成独立性较强的4个主成分.气压和流量是化学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3.
图像配准和融合及其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图像配准和融合是图像分析和处理的基本问题,在医学影像、遥感、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它们在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基于Fourier变换的图像配准和基于子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在图像融合中,我们采用特征选择的取大原则,这种准则更适合于来自不同图像中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04.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及多卫星遥感数据融合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以其特有的成像机理和对地物信息的属性描述及其全天时、全天候作业能力,形成了对传统多光谱遥感数据的互补。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可以优化遥感信息资源,实现多卫星遥感数据的优势互补,使遥感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为地学研究中的各种模型方法和决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信息的抽象程度不同,融合可分为原始数据融合、目标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三个层次。在不同的层次具有相对应的信息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5.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概念出发,认为地球物理反演是 对实测数据的地球物理属性的理解或解释,多方法的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是一种多传感器 的数据融合. 本文分析了地球物理数据的模糊特性,采用基于语义的模糊化方法,使不同物 理意义和尺度的特征数据及测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背景成为一体,结合地球物理专家解释的 方法,利用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神经网络实现了融合. 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种地球物理探测 数据的全部信息,避免了线性反演的复杂计算;其数据融合的观点,为解决地球物理联合反 演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模拟实验和应用实例验证,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6.
在多光谱遥感图像中有时也会存在较严重的随机点噪声的干扰,这种随机点噪声严重影响了地物光谱特征提取和识别的精度,降低了各种遥感定量分析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常用的遥感图像随机噪声消除或压抑方法是Fourier变换频率域方法和采用平滑模板对图像进行卷积处理的空间域方法,但它们往往会损失图像信息。文章探讨了消除或压抑噪声的图像融合方法,即RNF融合法。RNF融合算法先对参与融合的多光谱图像进行低通滤波,对全色波段进行高通滤波。然后将滤波后的全色波段与多光谱图像用HSI变换法进行融合,融合后的图像消除了噪声。  相似文献   
107.
被动微波遥感估算雪水当量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涛  李新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2):204-210
被动微波遥感可以透过云层,全天候地提供地表一定深度的信息。星载被动微波遥感传感器的时间分辨率很高,在冰冻圈动态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中,大量被动微波遥感的应用都是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首先介绍了被动微波遥感数据在监测积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现存的雪水当量(SWE)估算算法(和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讨论。然后,详细讨论了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地区雪水当量的估算,阐明了利用SSM/I数据估算青藏高原地区雪水当量的复杂性,并指出了其复杂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该地区积雪动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对西天山高压变质带内高压脉的研究表明, 高压脉与寄主岩石具总体一致的Pb和Sr同位素组成, 高压脉206Pb/204Pb, 207Pb/204Pb, 208Pb/204Pb及87Sr/86Sr (t = 340 Ma)分别为17.122~17.431, 15.477~15.611, 37.432~38.689和0.70529~0.70705; 主岩上述比值为17.605~17.834, 15.508~15.564, 37.080~38.145和0.70522~0.70685. 与主岩相比, 高压脉具大得多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 高压脉和主岩Rb/Ba, Ce/Pb, Nb/U和Ta/U比值均介于洋岛玄武岩(OIB)或洋中脊玄武岩(MORB)与陆壳间, 显示有陆壳物质混入. 西天山古俯冲带深部成脉流体为来自具I类富集地幔特征的大洋玄武岩(主岩原岩)进变质脱水与来自俯冲沉积物(包括陆源沉积物)进变质脱水形成的两种流体的混合.  相似文献   
109.
湖南汛期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利用湖南19个测站23年(1959~2001年)4~9月的降水量资料,用EOF、REOF、小波分析对湖南汛期降水的特征场分布、分区特征、周期性和突变性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OF分析得到的前三个典型场可以很好的反映湖南汛期降水空间分布的异常结构,即具有整体一致的空间结构,南北相反的空间结构,中部和周围地区相反变化的空间结构。旋转后的前6个空间模态可以较好地代表湖南汛期降水的6个异常敏感区:湘北、湘中、湘南、湘东南、湘西、湘东北。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湖南汛期降水的周期性及其突变性发现,湖南汛期降水存在着明显的3年、7年和23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周期性振荡;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湖南汛期的降水将逐年减少,并将转入干旱时期。  相似文献   
110.
利用SSM/ I遥感数据, 结合2002年汛期“973”外场观测资料及T106资料, 借助微波辐射传输正演模型, 通过物理反演原理提取SSM/ I低频19 GHz通道像元平均地表微波比辐射率, 然后利用地表微波辐射模型, 估算SSM/ I像元的地表湿度信息。以2002年8月中旬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暴雨天气过程为例, 将反演得到的地表湿度信息与地面观测到的降水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并与地面的洪涝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得到了与地面降水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的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