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1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采集了大量的成果数据,并且成果数据与地理空间位置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本文以中药资源数据的空间属性作为出发点,在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数据和已有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础地理数据库、专题地理数据库和中药资源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能够进行中药资源专题分析计算的地理工具集。最后,基于B/S架构完成了中药资源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平台的构建,验证了地理工具集设计思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2.
23.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依托中药药理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具有专业针对性强、学科辐射面广的优势。本研究就中药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目标及内容进行探索,总结出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是渗透中医药原创思维、中华文化知识、正确生命观、科学精神、学科交叉能力,增强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建立敬畏生命的态度,端正科研态度,提高守正创新能力。挖掘出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教材知识点、领域学者故事、学科案例及时事热点相结合,经过3年实施,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足浴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C反应蛋白(CRP)、多伦多(Toronto)评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中医证候评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8%(42/52),对照组为9.6%(5/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CRP、Toronto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NCV、MNCV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幅度更大(P<0.01)。结论:中药足浴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可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5.
26.
从患腹水病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头肾、脾脏、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生长出圆形、边缘整齐的灰白色黏液状菌落;染色镜检可见短粗、卵圆形、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MLST分析进一步确定其为ST-873型,与ST-65型聚为一支;该菌株携带aere、alls、wca和ybt四种毒力基因,具有溶血活性;人工感染大口黑鲈,发现患病鱼呈现腹水等与自然发病类似的症状,且病鱼内脏的分离菌株与攻毒菌株相同;经统计,其LD50为3.4×107 CFU/mL,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bla-shv、sul2、aadA和tetB四种耐药基因,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黏菌素类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类、磺胺类、林可酰胺类、利福霉素类耐药;中药三七、款冬花对分离菌株有明显抑制作用。研究探明了大口黑鲈腹水病的主要病原,可为鱼源肺炎克雷伯菌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自2016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 Handbook 5.1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后利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RCTs,共包含798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VD的总有效率[OR=3.21,95%CI(1.90,5.42),P<0.000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D=5.06,95%CI(1.10,9.02),P=0.01]、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MD=7.59,95%CI(5.66,9.52),P<0.00001]均优于西药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VD较西药更具优势,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双盲RCT提供进一步的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夜啼灵散外敷治疗食积内热型小儿夜啼的临床疗效,探讨夜啼灵散中各类药物的主次作用,评估最佳药物配伍方案。方法:将54 例食积内热型夜啼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7组,每组2 例,再依据3×3×3析因设计表,以消食化积类药(A)、镇静安神类药(B)、行气止痛醒脾类药(C)为考察因素,各设3水平,对27组均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治疗5 d后患儿夜啼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夜啼疗效比较,A、C因素的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因素的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因素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因素的2水平优于1、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A、B、C因素的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与C因素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啼灵散中的因素B发挥主要作用,夜啼灵散的最佳组方是蝉蜕、炒麦芽、建曲、木香和香附。  相似文献   
2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寒湿型腰痛的核心药物,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探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收录的中药治疗寒湿型腰痛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文献运用SPSS 25.0、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中药治疗寒湿型腰痛的核心药物。应用TCMSP平台检索核心药物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药物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及运用K-core(k核算法)分析得到治疗寒湿腰痛的核心药物为桑寄生、川乌、杜仲、牛膝和甘草。对5味核心药物的潜在靶点进行预测,得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10个关键靶点,靶点主要富集在分子功能中的蛋白结合以及等离子体膜、细胞质等细胞组分方面,预测可能作用于癌症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离子信号通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道和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结论:中药治疗寒湿型腰痛以桑寄生、川乌、杜仲、牛膝和甘草为核心药物,核心药物的关键成分可通过调控VEFGA、HIF1A等关键靶点,作用于MAPK、cAMP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雷火灸及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产后出现PFD的高龄产妇辨识为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每组含3种体质(各20 例)。对照组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联合雷火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盆底肌力、阴道收缩压、盆底功能[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调查问卷-12(PISQ-12)]。结果:治疗后1、3个月2组盆底肌力均增强,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收缩压均升高,且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Q-7、PFDI-20评分均降低,PISQ-12评分均上升(P<0.05),除治疗后3个月2组PFIQ-7评分同时间节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雷火灸、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有效提高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盆底肌张力,促使盆底功能恢复,且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