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8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87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89篇
地质学   2635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王伟 《甘肃地质》2008,(2):24-29
甘肃宕昌彭都-簸箕一带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具富钾,低钛特点。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分馏明显,铕具负异常。微量元素K、Rb、Ba、Th等强不相容元素强烈富集,Sc、Cr等相容元素亏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火山岩形成于一个正常陆壳或形成于双倍陆壳的中上部。形成的构造环境为陆内碰撞构造环境。同位素研究表明其形成时间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992.
中国陆上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阐述了中国陆上主要叠合盆地中下组合烃源岩、储层和油气藏分布等基本油气地质特征,指出了进一步勘探的领域。认为: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普遍发育有利烃源岩,成熟度普遍较高,因而以生气为主;具有多期成藏特点,且以晚期为主;叠合盆地中下组合发育碳酸盐岩、火山岩、砂砾岩与变质岩四大类储层,它们的储集物性受埋深影响较小,在较大埋深下仍可发育优质储层;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藏以岩性、地层及复合型为主,相态复杂,是多期成藏的结果;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分布与古隆起发育、沉积或火山相带以及断裂带、不整合面发育密切相关;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是中国陆上含油气盆地未来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993.
黄文明 《福建地质》2008,27(1):13-18
南安五台山火山喷发中心位于闽东火山断坳带福安—南靖火山喷发带中段,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活动频繁而强烈。各类断裂构造及火山喷发不整合面发育。中或中低温火山热液通过断裂或不整合面渗透交代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形成绢云母化、绿帘石化及硅化等,在南园组第二段顶部富含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火山玻璃质的熔岩、碎屑岩中绢云化强烈而形成了绢云母矿。  相似文献   
994.
福建永定新村钼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胜康 《福建地质》2008,27(4):352-360
永定新村钼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闽西南断陷带和闽东火山断坳带结合处,属武夷山成矿带。地表以近东西向、北东向构造控制的细脉浸染型钼铅锌矿化为主,磁异常、电异常、土壤地化异常套合好,浓集中心明显。经过综合资料分析,表明永定新村钼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5.
996.
Stereo analysis of images obtained during the 2001 flyby of Comet Borrelly by NASA's Deep Space 1 (DS1) probe allows us to quantify the shape and photometric behavior of the nucleus. The shape is complex, with planar facets corresponding to the dark, mottled regions of the surface whereas the bright, smooth regions are convexly curved. The photometric as well as tex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regions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topography (roughness) at and below the image resolution, without invoking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single-particle properties; the material on Borrelly's surface could be quite uniform. A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produced from the three highest-resolution images independently at the USGS and DLR shows that their difference standard deviation is 120 m, consistent with a matching error of 0.20 pixel (similar to reported matching accuracies for many other stereo datasets). The DEMs also show some systematic differences attributable to manual versus automatic matching. Disk-resolved photometric modeling of the nucleus using the DEM shows that bright, smooth terrains on Borrelly are similar in roughness (Hapke roughness θ=20°) to C-type asteroid Mathilde but slightly brighter and more backscattering (single-scattering albedo w=0.056, Henyey-Greenstein phase parameter g=−0.32). The dark, mottled terrain is photometr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ame particles but with roughnesses as large as 60°. Intrinsically darker material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phase behavior of these regions. Many local radiance variations are clearly related to topography, and others are consistent with a topographic explanation; one need not invoke albedo variations greater than a few tens of percent to explain the appearance of Borrelly.  相似文献   
997.
东昆仑卡特里西铜锌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特里西铜锌多金属矿是新疆东昆仑地区首次发现的海相火山沉积型硫化物矿床,该矿产于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内的火山岩地层中,矿体分布明显受地层控制,含矿岩性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上部的灰绿色基性凝灰岩,一般呈平行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夹于灰岩中及灰岩与含炭粉砂岩的接触处。该矿海相火山沉积特征明显,为在相对封闭的浅海盆地内,火山活动形成的成矿物质在火山机构边部洼地内堆集形成。东昆仑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地层中海相火山岩带分布有众多铜多金属矿点,为一较有前景的海相火山岩型铜矿成矿带,卡特里西铜锌矿找矿及成因认识上的突破不但填补了东昆仑一带该矿床类型的空白,而且对在该区广泛分布的托库孜达坂群内火山岩系地层中寻找该类矿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一般认为武当地块耀岭河群火山岩成岩年龄是700-1000Ma,与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有关。本文从武当地块不同地点的耀岭河群火山岩中获得13颗锆石进行U-Pb法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其年龄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时代为632±1Ma,属震旦纪底界年龄,滞后于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作者认为本文测定的这组年龄值代表了耀岭河群火山岩的成岩年龄。耀岭河群火山岩的成岩年龄精确厘定对研究耀岭河群火山岩的地质含义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也可能对秦岭Rodinia超大陆裂解等大地构造观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翟庆国  李才 《地质学报》2007,81(6):795-800
那底岗日组主要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砂砾岩的岩石组合,主要分布在藏北羌塘中部地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北侧。对那底岗日组底部安山岩进行锆石SHRIMP测年,时代为219±4Ma,确定那底岗日组火山岩早期喷发时间为晚三叠世而不是早侏罗世,与龙木错-双湖一线的低温高压变质带的时代基本一致。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板块消减的火山弧构造环境,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晚三叠世向北俯冲消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0.
藏北南羌塘陆块北缘发育一套晚三叠世火山岩,命名为弄佰组。该组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岩石化学成分以低TiO_2、FeO Fe_2O_3、K_2O为特征。∑REE介于162.91×10~(-6)383.4×10~(-6)之间,∑Ce/∑Y介于1.83~3.00之间,δEu介于0.47~0.97之间,平均为0.73,负Eu异常较明显。微量元素Sr、K、Rb、Ba、Th、Ce、Sm强烈富集,Ta、Nb、P、Ti、Cr相对亏损。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弄佰组火山岩形成于消减带岛弧区。弄佰组火山岩出露于龙木错-双湖结合带的南侧,K-Ar同位素年龄值为223Ma±5Ma.与双湖带中蓝片岩和绿片岩相变质岩系的形成年龄(220~235Ma)基本一致,时空关系的紧密相连,说明其形成可能与晚三叠世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的南向俯冲消减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