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65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95篇
地球物理   355篇
地质学   1497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3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黄河上游德恒隆-锁子滑坡堵塞黄河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两岸岸坡形成了众多残留体积超过108 m3的古巨型滑坡,最大体积近30×108 m3,且大部分堵塞过黄河。但部分巨型滑坡至今未有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其中包括德恒隆滑坡和锁子滑坡。结合区域地质环境条件,通过对德恒隆-锁子两个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和滑坡堵塞黄河的野外7个地质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德恒隆-锁子滑坡形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德恒隆-锁子滑坡为地震型滑坡,且形成原因与青藏高原8万 a的构造期有密切关系。通过分析黄河沿岸堰塞湖湖相沉积,认为堰塞湖形成时间为8万 a左右,这与德恒隆-锁子滑坡的形成年代一致。因此德恒隆-锁子滑坡在地震作用下触发并堵塞黄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补肺养心汤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 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 例。对照组予以螺内酯、呋塞米、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肺养心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心悸、气短、胸胁作痛)积分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11%(40/47),高于对照组的63.83%(3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悸、气短、胸胁作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及LVEDD、LVES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补肺养心汤可有效缓解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993.
考虑层间错动的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渝怀线DK385+470~DK385+700段为典型的顺层岩质边坡,当采用滑面为直线型的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分析计算时,由于无法考虑滑体内的层间错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直接导致稳定系数计算结果偏大。根据极限分析上限法原理,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考虑层间错动的顺层岩质边坡极限分析上限法,并推导了这种方法的稳定系数计算公式。该方法可以将层间错动产生的内能耗散计入到虚功率方程中,因而可以考虑层间错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渝怀线典型顺层岩质边坡为例,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极限分析上限法分别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两种方法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4.
杨峰  赵炼恒  阳军生 《岩土力学》2010,31(9):2958-2966
通过构建一种网格状多刚性块破坏机制,利用上限法研究了黏土地基各向异性和非均质对粗糙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该破坏机制允许滑动面和速度矢量沿破坏区域过渡区的径向和切向发生变化,形成了更为精确的破坏机制和塑性流动速度场。根据上限定理得到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黏土上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的目标函数,将其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通过编程对该计算模型进行求解。与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具有较好一致性,且优于现有同类方法。文中亦探讨了黏土地基非均质、各向异性以及其他相关参数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瓦斯运移规律数值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动裂隙是瓦斯运移的通道,搞清瓦斯运移规律是瓦斯治理的前提。在考虑岩石动态破坏过程和含瓦斯煤岩渗流-应力-损伤耦合的基础上,结合平煤五矿实际地质条件和开采工艺,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应用RFPA-Gas程序模拟了近距离上保护层采动顶底板岩层变形破坏、裂隙演化规律与瓦斯运移规律。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保护层开采过程中煤岩层应力变化、顶底板损伤及裂隙演化过程,得到了上覆岩层移动的“上三带”(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和底板变形的“下两带”(底板变形破坏带和弹塑性变形带)。得到了被保护层瓦斯流量分布、瓦斯压力分布和透气系数的变化规律,卸压煤层瓦斯透气性增大了2 500倍,得到了煤壁下方压缩区和膨胀区之间的张剪瓦斯渗流通道,并将保护层底板压缩区和膨胀区的瓦斯渗流特征提炼出来:压缩区对应的是渗流减速减量区、膨胀区由卸压膨胀陡变区和卸压膨胀平稳区组成,分别对应着渗流急剧增速增量区和渗流平稳增量区。指出卸压膨胀陡变区是瓦斯突出危险区,为近距离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指明了方向。实践表明,瓦斯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6.
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群落及种群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样地调查方法对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新其满、英巴扎断面河岸胡杨群落特征及胡杨种群结构与侧枝生长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①塔里木河上游河岸胡杨群落物种组成较简单,共有16种植物,分属10科16属,其中乔木1种、灌木和草本分别为6种和9种。3个断面发现的物种种数分别为6种、8种和12种,共有种为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ma)和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②各断面胡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nner指数大小顺序为英巴扎,新其满,阿拉尔。③胡杨种群主要以幼龄个体为主,种群树高、胸径为底宽上窄增长型结构。④1998—2002年各断面胡杨枝轮生长量波动较大,2003—2007年生长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97.
水平浅埋条形锚板极限抗拔力上限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炼恒  罗强  李亮  但汉成  刘项 《岩土力学》2010,31(2):516-522
作为一种提供抗拔力的基础形式,锚板在实际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在上限定理的基础上,根据线性破坏准则,对锚板上的填土建立机动容许的速度场,运用关联流动法则以及速度边界条件求解条形锚板极限抗拔力的上限解。把锚板上填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 作为变量参数,对锚板上部填土建立两种新的含有变量的容许速度场。根据外力功率与内部耗能相等原理,求出极限抗拔力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并根据“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该问题进行优化。将研究结果与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证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两种破坏模式的极限抗拔力差别不大;岩土体密实度、抗剪强度指标c、?、锚板埋深率和锚板几何形状对锚板承载能力和锚板抗拔破坏区域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上游径流变化及其对三峡工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东  魏加华 《地学前缘》2010,17(6):263-270
长江上游1881—2006年径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宜昌站1990年之后的径流量比1990年之前明显降低,其中9、10两个月份的降幅最为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上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所致。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6年间,上游地区的年用水量平均以6亿m3/a的速度增长;随着上游地区未来用水量的增加、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以及调水工程的实施,三峡水库的来水量及径流过程将发生进一步变化,进而可能对三峡水库未来汛后蓄水、枯水期通航、发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枯水年份。梯级优化调度模型评价结果表明,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增加,将对三峡电站的发电效益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近年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总结,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在古生代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早古生代先后形成金沙江裂陷槽和理塘裂陷槽;晚古生代中晚期形成金沙江洋和理塘裂谷;晚古代生代末期至中三叠世早期,金沙江洋关闭,理塘洋形成,二者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1000.
黑龙江东部马家街群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时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马家街群主体岩性为变泥质岩,对其进行主量和痕量元素分析,SiO2含量为61.5%~77.68%,Al2O3含量为9.74%~21.08%,K2O含量为2.73%~6.34%,Na2O含量为0.1%~2.66%,(La/Yb)N=6.55~10.79,Eu/*Eu=0.45~0.64,(Gd/Yb)N=1.28~1.94,表明马家街群物源主要来自长英质岩石组成的后太古宙上陆壳,并具有大陆岛弧性质。通过对马家街群下伏基底片麻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11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206Pb/238U年龄为499~508Ma,加权平均年龄为504±2Ma(n=11,MSWD=0.44);定年的锆石晶形较好,具震荡生长环带,属典型的岩浆成因,因此504±2Ma这一年龄代表了花岗片麻岩原岩形成时代,而变质时代则应更晚,表明沉积在基底片麻岩之上的马家街群形成时代在晚寒武世之后。马家街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下伏片麻岩年代学的特点,反映了物源区可能来自于泛非期佳木斯地块与相邻地块拼合而成的稳定陆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