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76篇
地质学   405篇
海洋学   1196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1 毫秒
41.
Variations in elemental and isotopic ratio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Guayas River Estuary Ecosystem (GREE) that empties into the Gulf of Guayaquil, Ecuador. Detritus in the system was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extremely high carbon:chlorophyll aratios (>1000). This material had mean δ13C of −26·4±0·3, δ15N of +4·8±0·2, and (C:N)atomicof 14·1±0·9. The isotopic data were comparable to measurements reported for fresh and degrading mangrove leaves, whereas the elemental ratio was comparatively enriched in nitrogen. Isotope measurements of SPM throughout the GREE were more similar to values for riverine material and detritus compared with that for the coastal end-member. Values indicative ofin situproduced algae, sewage and shrimp pond effluent were only found at selected sites. Bacterial bioassays, which were used to document potential sourc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GREE, were isotopically similar to SPM. This correspondence coupled with the relatively low (C:N)aof SPM could be explained by bacterial immobolization of nitrogen onto detritus. Finally, tidal variations of (C:N)aand δ13C at a brackish mangrove site were similar in magnitude to spatial variations encountered throughout the GRE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authors caution that care must be taken when samples are taken for food-web studies in these systems.  相似文献   
42.
雷州半岛灯楼角海岸地貌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灯楼角岬角位于雷州半岛的西南端,地处热带北缘.过去几次开展的区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调查及制图,均包括本区1),2),[1~2].宋朝景曾做过涉及本区海底的地貌与浅地层调查3),又指导学生研究本段海岸地貌4).近年赵焕庭等[3]开展该区珊瑚礁研究,使用了1960年版航空照片和1964年版1:10000地形图,结合野外调查,进一步研究了本区海岸地貌的演变.  相似文献   
43.
东海三定点周日海流观测的准调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叶冬 《海洋科学》2007,31(8):18-25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东海三定点测站获得的表、中、底3层的25h连续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了3测站O1,K1,M2,S2,M4,MS4 6个主要分潮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潮流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性质,半日分潮流的北分量大于东分量,呈现旋转流的性质,按顺时针向旋转。分析结果也反映出表层、中层的浅水分潮在观测海流中所占的份额高于底层的浅水分潮。结果有助于了解该海区的潮流性质并为潮流数值模拟提供校验实测数据。通过与同期获得的悬浮物浓度剖面数据的比对,将有助于研究潮流与该地区悬浮泥沙浓度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传统的海湾(泻湖)纳潮量计算方法不能精确地反映潮间带被部分围垦后纳潮量的实际情况,本考虑围堤的影响,将纳潮量分解为堤基以下的“梯形”区和堤基以上的“矩形”区两部分之和,在理论上更加严密。根据改进后方法算出的胶州湾近期纳潮量比传统方法算出的纳潮量大15%左右。可见,半个多世纪以来胶州湾的纳潮量只减少了约15%.而不是传统方法得出的约25%。  相似文献   
45.
福建深沪湾潮间带全新世有孔虫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深沪湾西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和两个钻孔岩芯共30个样品的有孔虫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群分布规律明显,随着离岸向海越远,水深越大,有孔虫娄量从1倍数上升到5位数,种数为9-69种,多变度V31-44,复合分异度H(s)3.25-3.25。从钻孔岩芯中的全新世有孔虫群特征可看出,中全新世以来海面升降和海洋环境可分为2个阶段:(1)海水初到钻孔位置,有孔虫数量和种数较少,分异度不高,海相性程度较低。(2)后期(埋深1.8m和2.0m以浅),海面有所升高,变为潮间带(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环境。  相似文献   
46.
渤海的潮波系统及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维非线性潮波微分方程对渤海M_2、S_2、K_1、O_1四个分潮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四个分潮的潮波图,椭圆长短轴图,同潮流时图以及潮汐、潮流性质图和S_2与M_2、K_1与O_1的迟角差图。依此可以系统地了解渤海潮波系统的分布变化规律。依据30~40年代测得的渤海海图以及假设数十年后渤海的岸形对渤海进行数值模拟,从而了解过去和现在渤海潮波的变化情况,以及对未来潮波的变化作出判断。计算表明,从30年代到70年代以来,渤海南部的半日分潮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日分潮的潮波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通过对实测海平面高度的对比,发现龙口平均海平面从1991年起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作者猜测此乃龙口在码头扩建后有系统下沉所致。  相似文献   
48.
江苏岸外条子泥二分水滩脊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君  张忍顺 《海洋通报》2003,22(3):23-30
2000年1月16日在江苏岸外条子泥沙洲二分水滩脊选取三条断面,进行底质沉积物采样及滩面高程测量。共采集样品27个,对其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发现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粒度组分及其分布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且与滩面高程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
ECOM模式在丁字湾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用河口、陆架和海洋模式 (ECOM模型 ) ,引入干湿网格法模拟潮滩涨落的改进 ,并建立丁字湾及近岸海域的三维变动边界潮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湾口拦门沙、湾内水道和人工围海等地形特点。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符合良好 ,较好地刻画出丁字湾 M2 分潮潮流场的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0.
渤海海峡断面温度结构及流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作者采用 POM模式 ,利用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风和海表温度 (SST)数据并考虑 M2分潮作用 ,对渤海海域的温度、流场的三维结构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 ,重点分析渤海海峡温度结构和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应力和 SST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渤海海峡的水交换流型、温度结构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