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19篇
  免费   4192篇
  国内免费   5191篇
测绘学   1370篇
大气科学   2159篇
地球物理   2649篇
地质学   14841篇
海洋学   2935篇
天文学   290篇
综合类   1422篇
自然地理   4036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713篇
  2021年   902篇
  2020年   816篇
  2019年   1001篇
  2018年   921篇
  2017年   993篇
  2016年   1046篇
  2015年   1117篇
  2014年   1304篇
  2013年   1182篇
  2012年   1394篇
  2011年   1471篇
  2010年   1218篇
  2009年   1464篇
  2008年   1234篇
  2007年   1522篇
  2006年   1455篇
  2005年   1272篇
  2004年   1151篇
  2003年   1086篇
  2002年   944篇
  2001年   727篇
  2000年   612篇
  1999年   598篇
  1998年   444篇
  1997年   444篇
  1996年   415篇
  1995年   374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58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3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Molí del Baró-1 site (north-eastern Iberia) has yielded one of the richest fossil assemblages of the continental upper Maastrichtian from western Europe. It includes abundant plant (charophytes, sporomorphs, angiosperm leaves, seeds and logs), invertebrate (mollusc shells, partial insect exoskeletons and eggs) and vertebrate (teeth, bones, eggshells) fossils. The fossil assemblage is composed of both parautochthonous and allochthonous remains that mostly deposited in a pool formed at the edge of a meandering river. Plant megafossil evidence suggest that at least three angiosperm species (a willow-like dicot, palms and a likely typhacean monocot) formed the plant community growing in this fluvial environment. Tooth remains indicate that crocodylomorphs were diverse (including atoposaurids, ziphosuchians and eusuchians) which together with small theropod dinosaurs likely consumed prey carcasses or scavenged near the depositional setting. Prismatoolithid eggshells also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nearby nesting area of theropods. On the other hand, hadrosauroids apparently dominated phytophagous faunas including lambeosaurines as well as more basal forms. The taxonomic composition of the Molí del Baró-1 site matches the expected for the timespan and environment and represents a relevant locality to know the diversity of the latest Cretaceou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south western Europe.  相似文献   
992.
Specimens of the Venicoridae (Heteroptera) occur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We describe a new genus and two new species Halonatusivena shii gen. et sp. nov. and Halonatusivena nervosus sp. nov. from this formation. The veins of the membrane are distinctive; the edges of veins are not simple but resemble an irregular stain, with a reduced vasiform structure previously unknown in the Heteroptera. Remarkably, the antennae of one of the specimens of Halonatusivena shii exhibit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y. An identification key for the known species of the Venicoridae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993.
阿克莫木气田目前已有多口井完钻,各井在钻揭白垩系砂岩储层前,对地层压力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认识不清,在什么层位及深度下7″套管意见仍不统一。本文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和生产面临问题,对白垩系各组地层分布规律、压力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白垩系克孜勒苏群、库克拜组分布稳定,压力窗口相近,白垩系东巴组与上覆古近系阿尔塔什组压力窗口相近。建议今后该区钻探7″套管应下至库克拜组顶部-东巴组底部,减少地层漏失和油气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994.
运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库鲁塔格西山口地区北塞纳尔塔格组蚀变流纹岩的形成时代为841.0±1.4Ma(MSWD=0.42), 蚀变流纹岩的发现指示塔里木北缘新元古代中期除发育大量的侵入岩外还存在火山活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 岩石富集Rb、 Ba、 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 明显亏损Nb、 Ta、 P、 Ti等高场强元素。此外岩石富集Sr、 强烈亏损Y和Yb, 高的Sr/Y(>40)和(La/Yb)N(>40)比值的特征与埃达克岩类似。蚀变流纹岩Hf同位素值εHf(t)=-29~-9, Hf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3.43~2.24Ga, 结合岩石较低的Mg#、 Eu正异常以及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其可能源于加厚古老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此外蚀变流纹岩低的锆石饱和温度TZr=761℃~768℃,表明源区发生部分熔融时存在外来流体的加入。结合已有区域地质资料, 初步认为蚀变流纹岩形成与塔里木北缘新元古代早、 中期洋—陆俯冲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5.
岳锋  程礼军  焦伟伟  王飞 《地质科学》2016,(4):1090-1100
天然裂缝对页岩气储集和渗流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页岩构造裂缝研究不够深入。本文通过露头、岩心裂缝观察和分析,探讨了渝东南下古生界页岩构造裂缝类型、形成机理及分布控制因素。基于裂缝特征及力学成因,将剪切裂缝分为高角度剪切裂缝、倾斜滑脱裂缝和水平滑脱裂缝。倾斜滑脱裂缝是在上覆岩层重力和水平构造应力共同作用下沿应力集中的软弱面发生剪切滑动形成,水平滑脱裂缝是在构造挤压应力作用条件下主要沿页理面方向的剪切或层间滑动形成;页理发育程度及岩层曲率是控制水平滑脱裂缝形成的关键因素,岩石矿物组成、构造作用及岩层厚度是控制其它类型构造裂缝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页岩岩石力学层的划分需要根据裂缝特征、岩性变化特征、岩石力学参数及沉积界面等综合确定,岩层厚度与层间构造裂缝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东南大陆晚侏罗世地层普遍缺失,仅零星见于个别地区,香港新界东北的荔枝庄组即为其一。荔枝庄组出露于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沉积岩园区的荔枝庄地区,自下往上由火山岩—沉积岩—火山岩组合而成,沉积岩中发育大型包卷层理和滑塌构造等典型沉积构造,是香港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晚侏罗世火山—沉积岩系。通过实测地层剖面研究,确定其成岩过程大体上可划分为早期普林尼式火山爆发、中期破火山口湖相沉积和晚期普林尼式火山爆发三个阶段,以湖相沉积作用为主、火山喷发作用为辅;受晚期火山岩浆活动的影响,沉积岩层普遍发生硅化或炭化。荔枝庄组独特的岩石组合与形成的古地理环境,为探讨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活动—沉积作用方式与成岩过程,提供了难得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997.
严锐涛 《地质与勘探》2016,52(4):783-790
综合利用录井、镜下薄片及压汞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沙帐地区中二叠统平地泉组一段致密油储集层岩性、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平一段致密油纵向岩性组合特征及源储关系,总结了平一段致密油源储组合模式。研究发现平一段致密油储集层岩性以碎屑岩为主,云质类岩石次之,储层孔隙结构具"粗态型"、"偏细态型"和"细态型",储集空间表现为常规孔隙与纳米孔隙并存;平一段源储组合表现为"泥包砂"、"砂包泥"和"砂泥互层"。研究表明:平一段储集层表现为致密储层特征,纳米孔喉是致密油储层的主体孔喉,平一段致密油具有源储一体型、源储交接型和源储隔离型三类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998.
康媛  孙卫  盛军  时建超  刘艳妮  赵婷 《地质论评》2016,62(1):103-110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中生界侏罗系西山窑组储层具有典型的异常低压油藏特征,晚白垩末期储层达到最大埋深,此时下部芦草沟组烃源岩演化程度达到最大,随着油气持续向储层充注,此时地层压力达到最大,可达30.33~50.74MPa。本文从引起油藏异常低压的主要因素入手,定量分析了构造抬升与地层剥蚀、地层温度降低、成岩作用中的"耗水作用"以及矿物蚀变引起的自生体积缩小等因素对地层压力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地层压力降低,其中溶蚀作用中矿物蚀变所形成的"耗水作用",使地层压力下降24.4%~37.1%,是造成储层异常低压的首要因素,同时矿物蚀变导致自身体积缩小并导致储层压力下降16.5%~24.8%,地层温度降低和构造运动对储层压力降低影响相对较弱,降低幅度分别为7.9%~8.6%和4.8%~8.1%。以上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压力下降17.45~37.85MPa,最终形成现今异常低压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99.
刘建宏  黄万堂  贾志磊 《地质论评》2016,62(S1):169-170
丝绸之路经济带已成为国家战略,赋于了上合组织新的内涵,也给地质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路段”。2014年甘肃省提出利用拥有古丝绸之路贯穿境内1600 km的战略通道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使其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才交流的桥梁纽带。本文就甘肃省矿产资源优势、找矿勘查新进展及向西走出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地质找矿难度的日益加大,如何科学地圈定找矿靶区,已成为新时期矿产勘查部署及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成矿单元划分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圈定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成矿单元划分的主要方法是以区域内成矿作用最强、矿床最多的构造旋回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单元为基础,同时考虑其它构造旋回形成的矿床分布状况而进行成矿单元划分,即采用综合方法划分成矿单元(陈毓川等,2007.徐志刚等,2008.)。对于仅发育单一构造演化阶段或多数矿床形成于某一主要构造阶段的区域而言,上述划分思路和方案基本反映了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产分布规律。但对于发育多个构造演化阶段或多旋回造山带的区域(如陕西省)而言,其矿产众多且形成于多个构造演化阶段,综合方法所划分的成矿区带则较难客观、清晰地反映其成矿背景及矿产分布规律。陕西省多年来的矿产勘查实践表明,成矿单元的划分应从本省多旋回构造演化、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实际出发开展断代成矿单元划分,从而清晰地反映各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特征及矿床分布规律,以满足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