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7篇
  免费   960篇
  国内免费   146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83篇
地质学   4874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32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81.
云南丽江地区断裂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地区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中更新世末构造主压应力保持在北西至北西西方向变化;晚更新世中期之后构造主压应力方向则以北北东至北东方向为主变化,并有逐渐向近南北向转化的特点。因此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在中更新世末曾有过左旋压扭活动为主的历史,兼有左旋、右旋的活动过程,1996年2月3日丽江M7.0地震的破裂过程继承了晚更新世后期断裂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82.
河北平原水系密度与隐伏活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1926年出版的比例尺为1:5万的顺直地形图作为基础图件,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河北平原作水系密度计量分析,揭示隐伏在第四纪巨厚的沉积物之下活动构造的信息,研究结果证实水系线密度统计图与使用其它地球科学方法获得的成果,例如基底活动断块图,地貌类型图和第四纪厚度图都有很好的对应,特别与布格重力图对应更好,研究结果发现水系密度图与布格重力异常图在总体一致性较好的前提下,多处反向异常区均为近代强震发生的区域,提出这种地表水系密度统计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揭示深部隐伏的活动构造,而且具有较明确的时间含义。  相似文献   
83.
湘桂黔滇藏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对湘,桂、黔,滇,藏等地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的野外和室内研究,从表生地貌学,粘土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角度分析红色石灰土性质与地貌演化的关系,提出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的二阶段模式;1)地貌夷平-风化物质积累阶段,在地貌演化过程中溶蚀残余物质不断积累,最后在夷平面上形成厚层连续的泥质风化壳,夷平面的地貌水文条件有利于粘粒的形成和保存,但限制了富铝化作用的有效进行,造就了岩溶风化壳粘粒含量高,富铝化程度低的特点,这与研究区23个红色岩溶风化壳剖面化学,粒度特征和粘土矿物组合特点一致。2)地貌切割-风化壳淋溶阶段,原始夷平面上的风化壳大多呈灰色,只有在构造隆升和地表微切割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淋溶条件开始改善的情况下,风化壳才有可能枞根本上转为红色。  相似文献   
84.
In the Haushi-Huqf (Eastern Central Oman) as in other parts of the Arabian platform, a major sedimentary break is recorded between the Early Aptian carbonates (Shu'aiba Formation) and the Albian orbitolinid-rich marls (Nahr Umr Formation). The unconformity corresponds to a succession of events: (1) a brusque interruption of the regressive sequence of the Shu'aiba limestone (algae and small rudistid build-ups); (2) a stratigraphic gap related to the Late Aptian; (3) the development of a thick ferruginous crust (hardground) that covere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hu'aiba; the hardground is related to a forced flooding surface; (4) the Shu'aiba was rapidly drowned and buried under the Nahr Umr marls. Moreover, the Shu'aiba limestone was subject to faulting NW–SE-trending normal faults before lithification and formation of the ferruginous crust. The faulting episode is clearly dated: post-Early Aptian and pre-Albian. The signification of the faulting remains hypothetical. The syndiagenetic NW–SE normal faults may correspond to ‘en echelon’ faults, combined with transcurrent fault movements (for example the Haushi-Nafun Fault).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ese intra-platform transcurrent movements are discussed. To cite this article: C. Montenat, P. Barrier, C. R. Geoscience 334 (2002) 781–787.  相似文献   
85.
The loess mounds are a newly discovered type of landforms on the Laizhou Bay plain south of the Bohai Sea. Research shows that they were formed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when the Bohai Sea was exposed in the period of late Wümu glacial age and changed into plain. As the exposed area is not protected by vegetation, the sediments at the sea bottom are blown and transported southward by strong north winds, and deposit on the coastal plains. As thick loess is accumulated, the loess mound landforms are formed in the direction of down wind.  相似文献   
86.
87.
福建省海岸基岩节理的分形性质及其与宏观断裂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福建省福州市海岸基岩为例,通过野外实地勘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海岸基岩节理的分形性质及其与福建省宏观断裂系的相互关系。得到的基本结论为:第一,研究区节理与宏观断裂系的分形性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二,研究区节理与宏观断裂系在方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响应关系;第三,研究区10^-2~10^-1m尺度的节理与福建省10^3~10^4m尺寸的断裂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8.
郯庐断裂带的平移运动与成因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61  
在华北、华南板块碰撞期间,郯庐断裂带究竟是何种边界仍是没有解决的重大地学问题,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构造解释模式。关于郯庐断裂的平移距离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与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在华北、华南板块拼合之后,郯庐断裂带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左行平移,其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32~119Ma,指示为早白垩世的平移活动,平移活动中伴生了强烈的岩浆活动。这期左行平移标志着中国东部构造的重大转折,是滨太平洋构造对前期古特提斯构造的叠加,其动力学机制为太平洋区伊侨奈岐板块突然出现的高速斜向俯冲。  相似文献   
89.
胶莱盆地是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世的陆相盆地,构造变形较为复杂。在野外断裂构造变形观测的基础上,结合年代学数据和地层沉积序列,确立了胶莱盆地白垩纪的变形演化历史。总体上,胶莱盆地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沉积了3套地层,经历了多个构造变形阶段。其中,发生在白垩纪的变形阶段主要有:(1)早白垩世早期,鲁东地区受区域近E—W向引张应力场控制,胶莱盆地发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喷发间歇期沉积了大盛群;早白垩世晚期,受强烈的区域性NW—SE向挤压,胶莱盆地褶皱回返。(2)晚白垩世早期,在区域近S—N向引张应力作用下,诸城断陷盆地发育,王氏群沉积;晚白垩世晚期,胶莱盆地受区域性NE—SW向挤压,导致王氏群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90.
个旧锡矿区构造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明显受断裂的控制。断裂(裂隙)的构造岩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岩稀土元素的特征与矿石一致,且它们有相同的来源,而与围岩具有明显的差别。矿区强烈的花岗岩岩浆汽热活动造成构造岩的稀土明显富集。根据稀土元素的分布异常圈定了隐伏矿床(体)找矿靶区,经钻孔验证已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