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6篇
  免费   555篇
  国内免费   1369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849篇
地球物理   776篇
地质学   2141篇
海洋学   495篇
天文学   1243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利用传感器对水体叶绿素a 浓度进行原位测量是获取实时、连续、长时间序列数据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RBR 传感器和EC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ptics)传感器进行原理分析和线性度、稳定性、重复性等基本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利用单一藻种培养液和2020年南海北部海域现场数据校准传感器,并对新的传感器校准系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台传感器使用新系数比原出厂系数的叶绿素a 浓度测量准确度有明显提高。RBR 传感器现场数据校准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叶绿素a 标准值误差最小,平均绝对误差从1.93 μg/L 减小到0.35 μg/L,平均相对误差从55.1%减小到10.9%;ECO 传感器藻液系数明显优于出厂系数和现场数据校准系数的计算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从1.76 μg/L 减小到0.59 μg/L,平均相对误差从50.3%减小到15.1%。传感器测量准确度的提高,可为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等工作获取真实可靠数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2.
Phytoplankton variability on the Faroe Shelf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83.
84.
The radiation and diffraction of linear water waves by an infinitely long rectangular structure submerged in oblique seas of finite depth is investigated.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radiated and diffracted potentials are derived as infinite series by use of the method of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The unknown coefficients in the seri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eigenfunction expansion matching method. The expressions for wave forces,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and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are given and verified by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Using the present analytical solution, the hydrodynamic influences of the angle of incidence, the submergence, the width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structure on the wave forces,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and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85.
超声辐射对牟氏角毛藻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计了一个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超声辐射对牟氏角毛藻的生物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对牟氏角毛藻的生物效应显著,而超声功率的辐射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正交实验所确定的最佳超声辐射条件下,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常数最高可达0.348d^-1,是对照组的1.78倍,并脂肪酸不饱和度最高可达68.4%,比对照组提高5.2%,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6.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海洋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DNA序列测定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序列。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基因组的产物——蛋白质组,但是蛋白质组的研究相对于基因组来说却要复杂得多。蛋白质组技术是在细胞内整体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研究,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综述了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出现的背景、起源、概念、研究技术、研究内容、面对的挑战、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陆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海洋生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概况。目前,普通生物方面的蛋白质组工作开展得较多,海洋生物方面却相对滞后。种种迹象表明,开展海洋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对揭示生命的奥秘、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7.
利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遗传毒理学方法,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泥鳅红细胞核的细胞遗传毒性效应,评价2种毒理学指标在UV-B辐射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持续上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微核细胞率与辐射剂量显著正相关。而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率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无规律性的变化,没有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核异常率与辐射剂量无相关性。脱离UV-B辐射处理6 d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不能够恢复正常的对照水平,而核异常细胞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得以恢复。结果指示泥鳅红细胞微核率是用于UV-B辐射监测的灵敏和可行的细胞遗传毒理学指标,而核异常率不能用于UV-B辐射的监测。  相似文献   
88.
铅是一种具有累积性的有害元素,是海洋监测调查中沉积物介质的必测元素之一,常用测定方法有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1],前两种方法灵敏度较低,测定时一般需要预富集,操作较繁琐;后一种方法虽然灵敏度高,但仪器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高.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由于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且线性范围宽,在铅的分析中日益被重视.  相似文献   
89.
本文选择酒石酸消除海水基体对铜信号的干扰,用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的铜。从Cu的原子化曲线可知,加入酒石酸后,背景值减小,Cu原子吸收信号增强,且出现时间提前,表明酒石酸是有效的海水基体改进剂。用P.E.Z3030光谱仪测得双蒸水及海水中的元素Cu的特征质量(m。)分别为12.5pg及12.7pg;检测限分别为0.18μg/L和0.19μg/L,表明基体效应已消除,符合海洋监测要求。可用纯Cu标准溶液作校正曲线,以国家海洋局的两个标准海水样品中的Cu评定本法的准确度,相对偏差为0及-4.6%,与经典的经富集后的FAAS法的结果相比,相对偏差在3.0—6.5%范围内。用不同类型的光谱仪测定了30个海水样品,回收率在89—104%范围内。本法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9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validate and improve satellite-derived downward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DSSR)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using abundant in situ data. The DSSR derivation model used here assumes that the reduction of solar radiation by cloud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product of satellite-measured albedo and a cloud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DSSR is calculated from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5/Visible Infrared Spin-Scan Radiometer data in 0.05° × 0.05° grids. The authors first compare the satellite DSSR derived with a cloud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table determined in past research with in situ values. Although the hourly satellite DSSR agrees well with land in situ values in Japan, it has a bias of +13∼+34 W/m2 over the ocean and the bias is especially large in the low latitudes. The authors then improve the coefficient table using the ocean in situ data. Usage of the new table successfully reduces the bias of the satellite DSSR over the ocean. The cloud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for low-albedo cases over the ocean needs to be larger in the low latitudes than past research has indicated. Daily and hourly DSSR can be evaluated from the satellite data with RMS errors of 11–14% and 30–33%, respectively, over a wide region of the ocean by this model.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cloud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ver land needs to be smaller than over the ocean because the effect of the radiation reflected by the land surface cannot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