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7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723篇
测绘学   244篇
大气科学   269篇
地球物理   443篇
地质学   1621篇
海洋学   367篇
天文学   486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34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菲律宾海热含量分布及其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虹  胡敦欣 《海洋科学》1989,13(3):7-12
本文利用1986年及1987年秋季在菲律宾以东海域进行的CTD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上层海水热含量分布及变化,得出,热含量由南向北随纬度逐渐增大,这主要是北赤道流引起的等温线自南向北下倾造成的,另外也与南部和北部的冷涡和暖涡有关。本文认为,两年里热含量的差异可能与1986年生成的El Nin有关。另外,北太平洋赤道流体积输送量的变化与菲律宾海热含量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讨论了太平洋西部3个岩芯孔的粒度组成、天然湿容重和含水量的变化。沉积物组成以粉砂和粘土细粒为主,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多为有孔虫介壳。容重与沉积物粒度呈正相关,含水量则呈负相关。当粒度组成不变时,容重随岩芯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含水量则减少。  相似文献   
33.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上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模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种海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及其对应的转换过程。结果表明其第一模态对应El Nino事件成熟位相时的空间分布,即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为一冷中心,西南印度洋和赤道东太平洋为暖中心;第二模态对应着El Nino事件过渡期的空间分布,太平洋10°N附近以及赤道带为变化中心,而印度洋的变化中心主要在苏门答腊岛西部的赤道东印度洋海区。这2个模态基本刻画了ENSO循环过程中热带两大洋热含量变化的关键海区。利用合成分析结果与EOF分解结果的相似性,探讨了EOF分解前两个模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发现第一模态可能主要是通过海洋波动的传播过程调整到第二模态的,而第二模态还可以作为El Nino或La Nina事件的预报因子。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El Nino事件与La Nina事件对应的热含量变化并不是反对称的。  相似文献   
34.
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59—1988年南海表面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TAV)资料,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存在明显的准两年、4—5年和年代际振动。在E1Nino年,南海上层热含量显著增加。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南海TAV为负距平,此后转为正距平。南海TAV的变化与ENSO事件、东亚冬季风和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对取自冲绳海槽北段的6个沉积岩心进行了CaCO3含量、粒度和铀系同位素分析,结合氧同位素数据和海槽其他钻孔的相应结果,探讨了冲绳海槽北部晚第四纪以来CaCO3含量的垂向与横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北段沉积总体上表现为全新世CaCO3含量高、晚更新世CaCO3含量低的“大西洋型”碳酸盐演化特征,但冲绳海槽北段和中部的碳酸盐演化特征并不一致,海槽内西坡、槽底和东坡的不同部位其演化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碳酸盐含量的变化与沉积物粒度特征密切相关,晚第四纪冲绳海槽碳酸盐演化的时空差异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斜坡式防波堤砌石护面中的插砌条石和干砌块石在波浪作用下的力学图式及作用机理 ,重点给出考虑摩擦力作用时的砌石块体稳定厚度的计算公式 ,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7.
38.
1994年6,7月,调查了广州、深圳、珠海及珠江口海区的空气微生物粒子沉降量状况。发现空气微生物粒子总量、真菌粒子量、真菌粒子数/总菌粒子数百分比在三市中不一致。这三种数据一般是陆上的高于海上。随着距陆的增加,都市影响的减弱和海面的开阔,空气微生物含量呈减少之势,显示出海洋新鲜空气对陆上污染空气的调节、净化作用。文中还分析了空气微生物有关参数与气温、风力或相对湿度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9.
选用海面至20℃等温线所处深度水层的平均温度来表征研究海域海洋上层热含量。利用这一特征值,分析1986—1990年期间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海域海洋上层热含量在秋季的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1)热含量呈南高北低分布,在7.5-22.1°N范围内。以130°E断面为代表,热含量的平均递减率为0.179(℃/纬度);(2)热含量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环流系统,其等值线因受黑潮和棉兰老海流的影响而由纬向分布转向经向分布。某些区域因受暖涡及冷涡的影响而呈封闭状分布;(3)热含量的年际变化与E1Nino事件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在E1Nino事件发生期间,热含量变得很低,高热含量(大于26.5℃)海区的分布范围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40.
在港口工程建设中,快速加固超软弱的吹填地基,采用真空预压法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再联合以碎石桩加固则能进一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工后沉降.通过真空预压联合碎石桩加固地基的现场试验以及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真空预压联合碎石桩加固后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由原天然地基的60 kPa左右提高到220 kPa,计算结果表明打碎石桩后的地基变形模量Esp与真空预压后的Ea相比提高了1倍,联合碎石桩加固后的地基沉降量比仅经过真空预压的地基减少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