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4篇
  免费   671篇
  国内免费   1397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451篇
地球物理   1083篇
地质学   2722篇
海洋学   31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Abstract P–T conditions, mineral isograds, the relation of the latter to foliation planes and kinematic indicators are used to elucidate the tectonic nature and evolution of a shear zone in an orogen exhumed from mid‐crustal depths in western Turkey. Furthermore, we discuss whether simple monometamorphic fabrics of rock units from different nappes result from one single orogeny or are related to different orogenies. Metasedimentary rocks from the Çine and Selimiye nappes at the southern rim of the Anatolide belt of western Turkey record different metamorphic evolutions. The Eocene Selimiye shear zone separates both nappes. Metasedimentary rocks from the Çine nappe underneath the Selimiye shear zone record maximum P–T conditions of about 7 kbar and >550 °C. Metasedimentary rocks from the overlying Selimiye nappe have maximum P–T conditions of 4 kbar and c. 525 °C near the base of the nappe. Kinematic indicators in both nappes are related to movement on the Selimiye shear zone and consistently show a top‐S shear sense. Metamorphic grade in the Selimiye nappe decreases structurally upwards as indicated by mineral isograds defining the garnet‐chlorite zone at the base, the chloritoid‐biotite zone and the biotite‐chlorite zone at the top of the nappe. The mineral isograds in the Selimiye nappe run parallel to the regional SR foliation, parallel the Selimiye shear zone and indicate that the Selimiye shear zone formed during this prograde greenschist to lower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c event but remained active after the peak of metamorphism. 40Ar/39Ar mica ages and the tectonometamorph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Eocene Cyclades–Menderes thrust, which occurs above the Selimiye nappe in the study area, suggests an Eocene age of metamorphism in the Selimiye nappe. Meta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Çine nappe 20–30 km north of the Selimiye shear zone record maximum P–T conditions of 8–11 kbar and 600–650 °C. An age of about 550 Ma is indicated for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and associated top‐N shear in the orthogneiss of the Çine nappe. Our study shows that simple monophase tectonometamorphic fabrics do not always indicate a simple orogenic development of a nappe stack. Preservation in some areas and complete overprinting of those fabrics in other areas apparently occur very heterogeneously.  相似文献   
92.
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伊犁地区,影响工程的主要问题为坝基岩体软弱结构面和断层的抗滑稳定问题。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和软弱夹层特性,采取现场断层软弱结构面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获得软弱夹层的抗剪参数。实践证明,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试验成果可靠,尤其对一些不具备进行现场大型岩体软弱夹层抗剪试验的工程,采用室内中型直剪仪进 行剪切试验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3.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柱形孔扩张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考虑了岩土材料的软化和剪胀特性,利用空间轴对称问题的统一强度理论分析了柱形孔扩张问题,求出了岩土材料在柱形孔扩张时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场和最终扩张压力的统一解表达式。对蒋明镜-沈珠江扩孔公式从不同的方面作了论述。通过算例分析了岩土材料的软化和剪胀特性以及统一强度理论参数对应力场、位移场和扩张压力的影响。已有的关于该问题的Tresca解和Mohr-Coulomb解均为本文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94.
重塑非饱和粘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的饱和度是基于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一个衍生变量。存在因应水分状态变化和因应密度状态变化的两类饱和度变化过程。根据23组不同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UU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讨论了重塑非饱和粘性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粘聚力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准线性的。内摩擦角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弱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95.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最大剪应力等值线来确定边坡的滑动面,并与其结构面抗剪强度相比较,给出了确定边坡的稳定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岩土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是非饱和土的重要工程性质之一,在参阅了中、外文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
晋北娄烦吕梁群变质相带的划分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保奇  王赐银 《地球学报》2003,24(4):325-329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的NE向扭转为近SN向,且使地层层序发生倒转,并与递增变质带的形成关系密切。选取该区中对变质温度和压力变化反映较敏感的原岩为泥砂质岩石的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对沿地层走向上连续分布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该区不同采样点的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对研究区进行变质相带的划分,确定各变质相带的变质温、压条件,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为等化学系列地层。沿该地层走向上: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北向南,特征变质矿物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和蓝晶石依次规律出现;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红柱石和夕线石依次规律出现。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次出现的地点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出5个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红柱石-夕线石带。这一完整的递增变质带可与苏格兰高地的巴罗型相媲美。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98.
从成矿和变形时代的不耦合现象探讨康古尔金矿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文  韩春明  张彦  刘新宇 《地球学报》2003,24(6):579-583
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康古尔金矿出露于秋格明塔什-黄山巨型韧性剪切带中部,长期以来被当作剪切带型金矿加以研究。通过初步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却发现了成矿和变形时代的不耦合现象:康古尔金矿成矿时代在290Ma左右,而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翦切带剪切变形时代在225~236Ma。如果认定康古尔金矿成矿作用发生在海西期,则发生于印支中-晚期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不仅不是康古尔金矿成矿作用的主因,而且对金矿的改造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康古尔金矿不能被称为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99.
100.
对2003年2月10日至11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寒潮降温降雨(雪)的主要影响系统,如阻塞高压、高空槽、横槽、中低层暖式切变线、地面冷锋以及地面暖低压倒槽等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这次寒潮降温降雨(雪)天气是在高空500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崩溃、巴尔喀什湖至准噶尔盆地的横槽转竖,冷空气从西北路径东移南下,中低层冷槽与暖式切变线接合以及地面冷锋切入暖低压倒槽等天气系统的作用下发生的,并归纳出此类天气预报的指示系统,对于做好寒潮天气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