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4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181篇
地质学   1101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72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在跨孔条件下,利用积分方程法计算了孔区内外不同位置、不同产状的三维椭球体模型视电阻率异常。根据所得的典型数值模拟结果,借助视电阻率异常信息剖面图,对异常进行研究,总结了异常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认识了其他模型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72.
图像配准和融合及其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图像配准和融合是图像分析和处理的基本问题,在医学影像、遥感、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它们在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基于Fourier变换的图像配准和基于子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在图像融合中,我们采用特征选择的取大原则,这种准则更适合于来自不同图像中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73.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下涵洞勘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新兴的电阻率方法,与常规电阻率方法相比,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测点密集,反映地电信息更丰富,更直观以及资料解释简单方便等特点。本文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测地下涵洞,实践证明,高密度电阻率法获得的图形,质量高,解释误差小,是一种方便实用,效果良好,能广泛应用于工程勘测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74.
腾继奎 《吉林地质》1997,16(2):62-64
本文针对吉林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其危害进行了论述。对其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切合本省实际的五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5.
中强震与江苏新沂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  孙雷 《山西地震》2004,(4):19-22,30
运用速率法、滑动富氏法对江苏省新沂地震台1990年至1999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电阻率异常与江苏省及其邻近地区的中强震的关系。结果表明.从1994年到1997年之间发生的中强震,新沂地震台地电阻率3个测向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与之对应。研究结果表明.资料异常呈现出的各向异性和其对应性与地球自转加速年份、孕震期的应力状态、震区构造、介质结栖有关。  相似文献   
76.
地壳介质弹性和电性各向异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弹性和电性各向异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联合利用弹性和电性各向异性研究地球介质特征及提取物性参数的正反演方法.理论研究和地震过程的实际资料表明,将弹性和电性结合起来研究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具有清晰明确的物理意义,是各向异性研究的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7.
新 疆 含 煤 地 层 具 有 地 层 倾 角 大 、煤 层 厚 度 较 大 、上 覆 第 四 系 厚 度 薄 等 特 点 ,适 宜 用 高 密 度 电 阻 率 法 追 踪 煤层 露 头 。新 疆 煤 田 地 质 局 物 测 队 使 用 复 合 对 称 四 极 剖 面 法 、联 合 剖 面 法 和 中 间 梯 度 法 等 方 法 ,在 拜 城 县 梅 斯 布 拉 克矿 区 探 测 煤 层 露 头 的 隐 伏 位 置 ,收 到 了 很 好 的 效 果 。  相似文献   
78.
Dense profile-oriented resistivity data allows for 2D and 3D inversions. However, huge amounts of data make it practically impossible to do full 2D or 3D inversions on a routine basis. Therefore, a number of approximations have been suggested over the years to speed up computations. We suggest using a combination of Broyden's update on the Jacobian matrix with derivatives calculated using a 1D formulation on a parameterized 2D model of locally 1D layered models. The approximations bring down the effective number of 2D forward responses to a minimum, which again gives us the ability to invert very large sections. Broyden's update is not as useful with a parameterized problem as is the case with a smooth minimum structure problem that has been the usual application. 1D derivatives, however, seem to be very effective when initiating a full 2D solution with Broyden's update. We compare the different methods using two different kinds of data on two synthetic models and on two field example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reliable optimization combines 1D derivatives with a full 2D solution and Broyden's update. When using Broyden's update the Jacobian matrix needs to be reset every once in a while. We do this whenever the difference in data residual from the previous iteration is less than 5%. This combined inversion method reduces the computation time approximately a factor of 3 without losing model resolution.  相似文献   
79.
The introduction of digital cameras for aerial survey photography and use of scanners with processed aerial film present a number of technical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way photography is to be acquired in the future. Among the questions to be addressed are the comparative metric properties of images acquired by each system and the associated imag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new digital camera systems will require very careful appraisal, using well-established methods of assessing metric quality already available to survey organisations. The questions concerning image quality are more difficult to answer, as they require very specialised instrumentation if measurements are to be made directly in practice. Over the course of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a more analytical approach to assessing image quality has emerged, and one that may be used by individuals. The method is particularly effective where information on the micro-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s is made available by the manufacturers concerned. An outline is given of some considerations that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using an analytical approach, with references given for further reading.  相似文献   
80.
张德权  贺颢  张彦林  陈韶 《物探与化探》2004,28(4):298-299,319
通过1个实例,说明应用测井方法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了解区域范围内地下隐伏构造和不同层系的地层岩性在空间上的展布,找出赋存地下水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