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1篇
  免费   1341篇
  国内免费   1884篇
测绘学   188篇
大气科学   593篇
地球物理   1082篇
地质学   5644篇
海洋学   276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72篇
自然地理   198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区域矿产评价模型——以赤峰红花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中,区域矿产评价模型包括远景区圈定要素组合、远景区优选要素组合、矿床数估计要素组合和资源量估算要素组合,它们成功地解决了矿产预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对赤峰燕山期红花沟式岩浆热液型金矿资源的定位、定量预测,共圈定远景区11个,其中A类远景区4个,B类远景区3个,C类远景区4个;预测潜在矿床数8个,潜在资源量306.532 t.本区该类型金矿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2.
因子分类法在黑龙江塔河地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因子分类法在黑龙江塔河地区进行地球化学单元识别,根据各单元的理论地球化学意义及其与地质单元的对应关系,进行浅覆盖区地质填图研究。充分提取区域化探资料中的地球化学信息,将研究区识别为具有特定地质、地球化学意义的5个地球化学单元。其中:Be、Nb、Sn、Y、Rb单元主要反映研究区古生代花岗岩和中生代酸碱性火山岩的分布;Co、TFe、Cr、Ni、V、Ti、MgO单元主要反映研究区早元古代侵入岩、变质岩和古生代基性岩体的分布;SiO2、K2O、Na2O单元反映的地质单元主要为古生代侵入岩、中生代酸碱性火山岩和沉积岩;Al2O3、Li、F单元主要反映中生代火山岩的分布;CaO、Sr、Ba单元反映的是中生代沉积岩,可能与生物沉积作用有关,代表比较稳定的沉积环境。同时,根据不同单元的分布形态和边界走向,识别和推断了研究区的北东、北西、南北及东西向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73.
系统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相学、元素及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源区性质,并与喜马拉雅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近东西向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构造带中北部地带,空间上从东至西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渐次减小,时间上从早至晚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总体由弱到强。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从早到晚岛弧造山作用经历了初始岛弧→早期岛弧→成熟岛弧的发展演变过程,火山岩浆来源于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原始岩浆在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有俯冲洋壳及随带的深海沉积物和再循环进人地慢的地壳物质组分的强烈混染,明显不同于受地壳物质组分强烈混染的喜马拉雅带二叠纪陆缘裂陷型火山岩。综合研究冈底斯带及其邻区近年来的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从北向南拟建了石炭纪—二叠纪冈底斯岛弧→雅鲁藏布江弧后裂谷盆地→喜马拉雅陆缘裂陷盆地的弧盆系时空结构演化模式,探讨了冈瓦纳大陆北缘石炭纪—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造山作用与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演化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机制,讨论了冈底斯带松多乡榴辉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胶东牟平—乳山热液脉状金,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控制规律的研究,说明了建立热液成矿反应体系的方法,并得出以下认识:(1)区域断裂构造活动,通过影响成矿反应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条件,控制元素的富集和分散。(2)热液成矿过程中容矿断裂活动可划分为两种作用方式:脆性破裂和韧—脆性张开,构成热液成矿的两种构造动力学环境。(3)热液成矿反应体系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热力学体系。断裂的脆性破裂阶段,使体系处于强烈的过饱和状态,矿质在远离平衡状态下快速结晶,加剧物质分异;在脆—韧性张开阶段,矿质在接近平衡态体系中缓慢晶出。(4)热液演化晚期,金在残余溶液中富集;当断裂再次发生构造脉动震颤时,早期形成的块状黄铁矿矿石碎裂,富金溶液充填其中,形成含裂隙金和晶隙金的富矿石。成矿体系热力学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条件有利的匹配控制着富矿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75.
毛景文  宋世伟  刘敏  孟健寅 《地质学报》2022,96(11):3675-3697
本文介绍了全球稀土资源供需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从矿床成因视角切入,将稀土矿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型,其中内生稀土矿床包括碳酸岩型、碱性岩型、碱性岩型- 碳酸岩型、氧化铁铜金型、热液脉型,外生稀土矿床包括风化壳离子吸附型、沉积岩型、沉积矿产(煤矿、铝土矿和沉积磷矿)伴生型、砂矿和现代海洋底部含稀土的锰结核、结壳和软泥型。归纳总结了主要类型矿床的基本特点和时空分布;认为内生稀土矿床产出于四类构造环境,包括裂谷环境、碰撞后伸展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后俯冲伸展环境;从构造演化入手,探讨了在外生与内生地质过程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建立了涵盖主要矿床类型的构造- 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76.
单帅  师春香  沈润平  白磊 《气象科技》2021,49(6):830-837
本文利用2010—2015年2400多国家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对覆盖中国的EAR70、CLDAS和ERA Interim 3种表层土壤温度进行了评估和对比。结果表明:空间上CLDAS表层土壤温度精度最高(平均误差为-0.5 ℃,均方根误差为3.0 ℃,相关系数为0.96),受益于CLDAS高精度的陆面初始场,EAR70平均误差得到了改善;时间上ERA Interim再分析表层土壤温度在6:00和夏、秋季精度会明显下降,再分析表层土壤温度在数值较高时段表现出冷偏差,原因是模拟的土壤温度数值上升速度慢,对应的参数化方案有待改进。再分析表层土壤温度在东北地区冬季存在冷偏差,可能和积雪覆盖有关,陆面参数化方案也有待提高。在地形复杂的青藏高原地区,融合地面观测的CLDAS提高了大气驱动的质量进而改进了土壤的模拟。ERA Interim分辨率较粗不适合在青藏高原或者沿海地区使用,结合了CLDAS的EAR70在青藏高原精度提高。土壤表层温度的精度随着高精度的土壤状态初始场进入模式中时间延长会显著下降。因此,CLDAS的实时同化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在分析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77.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盆地形成过程中沉积充填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依据沉积充填特征、构造接触关系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盆地具有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属性;综合分析年代学、沉积物性和盆地内部填充单元的差异划分出与柴达木岛弧带和祁连山南部弧后前陆盆地相关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认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中期,南部遭受俯冲作用持续向北挤压推覆导致盆地挠曲沉降;中三叠世中期-晚三叠世中期发生弧(东昆仑-柴北缘)-陆(巴颜喀拉地块)碰撞,祁连山南部盆地挠曲沉降增大,其间形成区域性断裂和不整合等盆地记录的地质事件;晚三叠世晚期祁连山南部盆地发生过补偿陆相填充,弧后前陆盆地消亡。  相似文献   
78.
对东北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机制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才  修春亮 《地理科学》1995,15(3):217-225
  相似文献   
79.
浅变质岩区地层特征及地层单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鄂荣 《地球科学》1990,15(2):137-144,T001
  相似文献   
80.
基于区域竞争力对比的新疆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由于资源赋存、区位优势、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而存在的地域差异,使不同区域在旅游业发展中有不同的业绩和发展潜力。以20纪90年代以来新疆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但旅游目的地地位明显下降为线索,对比研究了新疆的资源禀赋、开发程度、客源市场竞争态等,并调查分析了东南沿海及港澳台地区游客旅游意愿和赴疆游的客源市场潜力。提出区位条件是新疆在现阶段不可抗拒和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必须在现实基础条件下转变思维方式,宏观上以国内远程市场为目标,建立民俗-湖泊-冰川-草原-古迹-沙漠的旅游开发序位;中观上整合近域特殊地理单元内的同构旅游产品以打造品牌;微观上倡导“旅游体验”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和开发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