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2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514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592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1097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55篇
自然地理   18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胡曙虹  黄丽  范蓓蕾  肖刚 《地理科学》2016,36(12):1767-1776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及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逐步加剧,从2003年的“沿海-沿江”分布进一步演变至2012年明显集聚在长江三角洲及山东、湖北、重庆等少数省域;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高校创新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计量结果显示,高校通过基础研究及产学研合作获得的创新产出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942.
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多功能生态位宽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选择2005年、2009年、2013年三个时间点和对北京市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6类功能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13年,农产品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呈现出内城区水平低、远郊区水平高、空间集聚程度高、分布集中的特点;远郊区的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和产业发展功能水平远低于内城区和近郊区;近郊区和远郊平原区的人居服务功能最强,内城区次之,远郊山区最弱。(2)2005年~2013年间,农产品生产和产业发展功能先增加后减少,总体水平增长;旅游休闲和人居服务功能持续增加;文化教育和生态服务功能水平持续下降。旅游休闲、人居服务、产业发展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等级变化幅度不大;农产品生产功能等级两极化趋势明显;文化教育功能等级逐渐向中间等级集中。(3)功能的演变通常伴随着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惰性和滞后性。远郊平原区功能日趋多样,大量的农用地被占用,因此农产品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入学人数减少,教育设施相应整合,导致文化教育功能逐年减弱。核心区房价的提升、住房的饱和,导致远郊平原区成为吸纳人口的新城。工业企业的搬迁调整、工业发展的延后性造成产业发展功能的区域差异巨大,但产业发展外扩依旧是今后发展的趋势。生态服务功能只能在远郊区形成,且需要依靠政府调控。  相似文献   
943.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开放条件下,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既得益于本土创新主体的驱动,也离不开区域外部创新资源的参与。在跨国公司大规模海外研发投资的推动下,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与东道国区域创新体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逐步形成了互动关系。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基于研发全球化的背景,首先从演化视角出发,探讨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演化,分析不同演化阶段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与东道国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动关系;其次根据二者的互动意图和要素,研究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与东道国区域创新体系互动的形成机制;最后以微软为典型案例,剖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与我国本土创新主体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44.
以南京大学区域边界层模式(RBLM)为工具,利用银川国家基准气候站地面和探空观测数据,模拟了银川市四季3种典型风速天气条件下城市规划前后大气温度场,结果表明:现状下,夏季,小风和大风情景下高温区域面积大于一般风情景下;冬季,小风情景下高温面积最大,大风情景下高温区域面积最小;春季一般风情景下高温面积最大;秋季一般风情景下高温区域面积最大。银川市四季城市热岛效应表现均很显著,四季日变化表现为夜间水域附近的温度较城区建设用地高,白天尤其是14:00,城区建设用地温度较水域附近温度高。14:00在城市建设用地密集区域气温较高,且城市建设越密集气温越高,仅在冬季小风日和春季大风日表现得较弱。城市规划后,温度场在3种典型天气条件下分布特征与现状下分布规律总体趋于一致,只是高温区域较之前略小,低温区域较之前略大。城市规划后,3种典型天气条件下热岛面积均小于规划前,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945.
针对传统的边缘检测方法将灰度变化较为平缓的区域误判为边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二阶局部纹理熵的边缘检测方法。利用了二阶局部纹理熵能表示局部区域灰度变化大小的性质,并采用灰度错位压缩法消除灰度值压缩造成的条纹现象。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各类边缘,解决了上述的误判问题;通过不同大小窗口的边缘检测效果比较,建议在采用基于二阶局部纹理熵的边缘检测方法时将窗口设置为3×3。  相似文献   
946.
基于公路客流的中国城市网络结构与空间组织模式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多视角和多尺度城市网络逐渐成为认识空间关系的主要途径。公路流数据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距离衰减特性,对于刻画区域尺度空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地级行政单元间的公路客运流,论文尝试刻画中国城市网络功能结构和区域效应,并对其空间组织模式进行特征提取和规律挖掘,以期能够为城市网络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支撑和认知视角。研究结果表明:① 基于公路流的城市网络空间形态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依赖性和层级特征,与中国主要城市群分布存在较大程度的空间耦合,更多体现的是区域尺度的空间关系及核心—外围组合关系;② 通过社区发现算法识别出19个城市经济区,其空间内涵主要包括行政区经济、巨型区域溢出效应和核心—边缘结构等;③ 不同地域系统内城市网络自成体系,表现出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多元的空间组织模式,多层次、流动性和网络化的地域系统格局凸显;④ 从空间形态上看,区域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大致可划分为单中心结构、双核心结构、多中心结构和低水平均势结构等区域关联形态,并以单中心发育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947.
林千红 《台湾海峡》2006,25(1):130-138
区域海洋立体监测系统的建立旨在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海洋动力环境和生态环境信息共享资料,为区域性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环境管理提供实时信息的网络平台.本文通过费一效分析的方法,初步测算了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潜在的年经济效益超过29692.8万元,对区域海洋管理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8.
Abstract. In 1997, Artegiani et al. depic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easonal climatology of the Adriatic Sea; they used the ATOS data set, formed by 5540 oceanographic stations sampled over this continental basin from 1911 to 1980. Lately, two Italian institutes working on the Adriatic Sea for long time, IBM and IRPEM, merged their recent data sets for the northernmost part of the basin. This yielded 3600 new oceanographic stations, concentrated in an area where 809 ATOS stations were located. The new data were quality checked, and then a seasonal climatology was drawn up as a first analysis step. The new climatology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ATOS results; this could be explained, at least partially, by the climatic changes that have occurred on this area. For exampl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northern Italy starting from 1988. Variations of the observed air temperature and Po River runoff qualitatively agree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variations. A preliminary computation of heat fluxes based on ECMWF reanalysis confirms an increased heat flux to the Northern Adriatic Sea starting from 1988.  相似文献   
949.
山东半岛硅热流值与区域地质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据地下水中SiO2含量计算山东半岛硅热流值。以此为基础初步探讨本区的地热场特征及其与区域地质条件的关系。指出:1.山东半岛平均热流值与全球平均热流值接近,但比一般古老地块略高。2.划分出三个地热异常区,在大地构造上,两较高热异常区分别对应于胶北和文登隆起;较低热异常区与胶莱盆地相应。3.地热场总特征及其区域热异常的形态主要与近地表的地层岩性、构造形态和断裂发育程度等地质条件有关,而与中生代的岩浆活动无关,但第四纪岩浆活动对胶北隆起局部(蓬莱一带)热异常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0.
Abundances and biomasses of planktonic ciliates and copepod nauplii,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microzooplankton commun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subarctic North Pacific and the Bering Sea in summer of 1997. Their regional variation was illustrated by demarcating the entire area into five regions. Ciliates always predominated both in abundance (>94%) and biomass (>78%) over nauplii. Regional means of ciliates in the water column were higher in the Alaskan Gyre (120 × 106 cells/m2) and the Western Subarctic Gyre (110 × 106 cells/m2) in terms of abundance, and rich in the Bering Sea Gyre (360 mgC/m2) and the Western Subarctic Gyre (340 mgC/m2) in terms of biomass. By contrast, standing crops of ciliates were poor in the Oyashio Region (67 × 106 cells/m2; 170 mgC/m2) and the Transition Region (64 × 106 cells/m2; 160 mgC/m2). The values of biomass reported here are general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values reported previously from the Bering Sea Gyre and the Alaskan Gyre but are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e previous value found in the Western Subarctic Gy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could be found between chlorophyll a crop and standing crops of ciliates and copepod nauplii over the entire subarctic North Pacific and the Bering Sea during this summ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