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204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41.
Accurate upward continuation of gravity anomalies supports future precision, free-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 since the latter cannot by themselves sense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and thus require appropriate gravity compensation. This compensation is in the form of horizontal gravity components. An analysis of the model errors in upward continuation using derivatives of the standard Pizzetti integral solution (spherical approximation) shows that discretization of the data and truncation of the integral are the major sources of error in the predicted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the gravity disturbance. The irregular shape of the data boundary, even the relatively rough topography of a simulated mountainous region, has only secondary effect, except when the data resolution is very high (small discretization error). Other errors due to spherical approximation are even less important. The analysis excluded all measurement errors in the gravity anomaly data in order to quantify just the model errors. Based on a consistent gravity field/topographic surface simulation, upward continuation errors in the derivatives of the Pizzetti integral to mean altitudes of about 3,000 and 1,500 m above the mean surface ranged from less than 1 mGal (standard deviation) to less than 2 mGal (standard deviation), respectively, in the case of 2 arcmin data resolution. Least-squares collocation performs better than this, but may requi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42.
干涉雷达在DEM测量中的精度影响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为数字高程模型 (DEM)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它具有同时获取三维信息、测量范围广、空间和高程分辨率高等优点。文中首先扼要介绍了干涉雷达的原理 ,然后重点讨论几个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及其处理方法 ,如相关、运动补偿、配准、相位展开等。  相似文献   
43.
关于数字航测相机像移补偿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测相机像移补偿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相机的焦平面上 ,使感光平面沿飞行方向 ,在曝光瞬间作一微小位移 ,以改正因摄影平台相对于被摄目标的运动引起的像点位移 ;二是在曝光瞬间 ,使相机作一微小的俯仰角旋转 ,以改正因摄影平台相对于被摄目标的运动引起的像点位移。前者简称为焦平面平移改正法 ,后者可称为俯仰旋转改正法。本文中研究了这两种像移补偿方法的差异和所能达到的精度水平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4.
氨基氰在水热环境,尤其在超临界水中的反应化学实验结果表明,氨基氰可以通过自聚合作用,生成较高分子量的氮杂环混合物,进而水解并最终转化成CO2和NH3。实验还证明,超临界水可以有效地破坏那睦含有危险的或剧毒的有机资料,使之转化成无毒无在的H2O,CO2,NH3和无机盐等,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水解反应的可能机制是水的亲核加合。  相似文献   
4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同调水规模对汉江中下游影响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沈大军 《地理学报》1998,53(4):341-34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重大战略措施。但调水将给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及用水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丹江口水库不同调水方案对汉江中下游水位、流量及灌溉和航运的影响,并提出补偿工程措施。调水60×108m3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较小,可基本不予补偿;调水150×108m3的影响稍重,但对航运和灌溉用水的影响不大,适当补偿可以解决;调水230×108m3对汉江中下游水位流量及用水的影响十分严重,必须全部渠化并修建江汉运河。  相似文献   
46.
半参数估计与LS估计的有效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半参数回归模型,将系统误差加入,推导出了模型正则化矩阵时参数平差的计算方法,并用直接法得到了参数、非参数的估计量,在MSE准则下与最小二乘估值(简称LS估值)进行比较,证明了半参数估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除具有纹理属性外,遥感图像中还包含大量的结构性边缘特征。如何有效捕捉这些特征中的信息进行检索,成为提高遥感图像检索效率的关键。依据Contourlet在离散域的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功能,提出一种利用Contourlet子带能量分布特性提取原始图像在多个尺度下的边缘方向信息进行检索的方法。针对Cont-ourlet变换响应不同特征方向能力的差别,采用正交补偿法加以改正,经过傅里叶算子的处理,从而实现旋转不变结构性边缘特征的检索。最后,在遥感目标图像上所作的实验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利用硫酸镁和造纸草浆黑液制备含镁氧化合物的吸附剂,通过化学分析、表面性质分析、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吸附剂焙烧温度、投加量、吸附时间以及pH值等因素对活性黄ST-4RFN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49.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中国省域碳排放时空差异及碳补偿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周嘉  王钰萱  刘学荣  时小翠  蔡春苗 《地理科学》2019,39(12):1955-1961
选择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基于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等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2003~2016年中国土地利用碳源/汇进行计算,探究中国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碳吸收时空演变,并以碳盈亏时空分析为基础,通过生态补偿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分析碳排放的差异性,以净碳排放量作为基准值进行碳补偿价值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碳排放总量和净碳排放量除在2015年出现小幅度下降现象,其余年度均呈现不断增加趋势;碳吸收总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土地利用碳吸收的主要载体是耕地和林地,碳汇资源空间差异明显,基本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多数省份在研究期内基本保持一致的碳吸收类型。碳排放总量分布空间差异显著,且主要来自建设用地。依据净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将其划分为高碳排放区、一般碳排放区、低碳排放区、碳汇区4种类型。由于各省域碳补偿标准和净碳排放量的差异导致碳补偿价值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0.
行政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直接关系到国家赔偿法效能的发挥.现实中,行政赔偿之所以陷入困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缺乏标准.应从行政管理的规律出发,把握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着眼于行政法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充分发挥行政赔偿的内在功能入手,兼顾国家现实的赔偿能力及当前的法制人文环境,从理论上建立可供司法实践操作的行政赔偿因果关系认定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