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近海沉积物中钍同位素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奕普  施文远 《台湾海峡》1991,10(4):302-314
本文对采自中国7个近岸海域的沉积物中钍(铀)同位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表层沉积物中,~(230)Th/~(232)Th)_(A.R.)均小于1.0且呈均匀分布的态势。但~(230)Th/~(232)Th)_(A.R.)的数值及其深度分布特征与深海沉积物截然不同。~(230)Th/~(232)Th)_(A.R.)与水深呈良好的正相关。钍系不平衡普遍存在,其特征是~(228)Th/~(232)Th)_(A.R.)<1.0,据此推测了沉积物中可溶化学物质与上覆海水发生交换的深度。研究了沉积物中~(232)Th的含量、比度和~(232)Th/~(238)U)_(C.R.)的分布特征。从~(234)Th_(ex.)的深度分布求出秀屿站的表层混合系数(0.49×10~(-6)cm~2/s)和沉积柱中~(234)Th_(ex.)的总量。  相似文献   
42.
南沙海区表层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PGeγ能谱方法测定了南沙海域表层沉积物,探测到的核素有^40K,^137Cs,^210Pb,^226Ra,^228Ra,^228Th,^238U.整体趋势为:^40K,^228Ra,^228Th,^238U4核素比活度为海盆>陆坡>陆架,^210Pb,^226Ra为陆坡>海盆>陆架,在陆坡区未探测到^137Cs,海盆的^137Cs高于陆架,波折沉积物中核素含量表现了与陆架和陆坡区不同的特征,而坡区^40K,^228Th,^238U4种核素的比活度中帽西向东逐渐降低,整个海区^228Ra,^228Th两种核素由南北向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3.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天然放射性核素与~(137)C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PGeγ谱仪测定了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 .结果给出 7种核素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0 K :538Bq/kg ,2 10 Pb :1 1 6Bq/kg ,2 2 6Ra:2 7 7Bq/kg ,2 2 8Ra:4 4 9Bq/kg ,2 2 8Th :4 2 0Bq/kg ,2 38U :35 4Bq/kg和137Cs:1 1 6Bq/kg ,2 10 Pb的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增大 ,2 2 6Ra比活度随离岸距离没有明显变化 ,其余核素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减小 .与对我国近海其他海域报道的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含量相比 ,40 K和137Cs稍低于其他海域 ,其余核素为中等水平 .  相似文献   
44.
陨石离开其小行星母体直至降到地球表面期间,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产生一系列包括10Be和26Al等的放射性核素。10Be和26Al的含量及其比值记录了宇宙射线辐照历史,而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它们的衰变又提供了测定其降落时间,即居地年龄的方法。10Be和26Al由加速器质谱测定,样品需分离纯化。为此,开展了陨石样品Be和Al的分离纯化实验。通过模拟样品的条件实验,建立了Be和Al分离纯化的化学流程,其回收率分别达到89%和70%。在此基础上,分离并测定了一个降落型普通球粒陨石(吉林陨石)非磁性部分的10Be和26Al的含量。结果显示,吉林陨石26Al/10Be的比值为5.005,远大于两者的饱和比值(2.72),说明吉林陨石经历了短期的暴露辐射,这一结果与吉林陨石第二阶段的暴露年龄0.4Ma一致。整个化学流程的10Be/9Be和26Al/27Al空白分别为(4.33±0.46)×10-14和(6.59±4.66)×10-15,其中前者接近于该仪器的空白测量值,而后者则接近于仪器的检测限2.3×10-15。  相似文献   
45.
^129I的海洋放射年代学及其他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广山  纪丽红 《台湾海峡》2010,29(1):140-147
应用^129I的海洋学研究可分为3个方面:(1)人工^129I的年代学,利用人工放射性在沉积物岩心中的记录,包括以核试验全球最大沉降年1963年为参考时间和利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的1986年作为参考时间的年代测定.(2)利用宇生^129I的年代学,测年体系主要有地热流体、天然气水合物扣石油地质体系.(3)利用核燃料后处理厂排放的^129I进行的海洋环流与混合研究.核试验和核事故释放的^129I测定的是现代沉积物年代,测年时间尺度为50a.人们提出人类利用原子能之前地球表层初始^129I丰度为1.5×10^-12。,并以该值作为利用宇生^129I估算年代的初始丰度值.半哀期和丰度探测下限水平允许宇生^129I可测年的时间尺度为80Ma.本文综述了以上几方面的研究进展.海洋多金属结核和结壳的生长速率为毫米每兆年量级,一块1~10cm大小的多金属结核和结壳所能涵盖的时间尺度约为10~100Ma,刚好是^129I测年的时间尺度,所以本文提出了多金属结核和结壳可能是合适的^129I测年介质的观点.  相似文献   
46.
滨海核电厂环境功能区调整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核电站的建设导致电站附近海域现有使用功能与原有的环境功能出现矛盾,因此有必要进行环境功能区的调整。但由于核电发展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相关方面的标准、规范尚不完善,因此在针对核电用海进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调整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问题,例如,混合区的确定问题、余氯和放射性废液的排放问题以及数值模拟的科学性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应的标准、规范提供依据,以便更好的保护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47.
Application of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low-background γ-spectrometry allowed the isolation of 7Be, 137Cs, 210Pb, and radium and thorium isotopes together with BaSO4, Fe(OH)3, or AMP/Cs in 18 L of coastal water. This simple method showed high chemical yields of 77–91% (mean, 85%) for 210Pb and radium isotopes, 87–92% (mean, 91%) for 7Be and thorium isotopes, and 98% for 137Cs. The activity of the nuclides showed good reproducibility with standard deviations of 1–8%, while the deviation of activity in particle-reactive 210Pb (32%) and 7Be (21%) in filtered water samples was exceptionally large.  相似文献   
48.
滨海核电站排放的低放射性污染物对海洋浮游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的辐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为探讨人工放射性核素对海洋浮游藻类的辐射效应机制,研究了放射性~(137)Cs暴露下电离辐射对海洋浮游藻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形态、生长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在放射性为1 000 Bq/dm~3比活度的~(137)Cs处理组、CsCl对照组和空白组的比生长速率均值分别为0. 600/d、0. 600/d和0. 610/d,组间差异不显著(p 0. 05)。在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方面,随培养时间的延长~(137)Cs暴露下的三角褐指藻F_o、F_m呈上升趋势; F_v/F_m、F_v/F_o、NPQ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其稳定范围分别为0. 5~0. 6、1. 0~1. 4和0. 7~1. 1; Q_p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其稳定范围为0. 5~0. 6。通过差异显著性比较分析处理组和对照组、空白组的比生长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海洋放射性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49.
测定了燃煤电厂周围土壤环境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电厂周围土壤中226Ra、232Th和40K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226Ra和232Th比活度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条带状空间分布特征,40K则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效应;风险性评价结果同样表现出了方向性效应.研究结果可为放射性污染防治和管理决策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许刘兵  周尚哲 《地质学报》2009,83(4):487-495
地表侵蚀速率是衡量地貌演变的一个重要因子。本研究利用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0Be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地表岩石侵蚀速率进行了首次测定。结果显示,自末次间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的地表岩石侵蚀速率不超过60 mm/ka,平均侵蚀速率值约为27.1±10.2 mm/ka,这一结果与其他高海拔地区基岩侵蚀速率值一致。高原东南部地区地表岩石侵蚀率同时受构造活动和气候尤其降水量等因素的制约。与高原内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相比,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的侵蚀速率偏大,但均在同一个数量级范围内。高原东南部地区较高原内部干旱区侵蚀速率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