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2篇
  免费   583篇
  国内免费   1547篇
测绘学   25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4509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夏塞地区是西南三江(金沙江、澜仓江、怒江)地区东缘的一个重要成矿带,带内银、锡矿产责源十分丰富。本文认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体和地层,构造和岩体是区内的主要控矿因素,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矿床类型为分布于岩体内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床和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的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2.
西藏斑岩铜矿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斑岩铜矿主要产于中生代一新生代环太平洋带、古特提斯带和古生代中亚—蒙古带,因为上述3带为聚合板块集中分布地区。中国西藏集中了金沙江聚合带、雅鲁藏布江聚合带和怒江—班公错聚合带,为世界上聚合板块最发育地区之一,具有较长的大洋板块俯冲和陆—陆碰撞的造山历史,构造—花岗质岩浆十分发育,其中深源高侵位的花岗质斑岩分布广泛,对于形成斑岩铜矿和其他相关矿床十分有利,为找矿评价斑岩铜(金)矿很有前景的地区。笔者借鉴世界和中国评价斑岩铜矿的经验,同时收集了西藏近年来找寻评价斑岩铜矿有关的地质资料,对西藏斑岩铜矿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浅论新疆海相火山热水沉积矿床的分带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疆海相火山热水沉积矿床,一般在时间上没有明显的集中生长期。空间上依附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带,它在区域上和矿床本身具有矿种转化、类型转换、配套与分带特征。以块状氧化物、块状碳酸盐和块状硫化物转换序次来研究该类矿床。利用铁木尔特铅锌矿上部铅锌下部铜金,预须开普台铁矿上铁下铜;莫托沙拉铁锰矿上锰下铁中间铅锌重晶石等矿种转化规律和由块状氧化物和块状碳酸盐向块状硫化物成生过渡特点,预测诸如蒙库铁矿、赤龙峰火山盆地中铁矿和喀喇昆仑山各铁矿床(点)外围与深部转换、发展成为铜金矿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94.
豫西寨凹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寨凹铜矿的大地构造背景、控矿构造、成矿母岩、成矿元素分带、蚀变等特征,该铜矿属斑岩型铜矿。寨凹地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成矿母岩和构造条件对成矿十分有利,有形成大中型斑岩型铜(银金)矿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95.
甘肃夏河—合作地区金矿特征及找矿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甘肃夏河—合作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与成矿有关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主要对已发现的金矿的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总结。该地区金矿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微细浸染型 ,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提出了今后的找矿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6.
苏水生 《福建地质》2003,22(2):69-77
上杭县铜矿沟和萝卜岭矿段组成一个斑岩型铜矿床.萝卜岭矿段位于花岗闪长斑岩北东端的前峰部位,铜矿沟则是其往南西深部的延伸,通过对铜矿沟—箩卜岭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铜矿沟斑岩型铜矿埋藏总体较浅、品位较低、厚度稳定且较厚,对于指导该区寻找浅部斑岩型铜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的中、上奥陶统钻遇厚度为1 462 m。它是一套巨厚的深灰色泥岩、页岩与灰色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少量灰岩的地层。其中深灰色泥岩、页岩最多;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分布于上部和下部,中部砂岩和粉砂岩较少;鲕粒灰岩数量少,主要夹于深灰色泥页岩中。这些砂岩和鲕粒灰岩既可单独成层,但更常见它们与深灰色泥页岩组合成薄互层。薄互层中发育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并普遍发育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纹理。这些特征表明砂岩和鲕粒灰岩为深水斜坡上的内潮汐沉积的产物。这些内潮汐沉积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双向交错纹理细砂岩型、单向交错层和双向交错纹理中-细砂岩型、韵律性砂泥岩薄互层型和鲕粒灰岩型。它们具有5种垂向沉积层序,在剖面上常形成多旋回韵律性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98.
斑岩型铜矿床是重要的铜矿类型,在已探明的铜储量中斑岩型铜矿居首位。研究认为,在板块构造的敛合带上,斑岩铜矿发育地区,常见有角砾状地质体和角砾岩筒。这些角砾状地质体和角砾岩筒对矿化与謇集起着重要作用,是斑岩铜矿的重要找矿标志,有时其本身就是铜矿体。本文中从理论与野外工作相结合的角度,总结了与斑岩型铜矿床有关的角砾状地质体和角砾岩筒的类型及地质特征,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与斑岩铜矿有关的角砾岩筒的找矿思路与方法,适宜野外工作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9.
新疆铜矿类型与找矿靶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哲夫 《新疆地质》2003,21(2):190-194
在分析研究新疆铜矿类型、地质特征、矿区地质构造及找铜潜力的基础上,对进一步的找铜靶区进行了初步预测.新疆铜矿工作程度总体较低,各构造成矿区和类型都有找铜前景,最具潜力和最有希望找到大型铜矿床的是阿尔泰,东、西天山和西昆仑地区斑岩型、海相火山沉积型、斑岩—夕卡岩复合型、海相沉积热液叠加型与铜镍矿化物型的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100.
胶东金矿床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对胶东四类金矿床(盆地边缘砾岩型、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开展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宏观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相对应,山东金矿床可能有亲岩浆岩和亲沉积盆地两个不同的成矿系统。前者包括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三类金矿床,后者指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床,二者具有不同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山东亲岩浆岩系列的金矿床,其锶-钕同位素与同时代的幔源岩浆岩一致,碳同位素显示幔源碳和岩浆碳的特征,氧同位素则显示初生水与大气降水不同比例混合的可能性,因此有可能是以CO2为主、富合成矿金属的地幔流体与浅部下渗大气降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与岩浆岩关系不密切、主要受盆地边缘断裂控制的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床,其碳-氧和锶-钕同位素组成均较分散,可能主要与地壳浅部下渗大气降水对上地壳各种岩石淋滤萃取演化而成的成矿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