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分析纤维板层型肝癌的CT/MRI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通过RIS/PACS系统获取病理诊断为纤维板层型肝癌的患者7例,对CT/MRI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并探讨其特异性征象。结果:纤维板层型肝癌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异性,可以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CT/MRI表现:一般直径>10cm的单体肿瘤,边界清晰。无肝硬化背景。肿瘤实质成分动脉期混杂强化为主、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趋于均匀。肿瘤内部见星状低密度影,增强可能延迟强化。结论: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以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2.
肺癌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目的是探讨CT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所用的材料与方法是搜集赤峰市第六医院的肺癌病例46例,所有病例均手术病理,支气管镜检或细胞这检查证实,常规CT扫描后对选择病例在选择层面行HRCT扫描,结果得到了CT在肺癌诊断上,特别在肺癌分期上优于常规X线检查,此外,HRCT在显示细微病变或病变伪细微结构方面有重要价值,结论是CT不仅可用于肺癌诊断还可用于肺癌分期,因而更有益于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3.
目的是探讨乳化碘油增强CT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作用。方法采用乳化碘油:由碘化油、卵磷脂、甘油等经超声乳化而成: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法建立大鼠肝癌模型(n=4):观察静脉注射乳化碘油(0.4ml/只)后,正常大鼠(n=4),及大鼠肝癌病灶的强化情况,并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得到:乳化碘油能引起肝脾组织特异性显著强化:透视电镜证实肝细胞参与碘油乳粒的摄取:选取的4只大鼠肝癌模型中,共有14个瘤结,大小4、5±3.4mm;乳化碘油增强CT检出率85.7%(12/14)的瘤结,明显高于平扫时,病灶显示率(14.3%)。结论为乳化碘油是一种潜在的肝脾特异性造影剂,对早期肝癌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CT、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转移侵犯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CT或MR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鼻咽癌、颅底转移侵犯海绵窦。鼻咽癌侵犯颅底并侵犯一侧海绵窦病例12例,均经过CT和MR扫描。结果: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影像表现为一侧海绵窦形态增宽,密度以及信号改变;结论:结合临床较易诊断。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对盐度渐变的应激响应机制,设置盐度5、10、15、20、29和35共6个盐度渐变点,对幼鱼的消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甲状腺激素(T4)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研究显示:胃、肠、肝脏和幽门盲囊的脂肪酶的活性均在盐度29渐变点最高,在低盐度渐变点这4个组织的脂肪酶活性均随盐度降低而降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活性在盐度29渐变点达到峰值,幽门盲囊的蛋白酶活性则在盐度35渐变点最高,且与其他盐度渐变点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肠、肝脏的淀粉酶活性在盐度29渐变点最高,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活性在盐度35渐变点最高,但与盐度29渐变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SOD活性在盐度5渐变点显著低于其他盐度渐变点(P<0.05),SOD活性在盐度20和35渐变点与29渐变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4浓度随着盐度的升高或降低均升高,盐度20渐变点与29渐变点的T4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显示,自然海水盐度29是黄条鰤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且黄条鰤幼鱼能较快适应略低盐度(20~29),但较低或较高盐度渐变点的消化酶活力和抗应激指标则显著异常。盐度渐变可引起黄条鰤幼鱼的消化生理、抗氧化水平和T4浓度的变化,黄条鰤幼鱼对外界盐度变化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根据CT扫描图像及三维重建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对小肾癌进行分型。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3例小肾癌病例资料,就其CT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分型。结果:凸出型小肾癌23例,CT表现为肿瘤凸向肾轮廓之外或凸向肾盂、肾盏,增强扫描时,肿瘤内部造影剂呈明显...  相似文献   
57.
作者对30例原发性肝癌LP-TAE治疗前后有CT检查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了碘油选择性沉积在肿瘤内的机理.LP-TAE术后肿瘤区域四种成份的CT表现.碘油在肿瘤内的三种分布类型及其意义。重点讨论了肝癌LP-TAE术后CT检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疗效观察提供帮助,即肿瘤大小变化、碘油聚积量及分布情况、肿瘤区密度变化、子结节的发现和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现等.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及CT导引下注入无水乙醇与超液化碘油双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肺癌的疗效,材料和方法:20例原发肺癌进行了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累计68次,20例进行了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另外40例均进行了双介入治疗,其中20例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的同时进行了CT导引下注射无水乙醇与超液化碘油混合剂的介入治疗(PEI),化疗栓塞共计28次,局部化疗40次,单纯化疗合并CT介入治疗20例,化疗共64次以上,40例进行的CT导引下注射无水乙醇与超液化碘油混合剂和介入治疗次数累计118次,结果:采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或化疗)合并CT导引下注射无水乙醇的双介入疗法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和80%,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及单纯化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和30%,双介入与单介入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双介入疗法治疗后的患者,3年生存率达到50%,结论:双介入疗法较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或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临床有效率,生存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厚壁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厚壁型胆囊癌15例与慢性胆囊炎15例的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例厚壁型胆囊癌壁不规则增厚,增强的胆囊壁见连续性中断6例,胆囊腔变小和失去正常形态8例,胆囊壁显僵硬9例,胆囊周界不清10例,9例病人不同程度的胆总管扩张,7例见淋巴结肿大。15例慢性胆囊炎2例壁厚薄不均,胆囊挛缩变小,壁略显僵硬2例,胆囊周界不清4例,均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 CT在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CT影像诊断价值。资料方法:搜集4例临床手术证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CT影像资料,全部女性,年龄68~84岁,平均76.25岁,病史6个月~1年,全部单侧发病,单发肿瘤。临床表现乳房肿块,肿块逐渐增大,疼痛,质硬。3例边缘光滑,活动度好;1例浅分叶,局部皮肤略凹陷,活动度稍差。1例乳房有分泌血性乳液;3例未见乳房分泌物。CT设备采用西门子Emotion螺旋CT,平扫加增强,层厚3~5mm,增强造影剂采用GE药业欧乃派克非离子造影剂80mL。结果:4例病例CT表现为单个肿瘤,直径2.8~5.0cm,囊实性肿块,表现类圆形,外缘光整,囊壁局部呈不规则增厚,平扫壁结节呈中等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液性部分不强化,壁轻度强化。腋窝及锁骨下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为乳腺癌少见类型,增强CT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可以做出准确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