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199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本文通过对前人工作的总结,在研究矿物共生关系的基础上将乌拉嘎金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然后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出了各个阶段的成矿热力学参数。第1阶段:黄铁矿-早期白色玉髓状石英阶段,Eh范围在-0.5~+0.3 V之间,处于弱还原环境,硫逸度应大于10~(-23);第2阶段:烟灰色玉髓状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在低温时成矿环境为中酸性(pH=4),弱还原环境(Eh值为-1.0~-0.3 V),硫逸度范围应大于10~(-40),但不会超过10~0。同前一阶段相比,硫逸度下限降低;第3阶段:碳酸盐-石英阶段,碳酸盐矿物的出现预示着成矿已接近尾声,成矿介质的pH值逐步从酸性(pH=3)向中酸性(pH=5)转变,成矿Eh值也从弱还原(-0.5 V)向弱氧化(+0.3 V)过渡,硫逸度下限范围大约在10~(-23)左右,不超过10~0,而氧逸度范围在10~(-20)加左右。这对于深入探讨热液成矿作用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2.
Fluorine is in the dynamic balance of two geochemical processes, enrichment and leaching, reflecting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fluoride by clay minerals, respectively. The two geochemical processes of fluorine in soil are influenced by factors including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clay minerals, pH and sanity of soil solutions, climate, grazing and agriculture activities.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enrichment and leaching process of fluorine in soil can be found with interaction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03.
正1 Introduction China is a country which has many salt lakes.Tibet is the area where have numerous salt lake,because the sources of water have multiple chemical type,resulting in Tibet salt  相似文献   
104.
溶胶的电动电位是溶胶发生电动现象的主要原因,它的大小直接影响溶胶的稳定性。本文采用界面移动法研究了溶胶的浓度,电极的种类以及不同的辅助液和硫化锑溶胶的电动电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文章在计算水溶液化学组份平衡分布及其pH值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封闭系统中CaCO3溶解或沉淀所引起的水化学后果,并依据计算数据和借助作图的办法得出了如下结论,即CaCO3溶解会使水溶液pH值增大,H2CO3含量减少;相反,CaCO3沉淀会使水溶液pH值减小,H2CO3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106.
107.
自然电位法是一种成本低廉,野外观测操作简便的天然源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自然电位数据反演具有病态和非线性的特征。常规反演算法分为局部优化类和全局搜索类,但基于梯度运算的局部优化算法难以求得全局最优解且反演效果依赖于初始模型的构建,而传统全局搜索算法又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和不稳定的缺点。基于此,对一种新的全局优化策略(麻雀搜索算法)进行改进,通过混沌映射叠加反向学习策略初始化麻雀种群,再依随机概率使用Levy飞行策略更新麻雀个体位置来进一步提升算法对于解空间的探索能力和增强算法跳出局部极值的可能性。将改进前后的麻雀搜索算法分别应用于合成自然电位数据(不含与含10%、30%的随机噪声)与来自印度和法国的实测数据的反演解释中以对比检验改进算法的反演效果。理论测试结果表明:麻雀搜索算法(SSA)在无噪声干扰下的垂直圆柱和倾斜板模型数据反演误差为0.42%和0.25%,相同情况下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的反演误差为0.06%和0.07%,改进后算法拟合精度提高到3~7倍,对比目标函数收敛曲线图中ISSA的收敛速度与收敛精度都要明显优于SSA;SSA反演参数的稳定性、精度和异常响应曲线拟...  相似文献   
108.
钼作为植物固氮酶、硝酸还原酶与人体多种酶辅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农用地土壤钼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土壤科学施肥、土壤钼有效性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徽省淮北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缺钼土壤区,目前缺乏对该地区土壤钼含量及其驱动因素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淮北平原典型土壤区511km2为研究区域,按照1件样品/km2采集0~20cm深度表层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方法测定表层土壤中全钼、有效钼、TFe2O3、Al2O3、SiO2、P、Mn及有机质含量与pH值等指标含量;利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制约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砂姜黑土中全钼和有效钼含量以缺乏为主,全钼、有效钼缺乏土壤比例分别高达93.3%、87.3%;全钼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Mn、...  相似文献   
109.
对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造成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分类管控,然而传统的采样测试方法存在工作量大、代价高等问题。可见—近红外(Vis-NIR)反射光谱是一种快速低成本获取土壤理化信息的手段。为研究Vis-NIR反射光谱预测模型划分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类别的能力,文章以典型人为污染地区(浙江温岭)和典型地质高背景地区(广西横县)的390份农田土壤为样本,测定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和pH值,并测定土壤Vis-NIR光谱。使用偏最小二乘(PLS)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回归模型,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和pH值进行预测,并基于预测值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分类。结果显示,温岭土壤主要污染元素Cd和Cu的光谱模型回归预测偏差(RPD)分别为1.23和1.19,预测机制与有机质有关。横县土壤主要污染元素As和Cd的RPD分别为1.98和1.93,预测机制与铁氧化物和粘土矿物有关。地质高背景土壤重金属与铁氧化物的正相关性普遍较强,使得光谱模型对重金属含量预测准确度较高。温岭和横县土壤pH值的光谱模型RPD分别为1.76和1.68。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光谱分类的总体 准确度分别为75.0%~100%(温岭)和80.0%~100%(横县)。将Vis-NIR光谱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快速分类总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0.
文章通过收集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域已发表的bGDGTs数据,重新计算了不同地区表土bGDGTs各组分与温度及pH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不同于干旱区,半干旱区bGDGTs的异构体指标与土壤pH表现为强相关,在4个异构体指标(IBT、 CBT′、 IR′IIa、 IR′IIIa)中CBT′、 IR′IIIa计算的pH结果精度较高;2)半干旱区f(5 me)与pH表现为强相关(-0.847),指示了基于5-甲基bGDGTs的指标同样具有重建半干旱区pH的潜力。但是目前缺乏CBT′5ME-pH之间的转换函数;3)全球温度校正方程计算得出的温度误差普遍大于中国区域校正方程(中国北方、青藏高原等区域)获取的温度误差。通过整合数据重新计算发现4个区域温度校正方程(MBT′5ME、 Tmr、 MAATsr、 Index 1)计算的温度结果具有较小的误差,且在半干旱区重建的温度结果更为精确;另外MAATsr、 Index 1的区域温度校正方程也适用于干旱区的温度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