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7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104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81篇
地球物理   261篇
地质学   2546篇
海洋学   33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35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报道和总结了近期陕西汉中碑坝和西乡地区重要地质体系统同位素年代研究成果,在重新厘定的年代学基础上,就扬子克拉通北缘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剖析,依据该区岩浆作用的上地幔源区性质及演化规律,提出了中、新元古代扬子克拉通北缘存在与现代板块运动类似的洋壳俯冲和壳幔再循环作用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92.
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以左旋压扭性活动为特征,仅西端发育张性构造,并可划分出两期变形,新构造运动强度在时间上自上新世晚期开始至第四纪断裂活动强度增大,在空间上自SWW向NEE方向断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柴达木北缘的新构造运动可划分为两期,其主要构造特征表现为向柴达木盆地逆冲的前进式叠瓦道冲带,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时的北界相对于第三纪时的北界向南迁移了数十公里;河西走廊盆地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盆地边缘断裂的逆冲兼走滑,盆地接受新生代沉积、盆地内第三系的轴面南倾的褶皱;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与其南侧的NWW向断裂带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相互协调、同时活动的两组关系紧密的构造带,两者的共同活动构成了断块运动。  相似文献   
93.
露头剖面层序中的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6,16(2):141-146
在以往的沉积研究中,常常用露头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讨论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反映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上超点变化曲线与肖尔布拉克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上超点变化曲线与相对水深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在寒武纪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后者除早期有一快速上升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相对水深变化虽与海平面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但单凭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  相似文献   
94.
北秦岭榴辉岩Sm-Nd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自陕豫交界秦岭群中的榴辉岩主要由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的角闪石和金红石。本工作由四个单矿物和全岩五个样,测得Sm-Nd等时年龄为400±16Ma,(r=0.997575),εNd=十3.6,说明在加里东期北秦岭造山带发生过高压变质事件。  相似文献   
95.
大吉山钨矿床成矿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综合分析大吉山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钨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成分及蚀变、结构构造特征以及硫、氢氧同位素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依据花岗岩型钨矿体上部出现似伟晶岩带、石英带,矿体呈似层状,发育钨巢,围岩蚀变微弱的特点;石英脉型钨矿普遍出现“砂包”,矿化最强的中部围岩蚀变弱,甚至不发育,脉石矿物与钨巢中造岩矿物相似等特点。提出大吉山钨矿床是由岩浆液态分离成矿作用形成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6.
We investigated the metamorphic cooling history of underplated magmatic rocks at midcrustal depth. Granulites and amphibolites occur within the Jurassic magmatic belt of the Coast Range south of Antofagasta in northern Chile between 23°25' and 24°20' S. The protoliths of the metamorphic rocks are basic intrusions of Early Mesozoic age. They are part of the magmatically formed crust, and the essentially dry magmas were emplaced in an extensional regime. The granulites (clinopyroxene–orthopyroxene–plagioclase) show all stages of fabric development from magmatic to granoblastic fabrics. Pyroxene compositions were reset at temperatures around 800°  C independent of the stage of textural equilibration. The granulites were partially amphibolitized at upper amphibolite facies temperatures of 600–700°  C. Following cooling, a possible reheating to greenschist facies temperatures around 500°  C is indicated by prograde zoning in magnetite–ilmenite pairs. Mineral assemblages are not suitable for barometry, but a conservative estimation of the garnet-in reaction at given whole-rock compositions suggests maximum pressures in the granulite facies of around 5 kbar, and similar pressures are indicated by phengite barometry for the greenschist facies. The P–T  path of granulite–amphibolite metamorphism is one of slow cooling from magmatic temperatures with heterogeneous deformation. The thinning of the pre-Andean (Precambrian–Triassic) crust was apparently compensated by the magmatic underplating and this special tectonomagmatic setting caused the prolonged residence of the accreted rocks at midcrustal levels.  相似文献   
97.
赣北修水观音阁砾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赣北地区双桥山群内角度不整合和地壳运动存在与否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论文以较丰富的详细野外调查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室内各类样品测试结果,围绕这个赣北地区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修水运动”不能成立,并提出了砾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8.
1∶5万庐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在星子县黄岭一带发现一套巨厚层状复成分的变质砾岩。根据该变质砾岩的砾石成分、变形组构及区域分布特点,以及上部(双桥山群)与下部(星子岩群)地层在变质与变形方面存在明显差别,认为变质砾岩应属于双桥山群的底部层位,是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与下伏下元古界星子岩群不整合关系的佐证。由于受后期构造叠加改造的影响,现今二者呈断层或隐蔽不整合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99.
赣东北地区前震旦系地层金的原生富集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奚舣  周新民 《江西地质》1997,11(1):46-51
在分析变质岩的含金性及地球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认为与金成矿有关的主要元素均源自前震旦系。指出了金的原生富集趋势和存在的矿源层。为在该区寻找金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0.
李晓勇 《江西地质》1997,11(2):20-24
本文通过对广丰县周家坞中奥陶统露头剖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的研究,识别出了三个不同性质的Ⅱ型层序界面和二个三级层序,确认这三个层序界面为符合实际又易于野外识别的自然界面,并对SQ2中反映最大海泛期的高分辨异旋回驱动机制事件,提出可能受米兰柯维奇频率的春分点和秋分点间约2万年间隔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