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53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174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扬子陆块西缘安益大湾山地区出露一套由变质玄武岩等组成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前人将其归为中元古界,并作为寻找磁铁矿的主要对象。调查发现,安益大湾山变质基性火山岩与下伏浅变质岩系间发育一套稳定沉积的砾岩。应用LA-ICP-MS技术对其底砾岩之上最底部的变质玄武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781.3±1.9Ma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和1008±14Ma、1142±15Ma、2714±10Ma的继承性岩浆锆石~(207)Pb/~(206)Pb年龄,指示该套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南华纪,并将其从浅变质岩系中解离出来,对比为澄江组。继承性锆石年龄数据指示,扬子地块西缘安益地区存在新太古界和中元古界物质记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近来获得的年龄数据,将滇中澄江组的时代界定于820~740Ma,并将南华系的底界界定于820Ma。大湾山中-大型磁铁矿产于扬子地块西缘澄江组的变质基性火山岩中,其主成矿期为南华纪,可能属于热液氧化物-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82.
赵振明 《地质与勘探》2018,54(4):689-701
北山南部地区敦煌岩群广泛分布着铁矿化磁铁石英岩,这些铁矿化磁铁石英岩沿片岩顺层分布,长度几米到一百多米不等,宽几十厘米到两米左右,浅灰色到肉红色,具强磁性。为了研究这种石英岩的成因,笔者对新疆与甘肃的交界处白山西南侧这套地层的斜长角闪片岩中具有代表性的磁铁石英岩完整采集样品,样品具石英、磁铁矿、白云母、黑云母和绿泥石五种矿物,TFe为12.60%~12.70%。根据野外磁铁石英岩产出地质特征、室内显微镜薄片鉴定结果和电子探针检测各矿物特征,结合化学简项分析和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发现本文研究的磁铁石英岩与国内外BIF(Banded iron formation)型磁铁石英岩不同,不具有沉积特征,可能为单纯变质成因。北山地区敦煌岩群这套古老变质地层可能经历了晚太古代、古元古代两次重要的变质事件,本文研究的铁矿化磁铁石英岩可能是在其中一次变质事件过程中形成的。这套变质地层是铁、铜、金等金属元素富集的含矿地层,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83.
西藏西北部浅变质石英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由浅变质石英砂岩组成,由于化石匮乏、变形强烈,长期以来对这套浅变质石英砂岩成因的争议颇大,导致了对藏西北地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长期模糊不清,其中,何处才是冈瓦纳大陆北界就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议题。在西藏西北部,近东西走向的布尔嘎错断裂带将北部的查多岗日地块与南部的南羌塘地块分隔开,浅变质石英砂岩广泛出露于这两地块之内。沿近东西走向布尔嘎错断裂带断续产出的冈玛错蓝片岩、蛇绿岩等岩片大体呈南北向逆冲于浅变质石英砂岩之上,因此早期曾认为布尔嘎错断裂带是冈瓦纳大陆之北界。本文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查多岗日和南羌塘地块内浅变质石英砂岩岩相学特征完全相同,均主要由石英组成,遭受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形成了钠长石+绿泥石+白云母组合,充填于早期石英颗粒之间,钠长石交代钾长石。这两地的浅变质石英砂岩均被未变质钙质胶结的钾长石石英砂岩平行不整合覆盖。碎屑锆石的阴极发光分析与U-Pb定年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查多岗日与南羌塘地块内浅变质石英砂岩内的锆石来源完全相同。这些证据充分反映了查多岗日与南羌塘地块早期构造演化过程相似,源自同一大陆。碎屑锆石定年结果进一步表明浅变质石英砂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520±8Ma,该岩石再被约480Ma的花岗岩脉侵入,因此其很可能形成于晚寒武世,而不整合面之上沉积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460±8Ma,表明该不整合面上、下沉积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证实了该平行不整合面形成于奥陶纪。不整合面之下的浅变质石英砂岩因此与杨耀等(2014)报道的荣玛组相同,不整合面之上未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则属于中上奥陶统塔石山组。查多岗日地块因此是西藏境内最北端的冈瓦纳大陆的碎块。在西藏西北部,冈瓦纳大陆北界为龙木错-帮达错-(83°40'E、35°N)-红脊山-荣玛乡。布尔嘎错断裂带不是冈瓦纳大陆之北界。  相似文献   
84.
关于巴罗式变质带的最新研究及其对研究秦岭杂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留东  李崇  王彦斌  李淼 《岩石学报》2018,34(4):913-924
本文对苏格兰高地Grampian造山运动中产生的经典巴罗变质带进行了讨论,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关于其变质作用的特征及发生机制认识方面的重大变化。强调巴罗变质作用仅发生在整个造山运动过程中的部分时段,纪录了短暂的加热过程,时空上与区域内大规模的双峰式岩浆活动有关。经典的巴罗变质系列并非形成于地壳增厚及其热弛豫,而是代表了中地壳内大规模的接触变质作用。参考经典地区的变质特征,对发育巴罗式变质作用的秦岭杂岩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指出其中与夕线石有关的变质P-T-t轨迹可能是等压冷却过程,而不是等温降压的顺时针演化模式。秦岭杂岩的变质作用时间仍需要进一步准确厘定。结合其它相关地质特征的分析和对比,得出如下推论:巴罗式变质带发育地区的变质作用、混合岩与花岗岩均属于同一动力系统作用的结果,花岗质岩体不是变质作用的原因;基性岩浆可能提供了巴罗式变质作用发生所需要的热能,但不是必要条件;巴罗式变质作用可以发生在正常地壳厚度情况下,不是碰撞构造的标志;伴随热异常的变形过程中产生了变质带的梯度分布(巴罗式变质带)和一些花岗岩,形成类似于底辟的冲起构造。  相似文献   
85.
刘晓春 《岩石学报》2018,34(4):925-939
在多期高级变质地体中确定每期变质事件的性质、时代和P-T轨迹是一项非常困难的研究工作,也是变质地质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将精细的地质年代学研究与详细的构造解析和岩石学观察相结合,这是建立同位素年龄与变质事件之间有机联系的最好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来甄别东南极埃默里地区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高级变质事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基本上查明了两期变质事件的影响范围、变质时代和P-T演化,但也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一般而言,在同一变质地体中发育两期/多期具有不同构造指向的挤压-伸展变形、保存不同类型(如顺时针和逆时针)或者不连续的P-T演化轨迹以及含有两组/多组变质年龄等可视为存在多期变质事件的标志。当前对多期高级变质作用叠加的研究中还存在两个不清楚的岩石学问题,其一是早期变质作用对晚期变质重结晶施加了什么样的影响?其二是晚期变质作用如何叠加在早期变质矿物组合之上?所以,探索多期高级变质事件的叠加机理、变质行为及控制因素仍是未来岩石学家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86.
YML铁矿区位于几内亚福雷卡里亚省,富铁矿以条带状赤铁矿和铁角砾岩矿为主。矿区内共发育7条矿体,条带状赤铁矿体6条,铁角砾岩矿体1条。条带状赤铁矿体赋存部位多为向形地段,次级紧密褶皱发育,沿走向和倾向有逐渐变薄和尖灭的趋势;铁角砾岩矿体覆盖于地表,以风化壳的形式出现。矿床类型属复合类型,即海底热液喷气沉积叠加后期构造变质型+风化淋滤型。该区具备铁矿形成和保存的地质条件,且已发现具一定储量、品位较高的条带状赤铁矿和大面积的铁角砾岩分布区,区内铁矿找矿远景较好。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灰石山东北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矿床的产出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制约。矿区的二叠系双堡塘组是矿源层,矿体具有明显的层位控制性;北东东向断裂构造提供了热液通道并进行了叠加改造;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  相似文献   
88.
杨月后  王继春  张海平  周飞  苏银春  钱程  汪岩  郭永烈  顾新雨  寇帅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57-67z1159
正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天山镇西平安地地区,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由南向北可划分为华北板块、白乃庙岛弧和索伦—林西缝合带(图1)。Xiao等(2015)和Jian等(2012)等认为温都尔庙—柯丹山—西拉木伦蛇绿混杂岩带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带,研究区则位于该混杂岩带以南白乃庙岛弧一侧。  相似文献   
89.
刘欢  赵希林  张金国  江涧  袁浩为  王波  刘萌 《地质学报》2021,95(12):3629-3641
武夷地块中各地体的活动解析是认识华夏板块构造活动演化的窗口.南平宁化构造带作为划分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的重要边界活动带,其构造属性对我们认识武夷地块中南、北武夷地体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南平-宁化构造带中变质火山岩类的研究和认识存在争议,限制了我们对南平-宁化构造带的构造属性的理解.因此,本文利用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年代学测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对该套变质火山岩做了重点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得到以下认识:南平-宁化构造带中的变质火山岩类主要形成于756~720 Ma,主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表明南平-宁化构造带可能代表了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之间的一条南华纪的近东西向的岛弧火山活动带,结合带中构造变形反映的南北向对冲的汇聚极性,我们认为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之间在南华纪可能还存在洋-陆碰撞乃至陆-陆拼合过程,这也反映了多微地块、多期拼合过程可能更符合华夏板块大地构造演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0.
叶涛  牛成民  王清斌  代黎明  李飞 《地质学报》2021,95(6):1889-1902
渤中19-6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深层变质基岩凝析气田,探明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气柱高度超1000 m,现今埋深大于4000 m,储层规模大但非均质性强.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测井以及薄片资料,明确了基岩潜山储层的发育特征,并探讨了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基岩潜山以太古宇变质花岗岩为主要的储集岩性,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裂缝,同时发育沿裂缝溶蚀形成的孔隙及构造破碎粒间孔,平均孔隙度为5%,平均渗透率为6.48×10-3μm2.脆性岩石、构造挤压以及风化作用共同控制了规模性储层的形成:① 研究区90%的岩石为低抗压强度的变质花岗岩,为裂缝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② 印支期强烈的挤压为规模性裂缝的形成提供了外部动力,是大规模储层发育最为关键的因素;不同构造位置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造成了储层平面分布的非均质性;③ 长期的风化作用使得潜山上部300 m以内的储集物性得到进一步改善,控制了潜山垂向上储层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