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4篇
  免费   566篇
  国内免费   754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844篇
地质学   1709篇
海洋学   503篇
天文学   575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65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叶蜡石传压介质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国内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供需状况,指出北京赵家台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资源枯竭,虽然国内叶蜡石矿石资源丰富,但适宜作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资源却极少,急需从资源和材料特性着手,加大研究力度,寻找新的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82.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英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地反映沉积环境。而通过扫描电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特征是分析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多数人认为四川盆地白垩纪地层存在沙漠沉积(打儿凼组和夹关组),但仍有人对沙漠沉积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并认为是河流成三角洲沉积。过去关于其沉积环境的判别主要是根据沉积结构和构造,并未对其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进行过系统分析。笔者对采自四川盆地白垩系不同层位地层的样品进行了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分析可以成功地将石英沙区分为风成和水成沉积。因此,本文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方面进一步肯定了四川盆地白垩纪古沙漠的存在。  相似文献   
83.
用双孔热解石墨管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对化探样品微量金的测试过程中存在因载气进入而使待测样品溅出的问题。利用自制的双孔热解石墨管代替普通石墨管可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仪器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硫脲介质浓度10g·l-1、解脱时间40min时,获得检出限0 10×10-9、加标回收率为98 4%~103 7%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4.
地下水流动对土体产生渗透力;当渗透力大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土体破坏,也就是当施工造成地下水水力坡度超过砂层的临界水力坡度即产生流砂现象.运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方面的原理其处理方法有两类:—是莫尔一库仑法:即c法和φ法;二是临界水力坡度法(Ic法).  相似文献   
85.
以累计频度定量计算方法,分区讨论了河南及邻区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的时间进程曲线,系统计算了M≥5.0级地震前的ZL值,结果表明:开始出现活跃(平静)异常的时间集中在地震前1—2年,结束异常的时间在地震前一年内,集中于0—4个月。同时提出了异常的定量指标以及发震类型。  相似文献   
86.
邯郸磁山井水氡异常与华北两次中强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6.1级和张北6.2级地震前,邯郸磁山井水氧值都出现趋势性高值异常变化。应用水氧异常的滑动平均值和从属函数的判定方法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磁山井水氧值的中期异常与华北地区的这两次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出现这种对应关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7.
影响任何一个地下废物处置场所长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进入地下废物贮置洞室内的渗流量的大小,预测地下洞室中的渗流量是困难的,特别是当地下废物贮置洞室位于非均质非饱和带中,三维数值模型用于研究地下非均质中非饱和流动及流入地下洞室中的渗流量,讨论了非均质模型与均质模型的比较以及数值剖分尺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入洞室中的渗漏率随着引入系统中入渗量的增加而增大,选用4个参数来衡量渗流场的非均质程度:(1)介质的平均渗透率K0;(2)Van Genuchten参数α;(3)渗透率空间分布相关尺度;(4)渗透率空间分布变化的标准差σ,根据一个随机实现的渗透率分布,通过改变平均渗透率来研究其对流入洞室中渗透量的影响,对一个固定的入渗率而言,流入洞室中的渗漏率将随着Van Genuchten参数α的减小而减小,模拟结果表明流入洞室的渗漏率与介质的平均渗透率相关,即随平均渗透率的增大,流入洞室的渗漏率亦增大,流入洞室的渗漏率还高度依赖于非均质渗透率场的空间分布相关长度与标准差,一个大的相关长度或高的标准差均能导致流入洞室的渗漏率增大。  相似文献   
88.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长8油组厚层非均质砂体的沉积学解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对延长统长8段厚层砂岩沉积岩石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多期单一成因的分流河道砂岩叠加构成;另一类是由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坝顶席状砂和滑塌砂等多种沉积微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叠加构成。首次提出在“高可容纳空间,高沉积通量”背景下,只有经过特殊水动力条件(淘洗)改造后形成的被我们称之为坝顶席状砂的砂岩才有可能成为相对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89.
Sit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roperties of soil or rock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geotechnical design. Determination of the ground stiffne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ince the measurement of shear modulus is very sensitive to soil disturbance, especially for s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stiffness of soil in the field is more reliable than in laboratory tests on sampled specimens. Measurement of shear modulu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pplications of self-boring pressuremeter testing. As an in situ device, the pressuremeter provides a unique method for assessing directly the in situ shear modulus of a soil. This paper describes a laboratory study of silica sand stiffness, which varies with stress level and strain amplitu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astic shear modulus value i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value of the mean effective stress and relative density.  相似文献   
90.
Accidental spills of hydrocarbons, such as 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 (LNAPL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ources of subsurface contamination. Migration of LNAPL in a porous medium is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number of fluids present in the unsaturated/saturated zon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pores occupied by each fluid. The results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ric suction and degree of saturation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or water–air, water–LNAPL and LNAPL–air systems in a sand. A simple and reliable setup using Buchner funnel was designed to obtain these rel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ric suction head and degree of saturation is hysteretic for all the fluid systems (water–air, water–LNAPL and LNAPL–air). Furthermore, the amount of hysteresis depended upon the fluid system, with the maximum hysteresis occurring for water–air system.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mount of trapped air depends upon the reversal degree of saturation from drying to wet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