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1.
In this study,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zircon chronology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Oligocene sediments in the Baiyun Sag, Zhujiang River Mouth Basi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weathering conditions, parent rock lithologies, and provenances. The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and the chemical index of weathering values of mudstone samples from the lower Oligocene Enping Formation indicate that clastic particles in the study area underwent moderate weathering. Mudstone samples exhibit relatively enriched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depleted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V"-shaped negative Eu anomalies, and negligible Ce anomalies. The rare earth element distribution curves are obviously right-inclined, with shapes and contents similar to those of post-Archean Australian shale and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indicating that the samples originated from acid rocks in the upper crust. The Hf-La/Th and La/Sc-Co/Th diagrams show this same origin for the sediments in the study area. For the samples from the upper Enping deltas, the overall age spectrum shows four major age peaks ca. 59–68 Ma, 98–136 Ma, 153–168 Ma and 239–260 Ma. For the Zhuhai Formation samples,the overall age spectrum shows three major age peaks ca. 149 Ma, 252 Ma and 380 Ma. The detrital zircon shapes and U-Pb ages reveal that during Oligocene sedimentation, the sediments o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Baiyun Sag were supplied jointly from two provenances: Precambrian-Paleozoic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extrabasinal South China fold zone and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intrabasinal Panyu Low Uplift, and the former supply became stronger through time. Thus, the provenance of the Oligocene deltas experienced a transition from an early proximal intrabasinal source to a late distal extrabasinal source.  相似文献   
312.
从重磁资料分析民和盆地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燕云  李占奎 《地球学报》2000,21(3):254-259
本文通过对航磁和重力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对民和盆地基底结构及起伏形态、构造特征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动用地球物理场特征加经描述。认为永登 凹陷是盆地内最深的凹陷,这一发现将为寻找油气指出方向。同时结合重力资料对侏罗系的厚度和分布范围进行了确定,为以些为目的层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文中还对盆地的构造发展及盖层的发育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13.
罗琪  黄时卓  史德锋  汪锐 《地学前缘》2021,28(1):273-281
涠西南凹陷是我国南海北部湾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地,浊积砂体是其重要的储量贡献地质体,显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随着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推进,在砂、泥岩地震特征叠置严重的背景下,常规的地球物理技术手段难以识别真正的浊积储层.为此,基于浊积砂体强振幅反射形成的地质背景,剖析了非储层形成异常强振幅的两个主要成因:砂、泥岩薄互层组...  相似文献   
314.
张国常 《贵州地质》2000,17(2):109-117
本文主要应用岩石学理论,对雪1井三叠系雷口坡组、嘉陵江储集层段的沉积、成岩作用进行综合研究。探讨了雪1井三叠系雷口坡组、嘉陵江组储集层段的沉积模式,划出了有利的沉积相带(滩亚相)。认为三叠系雷口坡组、嘉陵江组储层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沉积和成岩作用,储层主要发育于滩亚相发育部位,滩亚相沉积物必须配之与有利的成岩作用演化序列,才有可能发育成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315.
周慧敏  郝伟涛 《江苏地质》2019,43(1):111-121
通过龙朋等6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云南建水地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和蚀变信息提取。在充分收集数据资料、了解掌握该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 ETM+和2.5 m高分辨率ALOS遥感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增强处理。结合地质资料,建立解译标志,对研究区的岩性地层、断裂、线性构造进行解译。分析典型蚀变矿物的波谱特征,利用ETM+遥感数据提取与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异常信息,将提取的线性构造和蚀变异常信息与研究区地质、矿产资料结合,对遥感异常区进行初步评价,明确找矿方向,为研究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6.
研究城巴断块震旦系陡山沱组沉积相及地层对比与划分,旨在为探讨陡山沱组黑色岩系成矿性打下基础。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综合研究,结合区域地层对比,明月剖面的第一、二段大致相当于川西观音崖组第一段的滨海相沉积,第三段大致相当于峡东剖面第二段的深水相沉积,第四段的条带状白云岩组合和川西剖面及峡东剖面基本一致。将明月地区陡山沱期的沉积相模式归结为浅海陆棚盆地—水下隆起带—次深海陆棚边缘盆地的模式,为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17.
程裕淇  庄育勋  高天山  简平 《地质学报》2002,76(1):1-13,T001
安徽岳西菖蒲—碧溪岭地区出露两条北北西向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西带由土桥冲至菖蒲水电站,该带由层状硬玉石英岩类、大理岩及少量的石英深色榴辉岩以及浅色榴辉岩等组成;东带由小南山岭至碧溪岭,主要由层状的浅色榴辉岩系列和层状深色榴辉岩系列岩石组成。该区发育的层状浅色榴辉岩和层状的深色榴辉岩两种榴辉岩在岩石组合、矿物组合、矿物成分等方面有明显差别。浅色榴辉岩一般由硬玉质绿辉石(Jd 65~45)、+镁铝以及钙铝端元成分(Pyr+Gro,60±)的石榴子石+蓝晶石±多硅白云母±石英及次生的角闪石、绿帘石组成。其中夹有硬玉质绿辉石石英岩、富蓝晶石岩石、石榴子石岩和硬玉石榴白云片岩等岩石薄层。深色榴辉岩由绿辉石(Jd20~50)±富铁铝端元的石榴子石(Alm 50~60)+金红石±石英及次生的角闪石等组成。石英深色榴辉岩由绿辉石(Jd 40~45)+镁铝端元的石榴子石(Pyr 10~30)+石英+金红石及次生的角闪石、长石组成。深色榴辉岩与石榴橄榄岩分布上紧密相随。浅色榴辉岩的原岩为基性凝灰质沉积岩,相伴随的硬玉石英岩、硬玉岩、白云片岩的原岩大致分别为粉砂岩、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深色榴辉岩为基性凝灰质熔岩。大理岩的原岩为灰岩。同时,本文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变质作用条件下,榴辉岩相岩石中石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