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48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09篇
地质学   1515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The basalts crop out widely in the eastern part of late Proterozoic Jiangnan orogen. In terms of their petrograph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 types: low- and high-Ti. basalts. They crystallized from the magmas derived from the depleted upper mantle differing in partial melting degre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72.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从挤压到伸展造山机制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古生代早期,北祁连造山带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作用,形成加里东期的俯冲-增生杂岩、高压变质岩,并使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加厚缩短。志留纪末期,加厚的造山带岩石圈由于垮塌作用及根部的拆沉作用,使造山带从挤压造山机制转换为伸展造山机制,并进入后造山伸展作用阶段,增厚的岩石圈开始减薄,发生不同层次的伸展作用,同时伴随花岗岩及An∈变质岩的穹隆以及泥盆纪磨拉石盆地上叠盆地(C-T)的形成。石炭纪末,北祁连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已基本减薄到正常厚度。而现今的北祁连造山带的缩短和抬升则为喜马拉雅期再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3.
邱小平  潘淼 《黄金地质》1997,3(4):29-35
小营盘金矿赋存在稳定的缓倾斜石英脉中,但单纯的白色石英脉仅有微弱矿化,只有经过S懊断层剪切拉张破裂和叠加铁白云石化及硫化物蚀变的石英脉才能成为矿体,金矿体的顶底面常被铁白云石蚀变岩和糜棱岩所包裹,而且部分蚀变岩的金含量也达到工业品位,石英脉与蚀变岩作用构成矿体。因此,早期金成矿作用的时代大致与铁白云蚀变同期,含金铁白云石蚀变岩的δ^13C值平均为-4.13‰,Pb-Pb等时线年龄为2711±238  相似文献   
74.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同层次构造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研究发现,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系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系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地层深、浅层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深层表现为陡倾的逆冲断裂构造,以断块构造为主要特征;中浅层表现为滑脱褶皱与滑脱断裂构造;地表在背斜核部发育斜列展布的正断层构造。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认识这一点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TheNW-SEstrikingXianshuihefaultzoneslicesthesoutheasternTibetanPlateauandconnectssoutheastwardwiththeAnninghe-Zemuhe-Xiaojiangfaultzone,whichformahuge,activesinistralstrike-slipfaultzone(fig.1).ThisfaultzoneisanimportantseismicfaultineastTibet[1-5].EarthquakegeologystudiesandoffsetpatternsofyounggeologicalfeatureshaveshownthatlateQuaternarysinistralsliprateoftheXianshuihefaultzonereaches13mm/a[1,2].TheXianshuhefaultzoneconsistsoftwomainbranches,theDaofufaultbranchinthewestandtheXianshuih…  相似文献   
76.
By shallow seismic prospecting, the Cenozoic Group in the sea area near the Yangtze Rver Mouth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eismic sequences. They correspond to the Quaternary,Pliocene, Upper Miocene, Lower Miocene and Eocene respectively. The Quaternary System covers all the detecting area. The Tertiary System overlaps and thins out from NE to SW. The sedimentary basement mainly consists of volcanic rock (J3) and acidic rock (r35). Paleogene or Late Cretaceous basins are not found there. The faults that have been detected are all normal fault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E, NW, near EW) by their trend. The NE and NW-trending faults are predominant, and agree with aeromagnetic anomaly. Their length and displacement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EW-trending faults. The activity of the NEtrending faults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egments. The SW segment is a Quaternary fault, the middle segment is a Neogene fault, The NE is Paleogene. But the segment of the NW-trending fault is not obvious. The average vertical displacement rate is about 0.015mm/a.  相似文献   
77.
张建东  朱志新 《新疆地质》2004,22(2):160-163
依据英吉沙县卡拉巴西塔克山新发现的牙形石化石,结合所发现的腕足、珊瑚等化石,认为库山河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阶中晚期.其生物群面貌与中国南部同期陆架相(珊瑚一腕足相)地层生物面貌相似.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泥盆一石炭系界线位于库山河组和克里塔克组之间.  相似文献   
78.
滇西北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西北地区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较为发育,从西到东可分出走向NS、相互平行的4带:澜沧江带,云岭带,石钟山带和剑川-洱源带。其中,澜沧江带与云岭带组成对冲格局,云岭带又与石钟山带组成反冲格局,石钟山带与剑川-洱源带又组成对冲格局。参与逆冲推覆的地层主要是中生代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代云龙组、宝相寺组,推覆体由石炭系、二叠系、上三叠统岩石组成。逆冲推覆时间为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79.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印支期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形成与地幔差速环流的基础上,系统综合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基底构造对断裂构造的控制,深层构造对隆凹与断陷盆地的制约,伸展构造在陆内及陆缘外的表现,岩浆岩带的时空分布及展布特点等规律,依据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与岩浆岩带在时空分布上的宽阔性、方向性、迁移性、分带性,特别是深层构造对浅层断裂构造、伸展构造的制约,以及岩浆岩带、隆起与盆地等自西向东迁移特点,提出其形成机制可能与强大地幔东向差速环流有关。  相似文献   
80.
根据野外水准测量与室内实验分析,本文探讨了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m以下,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研究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116-37ka B.P.间的古大湖期;②37-30ka B.P.间的外流湖期;③30kaB.P.以来的纳木错期。在古大湖阶段,包括纳木错、色林错和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等藏北高原东南部的一大批现代大、中、小型湖泊,都是互相连通的一个古大湖,其范围可能超过了现代的藏北内、外流(怒江)水系的分水岭。它或许还与藏北高原南部和西部的其他古湖相连,成为统一的藏北高原“古大湖”。通过对纳木错湖相沉积形成时代与深海氧同位素对比,易溶盐、pH值、地球化学、介形类和孢粉分析等的综合研究发现,湖相沉积记录了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信息。资料显示古大湖期湖面最高,气候温和清爽;外流湖期湖面急剧下降,气温和湿度较现今略高;纳木错期以来气候经历了全新世最宜期的暖湿后日益干旱化,气温波动,湖面持续下降。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该区气候在逐渐变干的总趋势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