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5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1441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4432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233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河南省栾川县罗村钼矿成矿特征及找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新 《地质与勘探》2008,44(6):21-26
通过对河南省栾川县罗村钼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与南泥湖、三道庄及东沟超大型钼矿的综合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归纳了矿区NWW构造形迹、小岩体与钼矿成矿关系、围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围岩蚀变与成矿的关系、地球化学异常与钼矿床的关系等成矿特征.根据罗村钼矿的成矿特征,初步指出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2.
笔者重点分析了哈尔滨河床冲积物的粒度组成,结合沙尘沉降物的粒度组成,论述了裸露河床冲积物对沙尘天气的影响。河床冲积物及沙尘沉降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裸露河床冲积物粒径大于63μm的颗粒占84%以上,而小于63μm粒径的颗粒很少,小于10μm的颗粒微乎其微;沙尘沉降物中小于63μm的粉粘颗粒含量在90%以上。对河床冲积物而言,无论是砂级别的粗颗粒物质还是粉粘级别的细颗粒物质都与沙尘沉降物的粒度无相关性,对沙尘暴物质组成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受砂级别的粗颗粒物质扬起高度和搬运距离的限制,沙尘暴发生时,裸露河床中的冲积物颗粒不会被远距离搬运而影响到整个哈尔滨地区,真正影响整个哈尔滨地区的沙尘物质是小于63μm的粉砂级别的颗粒,特别是小于10μm的粉尘。笔者认为对哈尔滨沙尘天气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含有大量细颗粒物质的城市地表土和建筑土等,这些地域是防止沙尘天气的重点治理区域。  相似文献   
23.
南极冰层的冰量为24.5×106km3,占地球总冰量的90%以上,南极冰川进退控制着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波动。酉部南极乔治王岛第四纪冰碛与湖积剖面记录了近12000a来南极曾于距今11000a,9000a和6100a出现过3次快速的冰消过程,近6000a来是一小幅度冷暖交替的气候波动过程。深圳湾北岸潮间带堆积是在近6000a以来发育的,堆积物的环境记录表明,海平面呈周期性升降变化,波动周期平均为670a,低海面时期发生于距今5500—4900a,3900—3600a,2400—2200a和1300—1200a。相邻低海面间则是海面上升时期,每一升降周期的海平面变化幅度为80cm左右,近100a的现代增温,海平面处于上升阶段,上升速率为2—3mm·a(-1)。  相似文献   
24.
安徽宣城地区中晚更新世风成堆积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通过对宣城向阳中晚更新世沉积剖面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剖面与中国北方同时代的黄土—古土壤剖面相比较,虽然长江下游以南地区中晚更新世多个冰期中风成堆积的单层厚度与累积厚度,亦即风成物质的沉积通量与沉积速率均比北方黄土区要小,但它们所反映的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5.
陈峰  蔡锋 《台湾海峡》1992,11(4):339-344
本文根据南海深海盆地三个沉积柱样的粒度结构、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等特征分析,深讨了南海深海盆地细粒沉积物的浊积现象。结果表明,位于南海北部陆架斜坡上KL37孔的浊流沉积现象并不明显;位于陆架斜坡和深海盆地交界处的KL29孔存在着大量的浊积层,属于浊流沉积和半远洋沉积环境;位于南海盆地中部的KL91孔虽然已属于远洋性沉积环境,但除出现火山灰沉积外,浊流沉积作用仍然是相当活跃的。  相似文献   
26.
潮汐沉积率与沉积间断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在浙北奥陶系文昌组和长江三角洲开敞型淤泥质海岸非潮道潮汐纹层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与国外同类研究相近的沉积率。现代海岸进积速度和潮坪沉积的观察及测试证明,上述沉积率是难以置信的。现代潮坪观测表明,潮汐纹层在形成过程中即包含着改造,所保留的纹层占应形成数的不到10%,其余90%以上被侵蚀。小型层序是风暴和平静天气的产物,为风暴层序,与大小潮周期无关。其地层中保留的数量不到应生成数的10%,其余90%被改造。小型层序被侵蚀,其中的纹层随之消失。致使潮坪层序中保存的纹层数仅为应形成数的0.2%。被改造的纹层和单层留下的仅是侵蚀面,即小间断。在进行潮汐沉积高分辨率的研究时应充分重视沉积间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This article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series of Ko-consolidated compression and extension triaxial tests on specimens from undisturbed samples of Hong Kong Marine Deposits (HKMD). To investigate the strain-rate effects, a total of seven Ko-consolidated triaxial tests were conducted including four compression tests and three extension tests. After Ko-consolidation, the triaxial test specimens were sheared at step-changed axial strain rates under three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of 50 kPa, 150 kPa, and 400 kPa, respectively. The step-changed strain rates were appli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2%/h, +0.2%/h, +20%/h, -2%/h (unloading) and +2%/h (reloading) for the four compression tests and -2%/h, -0.2%/h, -20%/h, +2%/h (unloading) and -2%/h (reloading) for the three extension tests. The results are reported and analyzed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in rate effects, the stress-str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ffective stress paths of the specimens for tests in a compression stat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tests in an extension stage. One order of magnitude increase in axial strain rate causes an average 8.6% increase in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for compression tests and a 12.1% increase for extension test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specimens in compress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extension.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specimens shows strain-softening and a clear shear band in compression tests, but strain-hardening without any clear shear band in extension tests for the same absolute value of axial strain.  相似文献   
28.
等深流沉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国内外等深流及其沉积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且详细阐述了等深流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并指出等深岩丘的发现是该领域最为重要、最具特色的突出成果以及等深流沉积研究的油气勘探意义.虽然随着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项目的开展,等深流沉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现代等深流沉积和古代等深流沉积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尚不平衡,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尤其是在古代等深流沉积研究方面显得更为薄弱.最为重要的是,等深流沉积的识别是该领域研究的最大难题.因此,在其未来研究上,应注意运用地震波识别、遥感等现代科技调查手段,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识别标志,如沉积学标志、古生物标志等,以促使其逐渐成为海洋沉积学中一个更为完善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9.
西菲律宾海沉积物铁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取自西菲律宾海区的三个柱状沉积物岩芯的铁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元素的含量及剖面变化、元素的相关性及组合特征,铁族元素与主元素的关系以及元素的赋存状态等方面探讨了物质来源、沉积作用和古气候,并据此进行了地层划分。沉积物有4种来源:海底火山源、生物源、自生源和陆源。海底火山物质提供了较多的铁族元素,相形之下,自生沉积作用较弱。元素地层学研究表明,在全新世温暖期和晚更新世寒冷期铁族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尤以Mn和亲生物(Ca)元素对气候的反映灵敏。WP_2孔和WP_(40)孔铁族元素特征相似,与WP_1孔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30.
应用^57Fe穆斯堡尔谱学的方法研究了四个不同生长期合浦珠母贝铁的化学状态和Fe^2 /Fe^3 的值,它们的Fe^2 和Fe^3 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1%~29.4%和76.6%~95.9%,Fe^2 /Fe^3 值的变化为0.043~0.42。3个月龄的Fe^2 /Fe^3 值大于10个月龄,从10个月龄到22个月龄的Fe^2 /Fe^3 值呈增加的趋势,这可能反映了不同生长期合浦珠母贝对不同价态的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