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57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水源动态补给和转化是影响湿地水文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重要机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开展沿黄湿地多水源组成分析及转化关系研究,是揭示干旱半干旱区水量转化及湿地生态系统演变机制的关键.本文根据山西省汾河入黄口湿地的水文节律变化特征,选择2019年旱季(5月)、主汛期(7月)和汛末(9月)作为典型时期,...  相似文献   
592.
《地质与资源》1995,4(1):75
菱刈金矿山位于鹿儿岛县伊佐郡菱刈町。金矿脉中至今仍伴有大量温泉水,水温55-65℃。目前的温泉活动有可能代表着菱刈矿床形成的最末期状态。在进行矿床探查中,掌握热液系统的扩展及其中心、热液的通道、矿化作用及其范围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3.
冲绳海槽浮岩中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分阶段热解释放气体质谱分析法研究了冲绳海槽浮岩热解释放气中CO2和H2O的碳、氢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浮岩中原生CO2和H2O主要释放于400~1 000℃,CO2的碳同位素组成介于-6.7×10-3~-22.7×10-3,H2O的氢同位素组成从-45×10-3变到-71×10-3,均落入幔源火山岩的变化范围,而且浮岩的氢同位素组成与海槽区玄武岩的氢同位素组成非常接近,这表明冲绳海槽浮岩与玄武岩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浮岩岩浆和玄武岩岩浆是同源岩浆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另外,这些浮岩较洋中脊玄武岩要贫13C,并富集D,同时具有从洋中脊玄武岩向岛弧玄武岩变化的趋势,这表明浮岩岩浆在形成或上升过程中可能受到俯冲板块释放流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4.
张家口朱家洼钼矿床是近年来华北地台北缘中段继内蒙古曹四夭特大型钼矿床之后发现的又一个规模可达大型的钼矿床。钼矿床主要呈半隐伏—隐伏状围绕分布于骆驼山岩体周边。本次对矿区2个钻孔中采集的11件富含辉钼矿的石英矿物,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及氢氧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流体包裹体可分为4种类型: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子晶包裹体和富CO2三相包裹体。其中,富CO2三相包裹体分布较少,其余3种类型包裹体常见。含子矿物的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别在400℃和45%NaCl eqv左右;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77.43℃,盐度20%NaCl eqv左右;富气包裹体和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380℃和30℃;盐度较低,分别为6%NaCl eqv和2.04%NaCl eqv左右。气液相成分分析显示流体体系成分以H2O、Cl-、F-、Na+、K+离子为主,Ca2+,SO42-含量较低,特征离子比值暗示流体来源于岩浆流体。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H2O-NaCl体系。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沸腾作用是辉钼矿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95.
珠江流域大气降水稳定性氢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政昇  王娟  赵培 《水文》2017,37(2):78-82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对于明确流域水循环过程、水汽来源和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指示作用。选取珠江流域的广州、桂林、柳州和香港4个站点的IAEA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数据,对其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降水中氧同位素的变化呈现出旱季高、雨季低的特点。全年尺度下,4个站点主要受温度效应影响,只在旱季有着较为微弱的降水量效应;得到的珠江流域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084δ~(18)O+10.998,R=0.965,对比全球及中国大气降水线方程,都较为接近,证明该地区降水主要遵循瑞利分馏过程;d盈余值的变化呈现出雨季低、旱季高的特征,表明珠江流域水汽主要源于海洋,在旱季受到北方空气南下及局地水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6.
四川甲基卡锂矿床为超大型锂矿床,矿区南部呈岩株状产出的二云母花岗岩与稀有金属伟晶岩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对该岩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探讨了其在稀有金属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为富硅、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稀土总量较低,岩浆来源为三叠系西康群砂泥岩为代表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流体来源可能是岩浆水和变质水的混合水。岩体微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显示,与稀有金属成矿最密切的元素为Li、Rb、Ti、W、Mn,而岩体稀有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指示岩体北侧成矿效率高于南侧,是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综合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及前人研究,认为花岗岩浆在底辟侵入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不混溶作用,由此分离出的伟晶岩浆在运移过程中稀有金属得到不断富集,最终形成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97.
韩玉丽  卜红梅 《湖泊科学》2022,34(6):1968-1979
极端降水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和量级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对湖泊水化学和水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洋淀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湖泊型湿地和生态功能区,为查明极端降水条件下白洋淀主淀区的水化学和水质特征,本研究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多元统计方法阐明了白洋淀极端降雨后的水化学特征、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和水质空间变化,揭示了极端降水条件对白洋淀主淀区水化学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极端降水条件下,白洋淀主淀区湖水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3·SO4型,极端降水减弱了蒸发结晶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白洋淀主淀区湖水水化学组成的影响.极端降水是导致白洋淀主淀区pH、电导率和总溶解性固体发生大幅度变化的原因之一.(2)极端降水条件下白洋淀主淀区湖水的δ2H和δ18O值的范围分别为-60.86‰~-35.01‰和-8.84‰~-3.45‰,其值均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极端降水使得白洋淀主淀区湖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贫化,但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不大,湖水氢、氧同位素关系受降水本身氢、氧同位素关系的影响更为强烈.强降水引起白洋淀的水深突然增加,导致湖水受到的蒸发分馏作用影响减弱.(3)极端降水增加了面源污染扩散的速度,导致白洋淀主淀区湖水中的氨氮、硝态氮和总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白洋淀大气降水中的氨氮也可能导致极端降水条件下主淀区湖水中氨氮浓度升高,而上游水库为了应对强降雨事件进行的调蓄放水使得白洋淀东北部水质有所改善.该研究为白洋淀的生态修复治理和雄安新区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8.
599.
龟山岛附近海域热液活动流体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东北部龟山岛附近热液活动区流体的来源较为复杂,判断流体来源同时探讨该地区岩浆活动的程度对于龟山岛热液活动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测定热液流体中的元素浓度和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热液流体的微量元素浓度总体上接近海水值,但是通过Mg浓度为0回推得出热液流体的端员组分较为简单,而且有低Cl-浓度的组分(如地下水)加入,所测定热液流体中海水特征是由于取样过程中海水混入所致,氢氧同位素的对应曲线表明热液流体与该地区海水的同位素特征值不一致,并且不是单一龟山岛上地下淡水来源。龟山岛附近热液流体在氢氧同位素值分布特征上与南胡安得富卡洋脊的深水热液活动流体较为一致。可以初步判断龟山岛附近热液活动流体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深部物质和龟山岛上的大气降水,深部的岩浆物质在上升过程中,发生相分离,分离相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下渗的淡水,两者混合构成了热液流体的端员组分。因此龟山岛热液活动的出现是由于深部物质活动造成的,表明目前该地区地壳活动较为活跃。  相似文献   
600.
利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金刚石(100)表面不同氢吸附密度的平衡态几何结构和态密度.结果表明对于2×1构型,在平行和垂直表面两个方向上发生弛豫,而1×1构型仅在垂直表面方向上发生弛豫.另外,清洁2×1,2×1 ∶0.5H和1×1 ∶1.5H表面,带隙中存在空表面态;而对于1×1 ∶2H和2×1 ∶H两种表面结构,空表面态上移进入导带,带隙中不存在表面态.结合电荷密度分布,探讨了金刚石(100)不同构型和氢吸附密度表面的表面态诱发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