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3篇
  免费   1584篇
  国内免费   2051篇
测绘学   818篇
大气科学   1813篇
地球物理   1572篇
地质学   3687篇
海洋学   975篇
天文学   212篇
综合类   544篇
自然地理   78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亚湾水域两种拟菱形藻的形态学鉴定及毒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年分离自广东大亚湾的两种潜在产毒拟菱形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毒性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确认藻种为细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cuspidata)和多纹拟菱形藻(P.multistriat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这两种藻的常规培养样进行软骨藻酸毒素检测,结果均未检测到软骨藻酸.鉴于以上两种拟菱形藻存在着潜在产毒特性,不同培养条件的诱导实验尚需继续.  相似文献   
82.
D. Mikes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6,23(9-10):961-977
Sampling permeability from individual laminae in crossbedded rocks is very well possible by making use of a so-called probe permeameter. The methodology and calculation of permeabilities from the output of this instrument are fairly well-established. However, what is hardly established is a sampling strategy that guarantees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permeability contrast between laminae. Especially so, because finer foreset and bottomset are difficult to sample, yet their permeabilities are critical to fluid flow through a crossbed. Therefore we propose to systematically sample laminae. To this end we suggest a sampling strategy that is adapted to the heterogeneity under study, namely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finer foreset.  相似文献   
83.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osition of meiobenthos was studied in Amursky Bay (Peter the Great Bay, the East Sea). Ten taxonomic groups were found, where nematodes were dominant. Density of meiobenthos in ground sediments of the Bay were not uniform, and the average density was measured at 126.4±62.3 ind. m-2. 56 species of nematodes were detected, and dominant species wereSabatieria palmaris, Paracanthonchus macrodon, Sphaerolaimus limosus, S. gracilis andOncholaimium ramosum. Five taxocenes of nematodes were alloc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and species domination according to density. Low diversity in species composition of nematodes was noted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Bay, which is a zone of desalination, and in the eastern part, which is exposed to household drains.  相似文献   
84.
渤海裸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的麻痹性贝毒毒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渤海裸甲藻(Gymnodinium sp.)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的麻痹性贝毒毒素,为渤海天津海域的赤潮研究积累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实验室培养裸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选取对数生长期、平台生长期的裸甲藻以及平台生长期的链状亚历山大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这两种微藻进行麻痹性贝毒(PSP)毒素分析。结果:裸甲藻细胞内不含有麻痹性贝毒(PSP);链状亚历山大藻细胞内含有C毒素和GTX1-4毒素,该微藻每个细胞毒素含量约为10.81 fmol/cell。结论:裸甲藻细胞内虽不含有麻痹性贝毒(PSP),但不能排除其含有其它毒素的可能。链状亚历山大藻细胞内含有麻痹性贝毒(PSP),属于有毒微藻,需要对其进行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85.
利用1993年ENSO事件爆发(4月)前酝酿时期“热带大洋与全球大气-海洋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155°E,2°S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上空辐合对流区边界层内也有等温或逆温层存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变化与大尺度海-气变异有密切关系,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东移,边界层上部逆温层出现概率明显增大,边界层内高湿层湿度减小。另外,边界层内实测风速、风向廓线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上不服从Ekman规律,但由其平均,分量合成得到的平均风随高度的变化却基本符合Ekman规律。  相似文献   
86.
研究具有窄谱和Weibull波高分布的波群对非线性桩柱系统作用力的统计性质。求得了桩桩的波浪峰力的各种特征值及其比值。指出这些数值不仅是阻力一惯性力参数bH的函数,也随着波群因子而变化。本文模式更具广泛性。文中给出了一系列计算图表,可从理论计算波群作用于桩柱的波浪峰力。  相似文献   
87.
DPD比色法测定电解海水产生的有效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是用DPD(N,N-二乙基-1,4-苯二胺)比色法测定电解海水中的有效氯浓度,并将测定结果与碘量滴定法测定有效氯浓度相比较。此外,对该方法在海水中的实验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得出,在海水环境下,DPD比色法在常温下,波长为550 nm,pH值6.5左右,显色后10 m in内测定。在海水中用此方法测定有效氯浓度的范围在0~2 m g/L,误差在5%以下。  相似文献   
88.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TD定标检测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海洋技术研究成功研制了一套CTD仪器的校准设备,本文介绍了设备的组成,性能,设计经过与SBE设备进行了比较,表明该设备达到了EOCECTD设备的校准要求,同时,该设备是海洋技术研究所开发自有的高度CTD剖面仪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9.
建立地层孔隙网络模型描述微观孔喉特征,利用逾渗方法计算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将之应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给出考虑微观渗流特征的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得到地层中流体分布特征。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基于微观特征的剩余油分布数量和形式,为调剖堵水、化学驱提供技术参数,实现微观渗流机理与宏观计算的结合。  相似文献   
90.
舒锋敏  林良勋 《海洋预报》2007,24(4):102-108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着重对8903号"BRENDA"和0601号"珍珠"两个同源地进入南海后不同路径的典型热带气旋的大尺度环境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的强弱和东移的快慢、西太平洋副高的形状变化和东退西进、冷空气的强弱和南下路径及热带气旋内部的不对称结构是造成二者移动路经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印缅槽的变化也对其路径差异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