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芦荟中砷和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章金 《岩矿测试》2003,22(3):237-238
应用AFS 820型双道原子荧光仪测定芦荟中砷和硒,方法检出限分别为As0.51μg/L;Se0.42μg/L。经国家一级植物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5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As<2.3%;Se<3.1%。  相似文献   
12.
硒在干酪根中的两种不同赋存状态:TEM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拉尔玛Se—Au矿床和渔塘坝硒矿床中干酪根的高分辨透射电镜(TEM)研究表明,两个矿床的Se在干酪根中的赋存状态是截然不同的。前者Se在干酪根中的富集可能主要以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主要是取代干酪根中的硫;而后者Se在干酪根中的富集主要以超微包体Se的形式吸附在干酪根中。两种不同的赋存状态可能主要取决于干酪根中硫含量的多少以及成矿时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研究表明,TEM是研究元素在干酪根中赋存状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Preliminary results are given from an excimer 157 nm laser ablation multiple-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er (LA-MC-ICP-MS), used for the isotopic measurements of solid materials. Elements of geological interest with different volatilities such as Pb and U (e.g. zircon geochronology) and Cu and Zn (as examples of geochemical/biochemical tracers) were analysed. The range of ablation rates of 20-150 nm s-1 enabled us to ablate the sample down to a depth of 45 μm for a 50 μm diameter pit. The Cu and Zn isotopic measurements gave values that were very stable with, on average, a 0.01 % standard error, comparable with that achieved in liquid mode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4.
地球化学样品中硒的循序提取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忠  周丽沂 《岩矿测试》1997,16(4):255-261
研究开发了一种硒的循序偏提取步骤,将地球化学样品中的硒选择性地循序提取到六个“操作上”定义的相态中:水溶性硒(水提取);吸附在氧化矿物和粘土矿物上配位可交换的亚硒酸根离子(0.1mol/LKH2PO4提取);与有机质结合的硒(0.1mol/LNa4P2O7提取);与铁锰铝氧化物和碳酸盐结合的硒(4.0mol/LHCl提取);硫化物中的硒(KClO3+浓HCl提取);硅酸盐残渣中以副矿物和被硅质包裹的硒微粒存在的硒(HF+HNO3+HClO4强混合酸溶解)。对提取步骤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ICAP仪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其测试精度与准确值差别是较大的。因此,正确进行工作条件的优化,是ICAP仪器分析工作的关键。本文从理论依据及实验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实现条件优化的具体方法,以及其对于确保仪器的最佳测试状态和进一步扩大测试领域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法在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国桢  方梅 《岩矿测试》1996,15(4):299-310
评述了气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法用于氯、溴、碘、硫、硒、碲、铬、氮、磷、砷、钒、碳、锡、铅、铁和汞16种元素的不同形态分析的进展。这些形态包括不同价态、有机态、无机态、阳离子和阴离子态等。由于气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法都具有分离和检测两种功能结合的特点,因此它们是用于元素形态分析的有效和方便的方法。引用1980~1994年文献92篇  相似文献   
17.
金矿化作用伴围岩蚀变,且多受断裂控制,反映在地球化学上出现某些元素的异常。在已发现一害矿化体并掌握一般控制矿特征的地区,利用已有工程在蚀变带内连续捡块采样,分析有关批示元素,总结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建立地球化学预测模式,对已知矿体及外围异常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价。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Suttsu polymetallic vein-type deposit, hosted by tuff, tuff breccia and shale of the Miocene Kunnui Formation and propylitized hornblende-augite andesite, is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Hokkaido, Japan. It has been exploited and explored for Cu, Pb, Zn and Ag until 1962.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K-Ar ages, ore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luid inclusions to obtain new data for the deposit.
The K-Ar ages on sericite indicate that the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Late Miocene (8.1–5.7 Ma). The polymetallic banded ore from the Ohkubo vei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bundance of Au, Ag, Sn, Bi, in, Se and Te. These metals are mainly ascribed to electrum (30.3–37.8 atom% Ag), Se-bearing pavonite (8.5–9.5 wt% Se), gustavite-lillianite solid solution, Se-bearing bismuthinite (5.0–5.3 wt% Se), kawazulite, cassiterite, Sn-bearing chalcopyrite (3.3–4.2 wt% Sn), In-bearing stannite, stannite-chalcopyrite solid solution, and In- and Sn-bearing sphalerite (2.6–8.4 wt% In and 1.8–4.3 wt% Sn), occurring in narrow bands of the ore. The In- and Sn-bearing sphalerite likely forms a sphalerite-roquesite-stannite solid solution with the contents of roquesite and stannite being about 2–9 and 2-A mole%, respectively. Temperatures and salinities (in wt% NaCl equiv.) of the ore fluids are estimated to be 180-250C and 3–4 wt%, respectively. The Sn-bearing chalcopyrite therefore probably precipitated metastably. The geologic and mineralogical features suggest that pre-Tertiary basement rocks rich in organic material underlie the Miocene Kunnui Formation nearby the deposit and that they contributed to local and temporary reduction of magnetite-series magmas favorable for the early stage tin-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东部各省(区、市)区域地质志、1∶50万地质图和中国东部地壳与岩石元素丰度研究成果首次编制的中国东部60种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图,基本反映了与特定岩性有关的区域岩石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和与大地构造单元有关的区域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直观表达了中国东部空间地理上元素背景含量的宏观分布与变化,以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元素背景含量的变化趋势。这一成果为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特别是区域化探扫面水系沉积物资料的定量解释提供了基本依据,为基础地质、大地构造、区域成矿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对取自渤海湾的307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元素测试和粒度分析。渤海湾表层沉积物的常微量元素呈现4种组合:富集于粗粒沉积区的SiO_2、Na_2O亲碎屑元素组合;富集于细粒沉积区的以Al_2O_3和重金属元素为代表的亲黏土元素组合;与缺氧环境有关的MnO、V、TOC元素组合和与河流输入有关的陆源CaO、TiO_2元素组合。粒度粗细主导了渤海湾元素含量分布的整体格局;海域河流物源供应不同较大影响了渤海湾南部(富Na_2O、CaO和SiO_2)和北部(富Ba和P_2O_5)在元素含量上的差异;高流速潮流对海底的冲刷再分配导致曹妃甸南侧Sr、Ca元素的条带状富集异常;有机质在细粒沉积区的富集导致缺氧环境的形成和K_2O、Mn、V、自生黄铁矿的海洋自生化学沉积;人类活动导致以Pb为代表的重金属污染在河流入海口、港口及沿岸海域的元素分布异常;曹妃甸沙坝内侧的泻湖(海洋钙质生物沉积)与沙坝外侧水下岸坡(陆源碎屑沉积)的截然不同的物源,导致了独特地貌沉积环境下元素分布的局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