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41篇
地质学   1070篇
海洋学   34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e Paleogene sections of Kutch ar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gional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s of India. The ages of these dominantly shallow marine carbonates are mainly based on larger benthic foraminifera (LBF). The taxonomic revisions of the LBF and the progressively refined shallow benthic zonations (SBZ) have necessitated the present study on updating the stratigraphy of the area. The sedimentation in Kutch commenced with the deposition of volcaniclastics i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in the Paleocene. The marine transgression in SBZ 5/6 deposited finer clastics and carbonates, designated as Naredi Formation, in early Eocene.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marine Paleocene in Kutch. A major hiatus spanning SBZ 12 to SBZ 16 was follow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 carbonate platform and deposition of Harudi Formation – Fulra Limestone during the Bartonian, SBZ 17. The hiatus corresponds to a widespread stratigraphic break in Pakistan and India to Australia, referred as the ‘Lutetian Gap.’ The Maniyara Fort Formation is assigned to SBZ 22 B and SBZ 23, and its age is revised to Chattian. Climat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building up of the Paleogene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of Kutch, the carbonates formed during the warming intervals and the stratigraphic gaps were in the intervening cooling periods.  相似文献   
92.
针对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面临入井渗流阻力大、产量水平低、吞吐递减率高、采收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了电加热辅助水平井蒸汽吞吐方法。首先根据水平井蒸汽吞吐过程中的电加热与蒸汽复合传热特征,建立了电加热辅助蒸汽吞吐三个阶段的(注汽阶段、焖井阶段、生产阶段)储层升温解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展了电加热辅助蒸汽吞吐和常规水平井吞吐的宏观比例物理模拟对比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解析公式,揭示电加热改善水平井吞吐效果关键机理,并利用实际典型井模型进行了潜力预测。结果表明:电加热协同蒸汽吞吐,具有注蒸汽阶段实现水平段均匀加热升温、焖井阶段持续热补偿加热近井地带、生产阶段降低原油入井渗流阻力并提高吞吐产量的关键机理。典型井组预测电加热辅助水平井吞吐可提高吞吐采收率9.4%,油汽比从0.14提高到0.23,在水平井蒸汽吞吐油藏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3.
韩建光  王卿  许媛  刘志伟 《地质论评》2024,70(1):228-238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方法是当前地震数据去噪处理的重要方向。深度学习方法突破了传统滤波处理的局限,在对常规地震数据的噪声压制中表现出效率高、信噪分离效果好的特点。但针对深部弱有效反射数据,当前的深度学习方法特征提取能力有限,难以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笔者等结合深反射地震数据特点,针对当前深度学习噪声压制方法在特征提取及对数据集依赖上的局限,提出了基于注意力循环生成对抗网络(Attention Cycle- 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A- CGAN)的深反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借助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Cycle- 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Cycle- GAN)的域映射思想,降低对数据集的要求。为了构建适用于深反射地震数据的去噪网络,从3个方面对Cycle- GAN进行改进:在Cycle- GAN的生成器(去噪器)中加入残差结构和注意力机制,用于加深网络深度和提高其特征提取能力;在Cycle- GAN的鉴别器中使用块判决,提高鉴别精度和准确度;在损失函数部分加入感知一致性损失函数,提升网络模型恢复纹理细节信息的能力。通过合成地震数据和实际深反射地震数据测试,验证了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体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95.
环流分解及其在沉积地层旋回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马尔柯夫链进行地层序列分析。当一个地层序列形成一个具有马尔柯夫性质和极限概率分布的马尔柯夫链时,它的转移概率矩阵可分解为细致平衡部分和环流部分。根据环流矩阵可确定该序列中的主要沉积旋回趋势,为地层序列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给出了两个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96.
ON SOME KEY SEDIMENTATION PROBLEMS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 INTRODUCTION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being planned is to be located on the Yangtze River at Sandouplug, 44 km upstream of Yichang (Fig. l). A scheme studied in the feasibility stage has the crest ofthe dam placed at 185 m with a maximums height o…  相似文献   
97.
广西构造实为一弧形构造,它由四个并排的北东—北西向的轭状弧带所组成。每个弧带的前部,为坚硬的岩块所组成,所产生的断裂及岩浆活动对寻找与火成岩有关的矿产有一定意义。每个弧带的后部,产生盆地型沉积,有利于沉积矿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98.
周期性潮积岩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最近十余年来国外对周期性潮汐沉积物,特别是潮汐韵律层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几种从古代沉积物中识别出来的潮汐周期,包括基本潮汐(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大一小潮周期以及一些长周期波动等。最后,对潮汐韵律层在推测地史时期地-月系的演化历史及计算短期沉积速率中的意义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99.
水库泥沙淤积量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家宁 《水文》1994,(4):14-18
水库泥沙淤积是水库工程较为重要的问题,由于水库泥沙淤积受到来水、来沙和水库运行情况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水库实际淤积量存在超过设计标准的风险性。本文以来水,来沙为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对来水、来沙序列的随机模拟和水库冲淤计算,分析水库冲淤积量的风险度,为水库的风险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A salina system along the Mediterranean coast of Egypt was investigated. Five sedimentary facies are described. For each facies, the evaporitic sedimentation and the biological conditions are considered. Comparisons of evaporite precipitates in the salina with ancient deposits are m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