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2篇
  免费   1289篇
  国内免费   1849篇
测绘学   324篇
大气科学   2519篇
地球物理   1411篇
地质学   2786篇
海洋学   913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295篇
自然地理   46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422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orms of mild slope equations for non-linear wave are analyzed, and new non-linear theoretic models for wave propagation are presented, with non-linear terms added to the mild slope equations for non-stationary linear waves and dissipative effects considered.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s are developed of non-linear wave propagation for waters of mildly varying topography with complicated boundary, and the effects are studied of different non-linear corrections on calculation results of extended mild slope equations. Systematical numerical simulation tes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models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non-linear effects.  相似文献   
82.
We have developed an analytical treatment for the wave-induced response of a seabed with inhomogeneous permeability, by employing the boundary layer approximation. By assuming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for vertically distributed permeability, the inhomogeneous consolidation equation was formulated as Bessel's differential equation. Subsequently, we proposed some representative quantities for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inhomogeneity of permeability. The main effects of inhomogeneity are that the boundary layer becomes thinner and the phase delay in the direction of depth becomes larger as the inhomogeneity becomes significant. In addition, it was shown that the boundary layer is properly evaluated by using the averaged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83.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地壳构造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洁  徐常芳 《地震地质》1989,11(1):35-45
本文根据滇西地区18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测区深部导电率在纵、横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区深部电性为多层结构,大致可分四至五个电性结构层;深部电性结构横向变化大,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该区上部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阻层;上地幔高导层明显存在两个隆起区,一个以剑川—鹤庆为中心呈北北西向展布的隆起区,另一个以腾冲—潞西为轴呈南北向展布的隆起区。 本文还讨论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滇西北裂陷区盆地的形成,以及该区地震活动与深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基于分区的局域神经网络时空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数据表现为两种尺度的空间特性:反映全局特征的空间依赖性和反映局域特征的空间波动性.空间波动性表现为空间数据在局部地区的聚集或高低交错现象.在研究区域数据时空预测性建模时,从降低数据的空间波动和不平稳性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的局域神经网络时空非线性建模的思路.分区过程由基于空间邻接关系的K-means聚类算法完成.不同的分区方案通过相关性、波动性、紧凑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和优选.在确定最优分区方案的基础上,对各子区分别采用两层前馈网络进行建模,模型的输入不仅要考虑本区内单元的作用,而且要考虑相邻子区的边界效应.各神经网络模型的时空预测能力通过平均相均差和动态相似率等指标进行衡量.最后,通过对法国94个县每周流感报告病例的时空建模分析表明,与全局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基于分区的局域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5.
黄智华  薛滨  逄勇 《第四纪研究》2008,28(4):674-682
选择位于长江下游的固城湖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反演了1951~2000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的输移规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一致性反映了模型的良好模拟能力。比较两个时段的模拟结果发现,1981~2000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年平均浓度和输移量分别为:总氮0.82mg/L和411.88×103kg/a,总磷0.084mg/L和43.04×103kg/a;远高于1951~1960年的氮、磷年平均浓度和输移量分别为:总氮0.22mg/L和49.55×103kg/a,总磷0.036mg/L和7.67×103kg/a。模拟主要反映了流域下垫面条件和农作物耕作模式对农业非点源氮、磷浓度及输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CO_2非混相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长垣外围有3×108t特低渗透的扶杨油层储量在注水开发条件下难以有效动用,为提高这部分储量的有效动用率,开展了CO2非混相驱油试验研究。PVT测试结果表明,扶杨油层原油较稠,体积系数小,膨胀性和收缩性小,溶解系数较低;CO2驱油细管实验最小混相压力为29 MPa,比原始地层压力高8.6 MPa,现场试验为非混相驱;长岩心实验CO2驱油采收率比注水高4~6个百分点。综合室内可行性评价实验结果看,大庆长垣外围扶杨油层开展CO2驱油试验是可行的,并于2003年初在宋芳屯油田南部开辟了注气试验区,有注气井1口,采出井5口。矿场试验结果表明,CO2驱油能够使特低渗透、裂缝不发育的扶杨油层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其开发效果,该技术有望成为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有效动用的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87.
直流电测深法与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法联合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直流电测深法(VES)与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法(TEM)对地层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TEM对低阻层反应灵敏,而VES对高阻层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基于TEM与VES对地层响应特征互补的特点,尝试将TEM与VES数据进行联合反演,模型试算结果表明,联合反演的效果明显比单一方法反演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88.
廖家坪高陡斜坡详细勘查结果表明廖家坪坡体上分布有7层软弱层,发育有两组高倾角节理,相互垂直,形成众多危岩体岩柱。上部软弱层为蠕滑层,悬崖壁存在的众多危岩体及岩柱以软弱层为基底。根据平推式滑坡的变形失稳机理分析,计算其起动临界水头高度,认为该斜坡上部坡体平推式滑动的可能性较小。根据工程地质类比法认为由于基础风化压缩,也可造成硬岩拉张,形成次生倾倒破坏;采用离散元分析验证了廖家坪高陡斜坡倾倒破坏演化过程,模拟结果与野外调查的变形破坏现象完全一致,表明该高陡斜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为倾倒失稳模式。这一破坏模式的判定为廖家坪高陡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9.
高地震区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一结构相互作用理论,对高地震区一实际重大工程的公路隧道洞口段结构进行了抗震计算,得到了衬砌结构各控制点的位移、加速度及内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人工合成地震波条件下,衬砌墙脚、拱腰为抗震薄弱位置;结构的加速度波形与输入波形相似;这些结果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90.
对在上海市建设用地勘测定界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定、原土地用途划分时所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同时从政策角度、技术角度提出了以上问题的相应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