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随着致密油、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领域勘探程度的加深,特别是水平井位的大规模部署,微小断层的准确识别比以往更加重要。本文利用扩散滤波技术在压制噪声的同时能够增强地震同相轴横向连续性、使断点更加清晰、以及微小断层在窄频带地震数据中断层特征明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精度快速匹配追踪的分频相干加强微小断层识别方法。与常规短时窗傅氏变换谱分解技术相比,基于匹配追踪的谱分解技术更适用于地震信号非平稳性的特点。为了在保证匹配追踪算法计算高效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采用可变尺度参数的Morlet小波构建时频原子库,利用二阶微分复数道分析技术得到高分辨率三瞬参数,最后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实际数据应用表明,与常规相干体技术相比,分频相干加强技术对微小断层的反映更为清晰、准确,而且对河道边界和岩性发育区等地质信息也有更好的反映。这不但为非常规勘探(以水平井钻探及大规模压裂为核心技术)提供了更详细的地质信息,而且在高含水老油田的剩余油开发中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基于测井、VSP和地面地震数据最佳拟合的子波估计(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基于测井、VSP和地震数据拟合的子波估计方法,从输入输出都包含随机噪声的统计模型出发,采用相关性拟合技术来提取子波。拟合度和误差分析为整个过程提供了定量的质量控制手段,可以评估数据拟合和子波估计的可靠性。实际数据试算表明,该方法在含有噪声的实际数据中稳定而有效,在地震频带内的子波估计和数据拟合是可靠的。该方法无需对子波相位和振幅谱进行任何假设,其主要优点在于确定相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53.
王俊杰  拾兵  柏涛  袁青云 《中国沙漠》2022,42(6):94-102
黄河流域位于干旱、半干旱与半湿润过渡地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和生态屏障,研究流域降水时空格局及其对多驱动因素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近70年降水的时空格局规律、多尺度特征以及降水对不同气象要素与环流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变率为-0.88 mm/10a,而上游地区呈增加趋势。流域降水存在显著的年周期尺度;年际周期尺度为主导模态,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4.85%。偏小波相干性(PWC)分析表明蒸散量为降水多尺度特征的主导气象因素,气象因素主要调制降水的季节性与年周期,环流因子主导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不同类型因素的耦合可以增强对降水在所有周期尺度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54.
在文《非一致激励条件下工程场地地震动相干函数的数值模拟———Ⅰ分析原理和方法》中,通过将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原理与工程波动理论散射问题的求解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开放系统中非一致激励条件下工程场地地震动随机场的数值模拟方法。本文将建议方法应用于具有非一致随机激励的复杂工程场地的地震动相干函数分析之中,讨论了受局部场地条件影响的地震动相干函数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55.
A stochastic approach has been formulated for the linear analysis of suspension bridge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excitations. The transfer functions of various responses have been formulated while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 via the use of the fixed-base modes of the structure. The excitation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the ‘equivalent stationary’ processes corresponding to the free-field motions at each support and by an assumed coherency function between these motions.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 considers the non-stationarity in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due to sudden application of excitation by considering (i) the time-dependent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 and (ii) the order statistics formulation for the peak factors in evolutionary response processes. The formulation has been illustrated by analys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Golden Gate Bridge at San Francisco for two example excitations conforming to USNRC-specified design spectra. The significance of various governing parameters on the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effect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uspension bridges has also been studi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ground motion to the bridge respons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oil compliance. Also,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ground motion affects the bridge response depends on how significant the SSI effects are.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