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横路式钴(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横路式钴(铜)矿床产于辽吉古元古代裂谷增生地体内,是国内新近发现的新类型钴矿床,其矿化特征独特、埋藏浅、规模大,具有较高潜在经济价值.矿床赋存于老岭群富硼、碳粘土岩夹硅质岩建造之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鞍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硫化物、砷化物形式存在,钴以硫钴镍矿、辉砷钴矿、方钴矿和含钴黄铁矿等形式与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共生.通过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特征研究,证明该矿床既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成因特征,又受后期变质热液的强烈叠加,属海底热水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62.
全球钴矿资源特征及勘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辉  丰成友  张明玉 《矿床地质》2019,38(4):739-750
近年来,钴矿相关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电池到喷气涡轮机中的超级合金,钴均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金属材料之一。文章介绍了全球钴矿类型及分布特征,着重对近年来全球钴矿的勘查、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迄今为止,全球钴资源主要来源于沉积岩容矿型层控Cu-Co矿床、红土型Ni-Co矿床和岩浆型Ni-Cu-Co矿床及热液、火山成因钴多金属矿床,但总体分布极不均衡。热液及火山成因Co多金属矿床多数以Co为主要金属,表现出较大的找矿的潜力。上述几种钴矿床大多与基性-超基性岩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成因联系。此外,还有大量的钴资源赋存在洋底Fe-Mn结核与结壳内。关于钴矿的成矿条件、构造背景与成矿机理等关键问题仍亟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深入理解钴矿的成矿规律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找矿模型,将为"新能源时代"钴矿的勘查和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63.
塞曼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洋多金属结核中的铜钴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昌岭  张红 《岩矿测试》1997,16(2):98-100108
报道以HNO3-HF-HClO4分解多金属结核样品,用日立180-8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u、Co和Ni的方法。试验了介质及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影响,选择了最佳测定条件。用该法测定了大洋锰结核标准物质中的Cu、Co、Ni,结果与标准值符合,且方法已应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中。对这些标样6次测定的RSD分别是Cu0.49% ̄1.99%,Co1.86% ̄2.66%,Ni0.46% ̄1.96%。  相似文献   
64.
周少红 《世界地质》2001,20(1):40-42
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大横路钴矿区样品中钴、镍的多种存在状态丰度与共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和铁氧化物态钴镍对该钴矿成矿起决定作用,可作为地球化学找矿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65.
西昆仑塔木-卡兰古铅锌铜成矿带上卡拉塔什矿区含铜砂页岩中发现较高含量的钴,并伴有铜、镍、铅、银等多种有益组分,原生钴矿物可能与镍一起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本区钴矿的容矿岩石为含铜砂页岩,成因类型可能属喷流-沉积型钴铜铅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66.
李刚  刘玉华 《岩矿测试》2006,25(1):27-30
利用Co^2+对镉的测定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采用Cd—KBH4-NaIO3-HCl新化学蒸气发生体系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粮食中痕量镉。在最佳的仪器和试剂条件下,确定了在Cd—KBH4-Co—NaIO3-HCl最有效的测定体系中,Co^2+的最佳用量为2mg/L。对Cu、Ni、Zn、Mn、Au、Pt、Pd、Sb、Hg和Fe等元素的干扰情况及消除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高压罐酸分解和灼烧酸分解两种粮食样品的分解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5μg/L。对小麦、大米、玉米等多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合。方法精密度(RSD,n=12)为4.84%。此方法适用于多种粮食物料中痕量Cd的测定。  相似文献   
67.
68.
钴是我国极度短缺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战略新兴产业必需的原材料,保证钴的稳定供应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钴的供应链,基于我国进出口情况,将上游环节的钴精矿和湿法冶炼中间产品定义为短缺产品,将中游环节的精炼钴、下游环节的锂电池定义为优势产品。基于理论数据对上游产品进行供应风险评价,发现由于国内一次、二次资源供应能力不足,进口高度集中等因素导致上游产品供应风险极高。在实际贸易格局中,虽未出现断供的情况,但由于进口过于集中,贸易自由度较低,易受他国制约。对中、下游产品进行供应控制力评价,发现我国从生产、出口以及企业表现三个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且下游产品还具有较高的贸易联系能力、与他国的调节能力和资源控制能力。综合考虑当上游产品进口中断会严重制约中、下游发展,对此提出完善回收体系、优化进口来源、建立供应链安全预警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9.
Six locations across mainland Portugal were selected for exposing Parmelia sulcata, for a one-year period (8 months for one site), with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total (dry + wet) deposition (one-month periods). The exposed lichens and the total (dry + wet) deposition were analysed for cobalt contents by INAA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and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scopy), respectively. The designated wet deposition was evaluated through the collected water volume; the designated dry deposition was assessed after the (dried) residual mass of the wet deposition. An excellent agreement between Co contents in exposed lichens and the cumulative (1) Co contents in the dry deposition, (2) dry deposition, and (3) wet deposition has been found for the locations with alternate drought and precipitation months, high dry deposition, and high Co contents in the latter. Continuous rainfall was found to hinder the Co accumulation in the lichen due to its release from the lichen and/or lower Co contents in the dry deposition. At three locations, P. sulcata Co contents, after subtraction of the background (before exposure), equalled or exceeded the Co contents in the cumulative dry deposition at the end of the exposure time. The optimal exposure period for this species likely depends on the exposur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70.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 钴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 同时钴的潜在生态风险也逐渐受到重视。 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建立了钴的地球化学基准, 为资源评价和环境基准建立提供了定量参照标尺。中国岩石钴的基准值为6.44×10–6, 背景值为9.26×10–6, 与中国出露地壳丰度接近。中国汇水域沉积物/土壤表层、深层钴的基准值分别是11.0×10–6和10.6×10–6, 略高于其他大陆(国家)钴基准值, 略低于中国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钴中位值。岩石和汇水域沉积物或土壤中钴的基准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 但在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和碳酸盐岩发育的区域, 汇水域沉积物/土壤中钴的基准值发生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