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499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1328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2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丁亮  钮心毅  宋小冬 《地理学报》2016,71(3):484-499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上海市域内手机用户的工作地和居住地,获取就业者的通勤数据,测度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体系.首先用就业者工作地数据生成就业密度分布图,基于中心城的就业密度识别就业中心.随后,用就业者工作地和居住地数据分别从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两方面测度各中心的能级,分析各中心的腹地和势力范围.研究发现:① 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呈主中心强大的弱多中心体系;② 就业密度越高的中心与其他地区的通勤联系一般也越强,但通勤联系在各中心间的差异更显著;③ 能级越高的中心腹地面积越大,但势力范围不一定越大;④ 相比于能级,职住功能混合度对职住平衡的影响更大;⑤缺少就业中心的地区势力范围呈交替状.本研究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解决既往就业中心体系研究因空间单元较大,缺少通勤数据在中心识别,通勤联系测度等方面受到的局限,希望能为构建上海中心城就业多中心体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2.
西藏改则县多不扎地区上侏罗统对望山组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宇超  李才  王明  范建军  吴浩 《地质通报》2016,35(8):1263-1270
对望山组是发育在羌南板块南缘的一套岩石组合,以安山岩、流纹岩、玄武质凝灰岩为主,有少量的玄武安山岩夹层,具有明显的岩浆喷出相和沉积相韵律分布的特点。利用LA-ICP-MS同位素定年技术对对望山组安山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0.5±0.6Ma,表明对望山组的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中晚期,在详细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对望山组。对望山组的建立对完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地层系统、探讨班公湖-怒江洋的晚侏罗世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3.
Regional scale morphological studies on different-sized polymetallic nodules from the Central Indian Basin show that only 2–5 cm sized nodules have highest occurrence per station (92–94% along latitudes; 88–94% along longitudes). A nodule size show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nodule distribution, grade, and abundance. Interestingly, only 3–4 and 4–5 cm sized nodules have highest grade,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percentages along longitudes in P1, first generation mine site and relinquished area, which further implies that the nodule mining along the longitude would be beneficial. Different-sized nodule groups suggest their formation under vari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t existed in the Central Indian Basin. The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sized nodules suggests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existed in the Central Indian Basin.  相似文献   
84.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iatoms from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exposed in Abu Qada basin, west central Sinai,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Lower to Middle Miocene. A total of 85 diatom species and varieties belonging to 37 genera were identified from 154 samples collected throughout the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of the studied samples varied between sandstone, silty interbeds, sandy shales, shales, and terminated with anhydrite and limestones. These rock units are included in two lithostratigraphic formations (Rudies and Kareem), which are separated by a marked unconformity. The distribu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fossil diatoms in the sedimentary record are examined with the aim of outlin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diatom assemblage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changes in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during the Lower to Middle Miocene.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 of the recorded diatom taxa distinguished four diatom eco-zones. The environment of each eco-zone is deduced and a proposed paleobathymetric change and depositional history of the Miocene sediments in the studied area are given.  相似文献   
85.
论羌塘盆地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剑  付修根 《中国地质》2018,45(2):237-259
羌塘盆地位于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其沉积演化对于正确认识古、中特提斯洋盆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沉积序列、岩相古地理、沉积盆地分析,结合年代地层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了羌塘中生代盆地(T3—K1)的沉积演化模式,讨论了羌塘盆地演化与古特提斯洋盆关闭、中特提斯洋盆形成的关系。羌塘中生代盆地(T3—K1)是由冲洪积相沉积超覆开始的,总体上为一个向上变深的海侵序列,表现为冲洪积相、河湖相逐渐演化为滨海相及浅海相,可划分出3种典型的沉积超覆类型及5个主要阶段的沉积演化序列。羌塘中生代盆地整体上为一个由前陆盆地演化为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最终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盆地并萎缩消亡的叠合盆地。羌塘早—中三叠世前陆盆地的关闭,与古特提斯洋盆的关闭有关,羌塘中生代盆地(T3—K1)的演化受中特提斯洋的快速开启及关闭的制约。  相似文献   
86.
藏北羌塘南部埃迪卡拉系达布热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  曾孝文  李才  李航  解超明  范建军 《地质通报》2018,37(8):1379-1386
羌塘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构造上处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因其特殊的构造位置,羌塘地体的起源及构造演化对于探讨青藏高原的早期形成演化、冈瓦纳大陆裂解,以及特提斯洋演化等关键科学问题至关重要。最近,在羌塘南部达布热地区发现一套碎屑岩夹玄武岩的岩石组合,碎屑岩具有低成分成熟度的特点,虽然岩石发生了低绿片岩相变质,但仍然保留了原岩类复理石沉积的特点。根据碎屑锆石定年结果,该套地层中碎屑锆石的最年轻年龄为550Ma左右。此外,该套地层中玄武岩夹层的测年结果表明,该套地层形成于埃迪卡拉纪(约550Ma)。结合地层剖面及区域地层对比,建立了埃迪卡拉纪达布热组。达布热组是羌塘地区首次发现的埃迪卡拉纪地层,该组地层的建立为探讨冈瓦纳大陆北缘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7.
张抗 《地质通报》2018,37(1):1-6
安加拉-阿尔丹和华北-塔里木两大克拉通之间地壳相对活动性的地区,地质界多称为中亚陆间区,其南带大部分在中国境内。近年来,中国开始把其上古生界作为油气新区、新领域。多数人认为,其在晚古生代已形成过渡型地壳区,其中有许多地块已逐步拼合,在其上发育裂谷型沉积地质体,未受到区域变质,若干实体变形微弱并被上覆层掩盖而得到保存。源于上古生界的油气既可赋存在其内,也可运聚于中生界或基岩内,在其西段已发现了大中型油气田群。但其整体地质研究程度偏低,仍有许多重大区域地质、油气地质问题存在歧见。针对其近年来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油气远景评价作了概括性的评论。  相似文献   
88.
吴浩  李才  解超明  范建军  陈景文 《地质通报》2018,37(8):1428-1438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将羌塘板块划分为南、北2个次级板块,在缝合带两侧大规模发育晚三叠世岩浆作用,并伴随大量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在缝合带以南的日湾茶卡地区识别出一套安山岩,其中发育大量的暗色闪长质捕虏体,锆石U-Pb测年结果在安山岩中获得了364.7±1.9Ma和223.9±1.3Ma两组年龄信息,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结果εHf(t)分别为+7.22~+8.69和-5.94~-4.14。结合羌塘中部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闪长质捕虏体形成于晚泥盆世洋壳俯冲背景,是地幔楔部分熔融底侵至地壳的产物;而安山岩形成于晚三叠世碰撞后伸展背景,是深部板片断离机制下深俯冲陆壳边缘一侧熔体混染晚泥盆世新生地壳的产物。安山岩中闪长质捕虏体的发现支持了俯冲带作为大陆生长的重要场所的观点。  相似文献   
89.
李兴奎  李才  王明  刘金恒  罗安波 《地质通报》2018,37(8):1439-1449
地壳基底性质及其演化对区域金属成矿类型和成矿潜力具有重要影响。藏北多龙矿集区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其地壳基底性质与演化缺少研究,制约了对区内铜多金属成矿构造背景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全面认识。多龙矿集区内波龙火山-侵入岩中继承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14颗继承锆石具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年龄(2581~1670Ma),这些锆石多为自形-半自形颗粒,具有原地来源的特征,表明多龙矿集区深部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基底。该基底应该是南羌塘中心地区古老基底向南延伸的一部分。该基底在中元古代—早古生代遭受多次构造-岩浆热事件改造,尤以泛非期—早古生代最强烈。进入晚中生代后,由于年轻地幔物质的加入,多龙地壳发生明显的垂向生长,形成富含金属和成矿组分的新生下地壳,该新生下地壳在早白垩世发生活化,为多龙成矿体系提供大量的金属及其他幔源有用组分。多龙矿集区是一个"两期岩浆叠加成矿"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90.
西藏中冈底斯北部尼玛县阿索乡亚布努马地区东侧出露一处花岗斑岩岩脉,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161.2±5.9Ma)。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高硅、富碱、富铝的特征,属于碱性准铝质花岗斑岩;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Rb、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元素及Nb、Ta、Ti、U等高场强元素,形成于岛弧环境。其源区可能为来自俯冲带增厚下地壳的深熔作用,结合区域上同时代的岩浆事件,亚布努马花岗斑岩应该形成于以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为动力背景的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