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8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均洞花岗岩体出露于钦杭结合带西南部,对揭示桂东北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其岩石组合为石英黑云母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岩.文章运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均洞岩体的结晶年龄为423~430 Ma,为加里东期造山作用的产物.均洞岩体的SiO2含量较低(55.47~62.95 wt%);其中一...  相似文献   
42.
中川岩体位于中秦岭华力西褶皱系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为同心环状产出的复式岩体。围绕岩体产有中川铀矿田和李坝、马泉、崖湾等金矿床。其中铀矿化类型有钠交代型、硅质脉型、粘土型、硅质脉—粘土叠加型,不同类型的铀矿化其富集条件也各异。矿化成因有两种,岩浆期后热液成因和下降水淋积成因。  相似文献   
43.
粤北竹山下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山下岩体锆石SHRI MP U-Pb年龄为161.0±3.0 Ma,属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Si O2=76.05%~79.16%)、富碱(K2O+Na2O=7.77%~8.40%)、强过铝质(A/CNK=1.08~1.26)和低CaO/Na2O值(0.04~0.06)等特征。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元素而亏损Ba,Sr,Ce和Ti;LREE轻微亏损(LREE/HREE=0.82~1.09),Eu亏损明显(δEu=0.06~0.11),且具有较明显的四分组效应(TE1,3=1.07~1.24)。上述特征表明,竹山下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由泥质变质岩经过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方式而形成。  相似文献   
44.
香草坪花岗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妩巍  王敢  陈卫锋  赵葵东 《铀矿地质》2010,26(4):215-221,227
香草坪岩体主要岩性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法年龄为211±2Ma,属于印支期岩浆作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ACNK,微量元素模式图曲线形态总体向右倾,以及轻稀土富集、Eu明显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特征,与华南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该岩体高(87Sr/86Sr)i和低εNd(t)的特点,表明其可能是前寒武系中等成熟度的基底岩石经部分熔融形成的。该区基底岩石较高的铀含量,可为香草坪岩体提供充足的铀元素,形成铀元素的初始富集。  相似文献   
45.
内蒙古敖汉旗克力代岩体锆石U-Pb年代及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内蒙古敖汉旗克力代岩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浆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63±1 Ma,表明其结晶年龄为中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体具有高Si(SiO2=69.94%~72.56%),富ALK(Na2O+K2O=8.04%~9.23%),贫Fe(FeOT=1.50%~1.82%)、Mg(MgO=0.65%~0.86%)、Ti(TiO2=0.32%~0.35%)的特点;A/CNK值为0.87~0.93,为准铝质;A/NKC1.1,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固结指数(SI)为6.06~7.36,分异指数(DI)为88.82~91.82,说明岩体经历了较强的分异演化作用。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91.76×10-6~143.16×10-6),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LREE/HREE值平均为9.14,(La/Yb)N平均值为8.36,δEu平均值为0.58,为Eu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较富集,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i、Ta。因此,判定克力代岩体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结合测年结果和地球化学特征,判定该岩体为晚海西期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作用形成的同碰撞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46.
对苏尼特左旗地区阿木乌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岩体成岩年龄为235.1±3.2 Ma,属中三叠世。岩体具有高SiO2、富K2O、低CaO、低TiO2的特征。强烈亏损Sr、Ba、Ti、P等元素,富集K、Rb、Th等亲石元素,具有右倾"海鸥型"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型式及强烈的负铕异常等特点。A/CNK=0.77~1.19,A/NK=1.26~1.64,表明阿木乌岩体具有偏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具有较高的Y/Nb值(2.31~3.001.2),显示出A2型花岗岩的特征,说明岩体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47.
The Zijinshan rocks in Lvliang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are one of the famous alkaline plutons in China. The petrography and petrogeochemistry of the main rocks of the rock mass were studied to explore the material source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Zijinshan alkaline rock ma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Zijinshan rocks of all stages show characters of low silicon, rich alkali and high potassium, which indicates zijinshan rocks belong to potassium alkaline rocks. These rocks demonstrate a high degree of fractionation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richness of LREE and the poorness of HREE, without obvious Eu anomaly. The trace element pattern exhibits the enrichment of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such as Rb, Ba, K and Sr, and relative depletion of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such as Th, Nb, Ta, La, Ce, Nd, P and Ti. The magma of Zijinshan rocks comes from a deeper source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riched mantle. The mechanism of magma evolution is mainly partial melting and it may be inter-contamination of continental crust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kaline and partial alkaline rocks of same age in many places in Shanxi, the authors deduce that the alkaline magma activity in the middle of North China during the Early Cretaceous is closely to the destruction of North China Crat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ubduction of Pacific plate.  相似文献   
48.
李双  杨晓勇  孙卫东  戴圣潜 《地质学报》2014,88(8):1561-1578
安徽泾县榔桥花岗闪长岩体为分布于皖南台褶带北缘壳幔同熔型复式岩体。该岩体主侵入期两个花岗闪长岩样品和侵入后期脉岩一个花岗斑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5.6±1.8Ma,137.6±2.0Ma,136.4±1.9Ma,显示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榔桥岩体可能由中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同时混染有少量古元古代地壳物质。根据全岩Zr含量计算出榔桥岩体花岗闪长岩"锆石饱和温度"为749~781℃,脉岩花岗斑岩"锆石饱和温度"为722~745℃,指示岩浆在成岩过程中快速冷却;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本区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发生斜长石、钾长石以及副矿物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锆石Ce(Ⅳ)/Ce(Ⅲ)比值计算表明榔桥岩体成岩过程中的高氧逸度有利于该区域发生Cu-Au矿化,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使得EuN/EuN*比值降低,为0.2~0.4。榔桥岩体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Ti),以及轻重稀土发生明显的分异,轻稀土相对重稀土明显富集的特征,与岛弧岩浆岩类似;大地构造背景判别表明该岩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江南造山带东段桃岭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赣东北地区的桃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强过铝质,高Mg#值。桃岭岩体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弱的Eu负异常(δEu=0.62~0.81)(样品TL-1除外δEu=0.47)。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桃岭岩体的成岩年龄为早白垩世(140±1)Ma。岩体初始~(87)Sr/~(86)Sr为0.7131~0.7141,ε_(Nd)(t)值为-7.43~-6.71。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早白垩世(约140 Ma)交代的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幔源岩浆底侵,使地壳深处(至少40 km)的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并且与少量的幔源岩浆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桃岭岩体。  相似文献   
50.
南岭中段的锡田岩体燕山期岩石以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岩体中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暗色微粒包体为岩浆结构,大多数具有塑性外形,发育淬冷边?反向脉,存在多种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合,如钾长石环斑?石英眼斑?针状磷灰石等,显示岩浆混合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方面,暗色微粒包体具有比寄主岩贫硅?贫碱,富K?Fe?Mg?Ca?Ti 特征;暗色微粒包体及寄主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2.6~8.8),具有中-强的铕负异常(δEu=0.09~0.74)以及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在主要氧化物含量Harker 图解中投点多呈直线变异趋势,反映了两者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利用共分母和不共分母图解进行判别,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具岩浆混合特征,在MgO-TFeO判别图解中也指示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上述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暗色微粒包体是基性岩浆侵入到酸性岩浆中淬冷形成的,指示锡田岩体存在两种岩浆的混合作用?通过LA-ICP-MS锆石U-Pb 定年,得到寄主岩形成年龄(150.04±0.52)Ma,暗色包体形成年龄(145.09±0.63)Ma,二者年龄在测试误差范围内一致,显示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时间大致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