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04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准噶尔盆地是中—新生代陆内坳陷盆地与海西期前陆盆地相叠加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自石炭纪以来的多次构造叠加作用形成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前陆冲断带,盆地基底长期剧烈的构造活动控制和影响着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沉积作用。笔者等通过岩芯分析,首次在该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不同层位的地层中识别出微褶皱层、地裂缝、阶梯状正断层、液化砂岩构造和震积角砾岩等典型的震积地质记录,说明早侏罗世研究区有频繁而强烈的地震活动,这些地震活动与燕山运动有关。克乌断裂带在印支期以后仍处于频繁而强烈活动状态,具有同沉积活动性质,震积岩沿克乌断裂带发育,显然受克乌断裂同沉积活动控制,该断裂不断逆冲造成断层下盘的研究区基底持续沉降,是震积构造迅速被掩埋并得以大量保存在地层记录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杨宏宇  杨兴科  王新  唐明峰  韩珂 《地质论评》2016,62(S1):363-364
南秦岭构造带自元古代开始就发生了一系列构造运动,不仅具有重要的造山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受到中外地质学家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内外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区位于南秦岭陆内造山带南部印支-燕山构造变形带内,二级构造单元属于南秦岭-北大巴山多层次韧性滑脱逆冲推覆褶皱带(杨兴科等,2016;高雅宁等,2016;唐永忠等,2012)。研究区附近金矿床(点)众多,包括研究区北部的金斗坡金矿、白果树金矿、柳树坪金矿,西部的长沟金矿、鹿鸣金矿、黄龙金矿、羊坪湾金矿以及东部的烂木沟金矿等,这些金矿床均产出于脆-韧性剪切带内(李福让等,2009;杨本召等,2010;刘林等,2012),为研究区提供了良好的成矿背景。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以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中酸性岩为主,但其与金矿成矿关系函需解决。因此本文在充分总结沈坝-柳坑金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化学分析以及锆石定年技术确定岩浆年龄,并讨论与金矿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南岭科学钻探一孔(SP-NLSD-1)位于南岭成矿带与武夷山成矿带的交汇部位——赣南银坑矿田,该钻孔总进尺2967.83 m,钻遇了流纹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辉长闪长玢岩等4种岩浆岩。各岩浆岩矿物组成简单,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及副矿物磷灰石、榍石等,岩石多发生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白云母化等蚀变。钾长石均以正长石为主。花岗闪长斑岩中的斜长石以中长石为主,少数为钠长石、更长石、拉长石;花岗斑岩中的斜长石以钠长石为主,少数为更长石。黑云母为富镁黑云母和镁铁黑云母。白云母均由黑云母蚀变而来,花岗闪长斑岩中的白云母具有低的AlVI、Fe/(Fe+Mg)值,花岗斑岩中的白云母具有高的AlVI、Fe/(Fe+Mg)值。磷灰石普遍含F、Cl,且F含量显著高于Cl含量。石榴石属钙铝榴石。绿泥石主要为蠕绿泥石(铁绿泥石)-密绿泥石。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指示花岗闪长斑岩为壳幔混源花岗岩,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根据锆石饱和温度计计算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辉长闪长玢岩的结晶温度分别为810~922℃、764~819℃、742~747℃,成岩后岩浆岩经历了中高温—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岩浆岩成岩时代、岩石学和岩相学所反映的岩浆演化过程、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显示,南岭科学钻探一孔中钻遇的花岗闪长斑岩与南岭地区成Cu(-Mo)-Pb-Zn-Au-Ag矿的花岗岩十分相似,应为钻孔中揭露的银金铅锌铜矿化以及牛形坝—柳木坑银金铅锌铜矿的成矿岩浆岩,而钨铋铀矿化与岩浆岩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4.
蓝田和牧护关花岗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西北端,同时地处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西侧,准确限定其侵位时代对于正确理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东、西秦岭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均具有重要意义。蓝田岩体主要由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组成,牧护关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对其中主体岩性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蓝田和牧护关岩体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54±1)Ma和(151±2)Ma,说明它们是燕山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蓝田-牧护关岩体以西的西秦岭广大地区印支期岩浆岩分布广泛,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燕山期岩浆活动的证据,相反在蓝田一牧护关岩体以东的华北克拉通南缘和东秦岭地区,燕山期侵入岩十分发育。秦岭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侵位时代的系统差异表明,东秦岭和西秦岭自晚侏罗世以后受不同的构造背景控制。一般认为,西秦岭印支期岩浆岩与扬子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拼合有关,而东秦岭燕山期岩浆岩则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有关。因此,蓝田和牧护关岩体可能代表了滨太平洋构造一岩浆域和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西界。  相似文献   
75.
雪峰山西侧贵州地区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中生代变形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发育三幕褶皱变形、两幕逆冲和三幕走滑。根据区域对比、卷入褶皱的地层和褶皱间的叠加关系,判断三期褶皱的形成顺序依次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时限在J_3—K_2之间。逆冲推覆构造主要由向北西或西逆冲的近南北向逆冲断层组成,大体与南北向褶皱同时形成;自雪峰构造带西缘向西,依次划分出根部带、中部带和前锋带。但是,在根部带识别出两幕逆冲推覆,其它两带各识别出一幕。走滑断层也有3个方向:东西向、北东向和近南北向。东西向走滑断层呈现出右行压扭的运动学特征,而大多数北东向走滑断层是左行张扭性质的。依据各个方向断层间的切割和限制关系,推测东西向走滑断层最早形成,其次是南北向逆冲断层,北东向走滑断层最晚活动。这些断裂和褶皱特征,总体表现出贵州多重多种复合联合的构造特征,最后,探讨了本区的构造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76.
南岭燕山期构造-岩浆热事件与锡田锡钨成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期发生的与岩石圈减薄和构造转折有关的壳幔相互作用,引起了地球深部能量和物质向浅部的大规模传输,造成了南岭中生代构造-岩浆热事件,从而为成矿作用提供了必需的热、流体、挥发组分和成矿元素,形成了巨量金属堆积的独特地质背景。处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北缘的锡田锡钨成矿区即是在此热事件作用下,形成了云英岩型、似伟晶岩壳型、夕卡岩型、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锡、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77.
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区岩浆岩锆石 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采用先进的 SHRIMP定年技术对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区成矿前变形的闪长玢岩脉、变形花岗斑岩脉、成矿后的闪长玢岩脉和大石头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 U Pb年龄测定 , 获成矿前变形闪长玢岩脉的 206Pb/238Pb年龄为 (126± 2)Ma; 变形花岗斑岩脉为 (124± 1)Ma; 成矿后的闪长玢岩脉为 (125± 1)Ma; 大石头沟黑云母花岗岩为 (124± 1)Ma. 这 4类岩浆岩的年龄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基本视为同时代的 . 这一结果揭示 , 排山楼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中生代燕山晚期形成的 , 这与前人采用 Ar Ar法测得矿石蚀变黑云母的年龄 [(124.4± 0.391)Ma]是一致的 . 这表明 , 在中国东部 , 许多产在前寒武系岩层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形成时代是中生代燕山晚期 . 广泛产在胶东、辽西北票 - 蒙东赤峰、河北张家口和内蒙古乌拉山等地区的金矿床都主要是中生代燕山晚期形成的 , 表明燕山晚期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金矿化期 .  相似文献   
78.
阿尔泰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张前锋  李启新 《地球化学》1994,23(3):269-280
长期以来,对阿尔泰地区有无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得到以下年龄结果:将军山花岗岩(^40Ar/^39Ar坪年龄)220Ma、康布铁堡花岗岩(^40Ar/^39Ar高温视年龄)214Ma、尚可兰花岗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76Ma、阿拉尔花岗岩(^40Ar/^39Ar坪年龄)131Ma。以上数据和与本区处在同一构造单元的前苏联矿区阿尔泰及山区阿尔泰12个浅色花岗岩锆石U-Pb  相似文献   
79.
抱板金矿带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带中的金矿床以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为主,金矿化与蚀变作用、燕山期岩脉、NE向戈枕断裂及环形构造关系密切.矿带具有多缀控矿构造,矿床分布具有等距性.  相似文献   
80.
安徽沿江地区燕山期火成岩成岩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的中段。通过区内变质基底类型、时代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等综合研究,证明该区存在一元古宙基底缝合带,即“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燕山期的强烈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是“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的“再活化”的表现。燕山期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岩浆作用有关的矿种组合表征它也是深达地幔的岩石圈尺度不连续,实质上岩石圈尺度不连续为区内的重要控岩、控矿构造,而燕山期挤压加厚环境中形成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Cu,Au组合、橄榄安粗岩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Fe,S组合是岩浆成矿受壳幔相互作用和幔源物质贡献等因素控制的直接反映。同时,文中还利用了Nd-Sr同位素示踪体系对区内中、新生代地幔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论证了中-新生代岩石圈/软流圈发生了灾变事件,区内晚中生代属富集型地幔(EMⅡ),火成岩为富集型地幔(EMⅡ)与亏损地幔(DM)或下地壳(IC)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生代则成为亏损型地幔(DM),这种地幔类型的变化是导致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和岩石圈减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