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04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辽宁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成矿时代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刘国平 《矿床地质》2002,21(1):53-57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位于辽东金矿集中区,为产于古元古代变质岩系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矿床类型独特。文章采用了绢云母^40Ar/^39Ar法对样品从450℃进行了8个阶段的加热分析。从绢云母石英交代岩型金矿石中挑选出与金矿化密切共生的绢云母单矿物,通过^40Ar/^39Ar快中子活化阶段加热法获得坪年龄为167Ma。绢云母^40Ar/^39Ar法测年结果与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区域岩浆活动的演化规律相吻合,进一步证明了该金矿床为燕山期成矿。同时,绢云母^40Ar/^39Ar的马鞍形年龄谱还表明,在绢云母石英交代岩形成过程中,可捕获部分“过剩剩氩”,这可能是造成K-Ar法年龄值高、范围较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
燕山事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张宏仁 《地质学报》1998,72(2):103-111
“燕山运动”是对中国大陆影响很大的一次地壳变动,北京地区的实际资料表明它是在快速侧向挤压应力作用下,以突发的民块活动为开端,并继之以拉张,导致基性岩浆喷溢,花岗岩侵入,冯及一系列沉积盆地的形成。中国东部其他地区也经历了类似的历史,“燕山运动”从现象看是一次来自太平洋方向快速打击的结果,地槽造山理论和板块学说都难以给出解答,用燕山事件能更确切地描绘有关现象。本文在排除了其他可能性以后,提出燕山事故的  相似文献   
23.
Abstract: This paper synthesizes the geotectonic background, genetic types and metallogenetic relations of the Mesozoic granitoids in the East China continental margin. By the Mesozoic, the Siberia Plate, North China Plate and South China Plate amalgamated together, resulting in formation of a unified Eurasia super–continent. Since the late Triassic to early Jurassic period, the territory of East China gradually became a Cordilleran styl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During th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early to middle episodes of Yanshanian orogeny), the Paleo-Pacific plate strongly collided with and subducted under the Eurasia continent, reactivated the consolidated East China continental margin. The granitoids of both transformation series and syntexis series were generated. Many granitoid-related large and giant metal deposits were formed. Furthermore, the W, Sn, Be, Nb, Ta and U mineralizations a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series; while the Fe, Cu, Mo and Au mineralizations a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the syntexis series. The late Yanshanian orogeny (late Cretaceous) began a transition to the western Pacific style continental margin. A tensional environment resulted in development of alkaline granitoids and formation of continental red basins. The Cenozoic orogeny was characterized by a backarc spreading and rifting regime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24.
董良 《云南地质》2010,29(4):431-433
石平川钼矿由燕山晚期第四次侵入碱性长石花岗岩体提供物源和热动力,火山机构、断裂和西山头组第二岩性段为成矿提供了导矿通道和容矿场所。  相似文献   
25.
高杖子金矿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蚀变岩型,新太古代叶柏寿片麻杂岩为其矿源层,燕山期发育的北东、北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是控制金矿的主要构造.在区域岩浆热动力作用下,金元素活化转移,金在富含挥发份及碱质的流体中迁移,在适当的压力、温度和介质条件下,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6.
秦岭山阳-柞水地区广泛出露燕山期中酸性花岗(斑)岩体,并有大量与其相关的斑岩-矽卡岩型Cu-Mo-Fe、Cu-AuFe矿化。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与矿化密切相关的斑岩体形成于144.6~141.5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斑)岩体SiO2含量为55.73%~67.80%,K2O含量为2.52%~6.40%,Na2O含量为1.94%~5.19%,Al2O3含量为14.61%~16.10%,FeOT含量为2.1%~9.0%,MgO含量为1.32%~5.52%,主体显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特征。A/CNK1.1,P2O5与SiO2负相关,Mg#平均为49,含有角闪石、黑云母、榍石、磁铁矿等矿物,属I型花岗岩类;稀土元素分异明显,无明显Eu异常;富集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Ti、P和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属后碰撞型花岗岩。岩体的锆石εHf(t)为-4.5~+1.78,平均为-0.87,表明其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的熔融岩浆与幔源岩浆的混合,且以地壳熔融成份为主;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为1479~1084Ma,表明其壳源源区物质可能形成于中晚元古代(1.4~1.0Ga)。  相似文献   
27.
驾鹿金矿床是小秦岭金矿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矿床类型,产于古老韧性剪切带中,围岩蚀变强烈而广泛,尤其是成脉前的钾长石化。蚀变带及其中的石英脉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矿床属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本文在论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是成矿的主导控制因素,成矿溶液来自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则部分来自太华群,部分来自上覆中元古界高山河组,矿床成因属大气降水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8.
铜厂沟大型斑岩型Mo-Cu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西缘义敦岛弧带南端,钼矿化与花岗闪长斑岩紧密相关。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4.57±0.29Ma(MSWD=0.73),侵位于晚白垩世。岩石的Si O2为63.03%~69.60%,Na2O+K2O为6.97%~9.11%,具高钾钙碱性和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88~1.05)特征。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Pb等),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Ti、Nb、P等),并且具有较高的Sr/Y和La/Yb比值,及较低的Y、Yb及Mg O含量。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铜厂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可能起源于加厚下地壳岩石的部分重熔。地球化学投图显示,铜厂沟岩体呈现出晚碰撞-碰撞后花岗岩特征,指示着岩体可能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后由挤压转换为伸展构造环境;岩浆上侵过程中含矿热液沿构造发育部位运移,在酸性岩体内形成细脉浸染状钼(铜钨)矿化,在构造破碎带、层间滑动带和玄武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交代形成矽卡岩型Cu、Pb、Zn多金属矿体和热液脉型Pb、Zn、Ag多金属矿体,构成钼(铜钨)→铜钼→铁铜金→铅锌的成矿元素分带和斑岩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9.
造山带金矿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造山带金矿是当前矿床学和大地构造学研究热点,Groves等(1998)、Goldfarb等(2001)基于太古"地壳连续模式"(Groves,1993)的研究工作以涉及资料量大、应用成果新、考虑地质因素多而居于这一领域前沿.但是,目前众多研究对前寒武地质与显生宙地质的宏观差异、世界金矿一些总体规律及若干具体大地构造背景等尚认识不足.显生宙缺乏太古代大规模火成活动,已知金矿中很少同变质深成型(hypozonal),以浅变质岩为围岩的金矿区中没有相当的中-深变质岩为围岩的金矿."太古绿岩带"金矿区同样也缺乏浅变质岩为围岩的金矿.华北地块周边金矿主要形成在侏罗-白垩纪,明显晚于大兴安岭造山带和秦岭-大别山造山带,而与欧亚陆缘近南北向燕山期岩浆弧有关.距俯冲带较远、缺乏蛇绿混杂岩与大规模变质作用、发育大量中-新生代盆地及广泛地壳减薄等表明,中国东部与北美科迪勒拉(Cordillera)造山带晚中生代地质存在宏观差异,燕山期岩浆弧可能形成于一个以伸展为主导的环境,大量以花岗岩为围岩或相对太古变质围岩后生成因金矿及其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值得深入研究,弄清各类显生宙金矿与造山带的关系是推进造山带金矿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湘鄂西构造带进行大量的构造形迹测量、解析,结合研究区内构造变形年龄数据的统计分析.明确燕山中期(J3—K1)早期弧形构造弧顶方向为330°,并向两侧发散状分布,以大别山、黔中、黄陵隆起为约束点,湘鄂西形成了由南东侧至北东侧构造迹线由NE→NEE→EW→NWW逐渐偏转的弧形构造,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近114°.同时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