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6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858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127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治  李国平  胡振 《干旱区地理》2017,40(2):434-440
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平台,城市尺度的低碳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部特大城市-西安市为例,分别从碳排放量变化趋势、未来发展目标、关键部门能耗系统分析其低碳发展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及可能的节能减排潜力,认为西安市高碳发展模式明显,面临资源禀赋差异、能源消费结构的锁定效应、能源利用效率低、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高能耗建筑多、碳汇能力弱等问题。基于此,制定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城市空间合理布局、推广绿色建筑、社会治理创新和政策保障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2.
基于GIS的四平市城市扩展遥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选取1976、1979、1991、2001和2007年MSS、TM、ETM+的5个时相遥感图像,对其进行处理、解译,以城市面积变化、分维数、紧凑度等作为指标,对该市31年来城市扩展及其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平市在31年内的城市扩展可分4个阶段,其中,1979-1991年城市扩展速度最快,而2001-2007年城市扩展速度也较快,而且更注重城市的内涵建设,这与四平市经济发展情况相符合。说明城市形态指数与统计数据结合可以更充分地描述城市扩展的特征和过程。  相似文献   
993.
汶川8.0级地震中桥梁破坏严重,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对绵竹市公路桥梁的震害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绵竹市地质地貌、烈度分布与桥梁的概况,然后对绵竹市桥梁震害进行统计和分析,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桥梁震害,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4.
深圳市断裂新活动与地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深圳地区断裂最新活动性和地震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前人所作的主要工作与认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介绍了深圳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最新工程探测成果与研究进展。项目选择了横岗-罗湖断裂、莲塘断裂、温塘-观澜断裂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卫星遥感解译、微震精确定位、野外地震地质调查、钻孔和探槽探测、浅层地震勘探、深部结构大地电磁阵列探测、地下电磁波勘探等工程技术方法,对断裂的近地表及中深部结构特征、新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进行了探测与评价,获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最后,结合深圳市断裂构造运动和地震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开展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5.
重庆芙蓉洞崩塌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保健 《中国岩溶》2011,30(1):105-112
利用洞穴调查和各类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测年技术等方法,对芙蓉洞内崩塌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芙蓉洞内崩塌物规模巨大,为多期次崩塌作用的产物,分别形成于大于35万年、35~20万年间、10~2.6万年间、2.5万年后及旅游开放后的1995、2000、2003、2008年,既有洞顶围岩的规模性崩塌,也有洞顶石钟乳的崩落和洞底石笋、石柱的倒塌,分别起因于地壳抬升背景下洞内水流下切使原先浮力消失引起洞顶围岩地应力失衡、洞顶石钟乳不断联合使重量超过联合体-洞顶围岩接触面的临界结合力和洞底石笋、石柱受崩落的钟乳石砸中或强地震引发。崩塌作用引起了洞腔的规模性扩大、钟乳石景观和旅游设施的破坏、被迫改变游览线路等环境效应。针对芙蓉洞崩塌特点,提出了洞穴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铜川市2001-2013年12 a的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并用SPSS在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并绘制了环境库兹涅茨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不会自动解决或者改善环境问题,经济增长只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铜川市人均GDP与环境污染之际均未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COD排放量之间与人均GDP之间均呈现平滑的单调"同步"增长趋势;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均呈现倒"U"型左半部分特征,有望达到拐点;工业氨氮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均呈现正"N"型, 2006年前呈上升趋势, 2006年以后至2012年期间,出现下降,近两年又开始增长,而且增长迅速。该研究对铜川市经济与环境特征分析,不仅定量揭示出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问的关系,而且剖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为铜川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管理需求,为全面实施"生态休闲城市"的建设确立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怡凯  王诗阳  王雪  姚洪莉 《地理科学》2015,35(3):365-372
以数字高程模型(DEM)、降雨量、土壤、遥感影像等为基础数据,运用GIS与遥感技术,结合RUSLE模型研究辽宁省朝阳市2001~2010 年的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如下:① 2001~2010 年土壤侵蚀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09 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54.02 t·hm-2·a-1,为10 a 间最低值;② 微度土壤侵蚀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以上2 个指标在2010 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③ 朝阳县是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侵蚀模数的平均值最高,为747.33 t·hm-2·a-1,中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分别为29.2%、32.67%、34.57%、31.41%。  相似文献   
998.
杨显明  焦华富 《地理科学》2015,35(10):1256-1264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跟踪研究了淮北市工业结构演替过程,结果表明:淮北市产业结构锁定效应显著。在中兴期及以前时期,工业结构长期锁定在煤炭采掘、电力、纺织与服装加工、农副食品加工4个主要行业;进入衰退转型期后,以精细化工、建材加工、机械制造、金属冶炼与加工等为代表的接续替代行业兴起,工业结构逐步解锁。通过对淮北市工业结构相似性系数、工业行业集中系数、产出锁定系数、就业锁定系数演化的分析,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锁定形成与演化会经历产业导入期、弱锁定期、中度锁定期、强锁定期、解锁期5个阶段,且各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相异。最后,从资源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产业政策因素以及观念因素6个方面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锁定形成和演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999.
秦趣  杨洪  杨翼 《热带地理》2015,35(2):235-241
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和内涵出发,以自然基础设施和人工基础设施为子系统,基于大气、绿地、湿地、交通运输、能源补给、给水排水、电信通讯、环境卫生和安全防灾9个系统共33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均方差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评价模型,并对六盘水市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六盘水市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属于极差、差、中、良和优等级的综合关联度值分别为0.678 8、0.750 4、0.724 3、0.611 0和0.523 5,说明六盘水市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属于“差”的等级。其中,自然基础设施属于“中”的等级,与“中”的关联度值为0.828 5;人工基础设施属于“差”的等级,与“差”的关联度值为0.791 2。  相似文献   
1000.
董艳艳  宿星  王国亚 《冰川冻土》2015,37(6):1697-1707
兰州市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山区城市之一, 区内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 防灾减灾任务繁重. 地质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地质灾害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伴共生, 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运用灾害统计学、经济学中的哈罗德-多马模型、脱钩模型等多种理论方法对2006-2012年兰州市地质灾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兰州市地质灾害总体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仍以负面影响为主, 正面影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近年来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效果明显, 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区内地质灾害高发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共生的条件下, 必须以实现"地质灾害的负增长"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防灾减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最终达到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