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5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88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450篇
地质学   2122篇
海洋学   25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中发现富Nb玄武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富Nb 玄武岩以相对高的TiO2 含量、低的LILE/HFSE和LREE/HFSE比值以及(La/Nb)MN<2为特征,是岛弧环境的典型产物。首次报道发现于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中的富Nb玄武岩,并分析了它们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表明了它们形成在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52.
东昆仑东段中更新世以来的成山作用及其动力转换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第四纪构造及与地貌关系的分析表明,现代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成型于中更新世,且在中更新世以来发生了多次构造变形体制的转换。根据布青山北部查干额热格地区第四系剖面的构造、地层时代及地层与构造关系的分析表明,中更新世时期为伸展构造体制,昆仑山内部开始发生了差异隆升,布青山开始崛起。中更新世末应力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由伸展体制转为收缩事件,又急速转为伸展构造体系,短暂的收缩事件造成了中更新世冲洪积层的褶皱,随后的伸展则导致了影响深刻的向北依次断落的阶地状正断层系统。晚更新世应力体系再度发生重大转换,伸展正断层体系被左旋走滑运动体系所代替,并一直延续至今。中更新世以来多次隆升构造变形体制的转换说明东昆仑地区的成山过程受控于多种动力背景,而非单一的挤压抬升。隆升构造变形体系的确定及其时代约束为深入刻划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作用的动力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3.
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不仅是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山川秀美的重要保证,而且是西部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西部水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中国工程院“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探讨了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54.
MVT型铅锌矿是西昆仑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为了探明西昆仑地区该类型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物质来源,本文以塔木矿床为例,在野外调研基础上,进行了光片鉴定、铅硫同位素、稀士元素和成矿元素研究,得到矿石中方铅矿的δ34SCDT为-5.04‰~+3.67‰,反映出油田卤水与深层卤水的混合特征;由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计算出表面年龄为461~481 Ma(早于泥盆纪438~410 Ma);由稀土元素分析数据得出岩(矿)石/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图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因而判定主要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前泥盆系地层.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构造作用所引发的大规模热卤水运移、循环过程,导致矿质的进一步富集、沉淀.  相似文献   
55.
The newly discovered three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s in the Mt. Kunlun Mt.Altun region of southern Xinjiang are the Lapeiquan-Yitunbulak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the Gez-Taxkorgan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 and the Beilisai-Abulash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 The former two belt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Yanshanian period, and the third one was formed during the Himalayan period, which is the youngest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 in China. The discovery of the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hedding light on the history of tectono-magmatic activiti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56.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的类型与性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全带的考察认为:本次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带长达350-400km,由地震裂缝,鼓梁(包)、塌陷、陡坡等基本形态组成,属构造性破裂,并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新生性。  相似文献   
57.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青海省形变及地温前兆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青海省地倾斜、地应力、深井地温3种前兆手段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异常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强地震远场前兆的一些初步特征,并与近场前兆异常特征做了比较,这对该省今后强震短期预报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青海省气象部门观测的3.2m气象地温资料相关距平、均值的处理和分析,总结了各自的异常形态。结果表明,3.2m气象地温异常对中震有一定的中长期前兆意义,作为预报地震的辅助手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9.
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巨震后中国大陆、云南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石绍先  曹刻 《地震研究》2002,25(3):220-226
分析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8.1级巨震对中国大陆云南未来几年地震趋势的影响,指出巨震后6年大陆可能仍然处于地震活跃期,其间大陆西部发生7.0级以上大震可能性较大;受2000-2001年欧亚带东南段大震活动过程及巨震调整影响,未来1-3年云南省可能进入新的活跃期,6.5级以上强震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