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5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304篇
地球物理   949篇
地质学   1605篇
海洋学   438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5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陵水组输导体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Vail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深水区地震资料与浅水区钻井资料结合,相互印证对比的方法,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陵水组自下而上划分出SⅠ、SⅡ、SⅢ和SⅣ4个三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三维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要素综合分析的方法,对陵水组输导体系进行研究,将该区目的层输导体划分为储集体、不整合面和断裂等3种。根据输导要素和空间形态,总结出9种输导模式类型。结合盆地温度场、压力场、流体势及烃源岩发育特征,指出盆地深水区陵水组主要发育地堑型和半地堑型两种成藏模式,并在优势输导体系评价的基础上对陵水组各层序有利勘探区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92.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notion of ‘everyday life’ to critically examine an apparent ‘gap’ between bushfire risk awareness and preparedness amongst diverse landholders in rural landscapes affected by amenity-led in-migration in southeast Australia. Landholders were found to bring their own agency to bushfire preparedness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veryday procedures, dilemmas, and tradeoffs. Consequently, regardless of landholders’ awareness levels, attitudes towards bushfire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fluence if, how, and to what extent landowners prepare for bushfires. We argue that not only is the ‘gap’ complex but also paradoxical in that it is both evident in, and constituted by, landholder attitudes and action and simultaneously dissolved in their practices and decision-making in everyday life. Three dilemmas of everyday life in particular were found to underpin these attitudes: costs (in terms of monetary and time values), gender roles, and priorities. Using a mixed-methods research approach, this simultaneo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material nature of bushfire in everyday life is mapped out through landholders’ narratives and actions that embody living with fire on the land. The place of bushfire in landholders’ everyday life has direct relevance to recent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s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in bushfire-prone rural-urban interface areas.  相似文献   
993.
Deep-seated gas in seabed sediments migrates upwards from effect of external factors, which easily accumulates to form gasbags at interface of shallow coarse-fine sediments.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is process is important to predict disaster.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monitoring methods, so we attempt to apply multi-points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technology when simulating forming and dissipation of gasbags in sediments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 This study focuses...  相似文献   
994.
钴的迁移形式成矿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钴有关化合物的形成条件和理化性质,钴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代表性钴矿物的化学成分、共、伴生矿物组合的探究,结合钴成矿地质背景和环境研究认为,钴的氢化物、合金氢化物、羰基化合物、羰基氢化物是内生钴的主要迁移形式。它们形成于地球深部高压、高温、富氢、富CO的强还原环境,通过断裂、裂隙随岩浆、热液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压力、温度骤降,氧逸度渐增、H2和CO逃逸、氧化,上述钴的化合物分解、氧化、硫化、砷化,沉淀富集形成内生钴矿床,并在以后地质事件中进一步叠加富集,形成更富更大的钴矿床。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评述了星云和星子假说、太阳星云的崩塌、星盘的形成和演化、颗粒生长、星子增生、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的形成、行星迁移,以及太阳和行星的演化。  相似文献   
996.
以渤海湾泥质海岸带为例,从形态和地层证据2个方面总结了全新世岸线变化与海洋作用对该地区海岸带发育的影响。中全新世以来千年级别的岸线变迁至少以6次停顿(形成贝壳堤和泥质岭地)和岸进的交替为特征。过去130年间10年级别的岸线变化分为4个阶段,显示了"小冰期"结束后随气温上升而发生的岸线自然蚀退是如何逐渐被人类活动(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围海造陆)所取代的。全新世海相沉积中发现的9个峰值期和晚全新世的7次风暴驱动事件,表明了研究区泥质海岸带增强的海洋影响。这些结果提供了一条经由地质背景认识现代泥质海岸带过程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侏罗系成藏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目前已经在侏罗系发现了多个油气藏,分析这些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成藏动力学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侏罗系油气藏的油气来源主要是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烃源岩,油气运移路径主要表现为由沙湾凹陷向车排子凸起、中拐凸起方向。从充注时间看,侏罗系八道湾组始于早侏罗世(178Ma),齐古组始于早白垩世(120Ma),充注过程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末期;白垩纪中期的构造运动使车拐地区的地形向现今的"南低北高"发展,改造了已经形成的圈闭,使此前形成的油气藏重新分配,并向北部重新聚集,从而形成现今侏罗系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车拐地区北部和车排子断裂带附近区域,而在车拐地区南部仅存在一些残余油气藏的格局。  相似文献   
998.
放射性核素有机迁移形式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以往的性能评价中大多注意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无机迁移形式,而对其有机迁移形式则关注不够,这无疑会影响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的置信度。本文重点讨论了天然有机质在地下水中的分布及其对高放废物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的可能影响。最近研究结果表明:黏土岩一般为不透水层,DOC、HA和FA在黏土岩孔隙水中的质量浓度要远比在花岗岩地下水中的高。因此,对黏土岩中的预选场址要十分关注放射性核素有机迁移形式及其对性能评价的影响。花岗岩地下水中虽然DOC甚低,但是否可完全不考虑放射性核素有机迁移形式对性能评价的影响,现在未作定论,尚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999.
开滦林南仓矿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面建筑物密集、煤层倾角大、地质构造复杂。为取得较好的三维地震勘探效果,针对该区的施工难点,采用了特殊观测系统设计与施工方法,确保障碍物地段覆盖次数与全区保持一致;在资料处理时采用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和目标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陡倾角复杂地质构造成像及多煤层识别等难题。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利用2010—2019年滇中石林县的全球再分析资料,通过HYSPLIT模型的后向轨迹对不同季节和不同高度的水汽来源进行追踪和分析。结果表明:石林县四季的水汽源地和水汽运移路径存在差异。春季水汽主要来源于受高空西风影响的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夏季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秋季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冬季主要来源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的高空西风、孟加拉湾海域。石林县的水汽通道有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欧亚非大陆、局地五条水汽通道,且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高度层的水汽输送通道和水汽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