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2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时代为早三叠世。笔者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哈拉山东剖面,除采集到早三叠世早期的孢粉、叶肢介等化石外,在剖面下部首次发现了凝灰岩夹层。采用LA—ICP—MS技术,对2个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值为252.6±1.7Ma(MSWD=0.64)和249.9±1.6Ma(MSWD=0.22),即火山岩大约在250Ma前形成。结合地层古生物及区域岩浆岩资料,认为幸福之路组三段的形成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大兴安岭南部存在约250Ma与板块闭合相关的岩浆事件,以红层为特色的幸福之路组含有华夏和安加拉两大植物群混生的孢粉化石组合,反映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250Ma时已经完成碰撞拼贴,幸福之路组形成于碰撞之后。  相似文献   
82.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CO2地下埋藏的潜在目标区,位于伊金霍洛旗附近的中神监X井与CO2地下注入井中神注1井相邻,两者钻遇地层系统和岩石组合一致。为对示范区储层的固碳潜力和泥岩改造状况做出预测,为CO2地质储存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基础地质信息和相关数据,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了中神监X井石千峰组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石千峰组的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泥岩主要由石英、粘土矿物和长石组成,其中,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其次为蒙皂石、高岭石和绿泥石。预测在CO2注入后的流体-砂岩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石千峰组砂岩可以通过形成片钠铝石、方解石、铁白云石和菱铁矿等固碳矿物,形成对CO2泄露而言的矿物圈闭,进而实现CO2的长期和安全封存;红色泥岩夹层将发生金属离子活化,导致泥岩褪色。  相似文献   
83.
1017高地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岩带东段。银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安格尔音乌拉组砂岩和华力西中期二长花岗岩中,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蚀变黑云二长花岗岩型。石英脉型矿石中流体包裹体比较发育,相态组合简单,完全均一温度介于175~225℃区间,属于中低温度,盐度平均值为4.42%~11.46%,属于中低盐度。矿石硫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δ34S值介于3.4‰~8.0‰之间,均值5.35‰,与幔源硫的δ34S值(-3‰~3.0‰)比较,有向沉积硫的明显漂移,表明矿石中硫来源于沉积硫与岩浆硫的混合、平衡作用。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比值没有明显的差别,206Pb/204Pb值为18.274 0~18.399 6,207Pb/204Pb值为15.539 9~15.561 6,208Pb/204Pb值为38.036 3~38.177 2,具有Th、Pb微弱亏损特征,指示矿石中硫化物的铅源主要来自于亏损U的上地幔和下地壳相互作用的产物,且成矿流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又混入了部分富集放射性铀铅的地壳物质。矿石氢氧同位素组成为:δDV-SMOW值介于-103‰~-125‰之间,δ18OV-SMOW值在6.9‰~13.9‰之间,显示成矿流体中的水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结合1017高地银多金属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1017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和上地壳的混合,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岩浆期后热液和大气降水,其成因类型可归于中低温度、中低盐度的花岗质岩浆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4.
史冀忠  陈高潮  姜亭  牛亚卓  韩伟 《地质通报》2013,32(11):1777-1789
应用重矿物资料、砂岩组分分析、沉积法、古水流测量等方法对银额盆地及其邻区石炭纪小独山期—二叠纪紫松期进行物源分析,重矿物组合和砂岩组分分析认为,研究区至少有敦煌-阿拉善-狼山古陆和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2个物源;沉积法和古水流测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北部(蒙古国境内)还存在一个物源,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石炭纪小独山期—二叠纪紫松期存在3个物源,分别为敦煌-阿拉善-狼山古陆、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和研究区北部物源(蒙古国境内)。  相似文献   
85.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 林西组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一直笼统地被划归为上二叠统,目前仍旧缺少更进一步的划分对比意见.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剖面实测过程中,在多个层位均发现有孢粉、植物、叶肢介、双壳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Kraeuselisporites spinulosus-Alisporites communis组合,叶肢介化石为Palae olimnadia-C yc lotunguzites组合.综合研究孢粉、叶肢介等门类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该剖面林西组可与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的梧桐沟组—锅底坑组中下部进行对比,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86.
报道了首次在大兴安岭中南段侏罗系火山-沉积地层中发现的木化石。化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中,经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张武研究员详细鉴定,有5属3个已知种和2个未定种。对新发现木化石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木化石的时代。综合分析所发现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属中晚侏罗世。这些木化石新材料为大兴安岭地区上侏罗统地层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87.
卢进才  魏仙样  李玉宏  魏建设 《地质通报》2012,31(10):1628-1638
额济纳旗地区祥探9井揭示的石炭系—二叠系为火山岩+碎屑岩组合,火山岩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布在(302.2±7.8)~(319.9±4.5)Ma之间,对应的地层时代相当于晚石炭世,岩性组合特征与大狐狸山剖面干泉组(C2P1g)可以对比,确定为干泉组。该井揭示石炭系—二叠系1027.4m(未穿),其中4m和4m以上的暗色泥岩(或粉砂质泥岩)20层,累计厚度288.5m,占地层厚度的28.1%。少量钻井岩心样品进行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有机质丰度中等—好,干酪根类型为Ⅰ—Ⅱ1型,有机质演化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显示了良好的生烃条件。与邻近的大狐狸山剖面干泉组烃源岩样品分析结果对比,祥探9井取得的样品有机质丰度显著高于地表剖面样品,TOC为地表剖面样品的1.8倍,热解产油潜量(S1+S2)为地表剖面样品的295.3倍,氯仿沥青“A”为地表剖面样品的32.8倍,总烃(HC)为地表剖面样品的42倍。干酪根类型评价指标分析,井下岩心样品H/C-O/C能较好地反映干酪根类型,地表剖面样品受风化作用的影响H元素显著降低,H/C-O/C无法进行干酪根类型评价,说明风化作用对烃源岩丰度和类型评价指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8.
史冀忠  陈高潮  姜亭  韩伟  李渭 《地质通报》2012,31(10):1657-1668
依据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对银额盆地及邻区二叠系隆林阶—冷坞阶露头剖面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层序划分,共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在对东西、南北向层序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隆林期—罗甸期全区发生大范围的海侵接受海相沉积,以滨海—浅海陆棚相为主,局部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盆地边缘发育过渡相沉积,有2个沉积中心,黑鹰山-额济纳旗坳陷带的沉积中心在碧云泉南-芦草井地区,柳园-巴丹吉林坳陷带的沉积中心在卡路山-杭乌拉一带。祥播期-冷坞期继承了前期的沉积格局,只是沉积范围向北西缩小,黑鹰山-额济纳旗坳陷带的沉积中心在芦草井地区,柳园-巴丹吉林坳陷带水体变浅,沉积中心在古硐井地区。  相似文献   
89.
卜建军  牛志军  吴俊  段先锋 《地质通报》2012,31(10):1669-1683
额济纳旗地区是阿木山组分布的最西端,产出于伸展背景下的裂谷环境,火山岩比较发育,从下到上可分为火山岩段、灰岩段和碎屑岩段。火山岩段和灰岩段产丰富 的 类化石,灰岩段下部产丰富的珊瑚化石。珊瑚化石的时代主要为晚石炭世, 类从下到上分别属于Triticites组合和Pseudoschwagerina组合,从而确定阿木山组的3个岩性段之间以叠覆关系为主,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其中火山岩段为晚石炭世小独山期或更早;灰岩段下部为小独山期,上部为紫松期;碎屑岩段为早二叠世紫松期或更晚一些至隆林期。  相似文献   
90.
内蒙古阿巴嘎旗奥陶纪岩体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巴嘎旗格日敖包岩体位于贺根山断裂带北侧,为一个复式岩体,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主体为二长花岗岩。采用LA--MC--ICP--MS 锆石U--Pb 定年方法,获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06Pb /238U 年龄为449 ± 3. 0 Ma,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微量元素Ba、Sr、Nb、Ta 、P、Ti 亏损,Rb 、Th、U、K、Nd、Zr 等元素富集,表明其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形成可能与苏尼特左旗南侧俯冲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