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722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年来厄尔尼诺期间北赤道流输运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近年来厄尔尼诺期间北赤道流输运的年际变化,本文利用海洋客观分析数据MOAA GPV(Grid Point Value of the Monthly Objective Analysis)以及P-vector方法计算了北太平洋绝对地转流,探讨了2001~2013年期间厄尔尼诺与北赤道流输运之间的关系。在此期间发生的4次厄尔尼诺事件中,北赤道流输运在2002~2003、2006~2007、2009~2010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在2004~2005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并没有明显的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2002~2003年、2006~2007年、2009~2010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10°N以南的热带西北太平洋区域出现了负的海面高度异常和气旋式环流异常,这主要是由热带环流区域出现的西风异常和正的Ekman抽吸通过Rossby波西传到热带西太平洋区域所致;但是在2004~2005年厄尔尼诺成熟期,海面温度异常的分布明显不同,西风异常和正的Ekman抽吸异常明显北移,导致负的海面高度异常和气旋式环流异常出现在了10°N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区域,使得北赤道流输运在2004~2005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没有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52.
A suite of mafic pyroxenite xenoliths and clinopyroxene megacrysts was brought to the surface by Cenozoic nephelinites of the Jbel Saghro Volcanic Field (Anti-Atlas, Morocco). The large population of samples was sub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i) clinopyroxenites sensu stricto; (ii) olivine clinopyroxenites; (iii) mica-bearing clinopyroxenites; (iv) kaersutite-bearing clinopyroxenites; (v) clinopyroxene megacrysts. These xenoliths display a cumulate texture (adcumulate, heteradcumulate with poikilitic clinopyroxene including olivine). The clinopyroxenes have the composition of augite and show an appreciable variation of MgO (7.02–14.80 wt.%), TiO2 (0.58–5.76 wt.%) and Al2O3 (2.81–12.38 wt.%) contents in grains. The clinopyroxene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nvex upward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they display very similar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with low contents of incompatible elements such as Rb (0−0.9 ppm), Ba (0.1–8.3 ppm), Th (0.1−0.3 ppm), U (0.01−0.04 ppm) and Nb (1.3–3.2 ppm). REE contents of the calculated melts in equilibrium with the clinopyroxene megacrysts and clinopyroxene from pyroxenite xenolith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nephelinites exposed in Jbel Saghro.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of pyroxenite xenoliths and clinopyroxene megacrysts range from 950 °C to 1150 °C. Clinopyroxene barometry yielded pressure of crystallization ranging from 0.4 to 0.8 GPa for pyroxenite xenoliths and 0.3 to 0.7 GPa for clinopyroxene megacrysts. This pressure range is in agreement with pyroxenite xenoliths and clinopyroxene megacrysts being crystallized from their parental melts at the lower and upper crust.  相似文献   
53.
刘仕玉  刘玉平  叶霖  王大鹏 《岩石学报》2021,37(4):1196-1212
滇东南马关都龙是一个以锡锌为主,共-伴生铟、铜、铅、钨、铁、银等多种元素的锡锌多金属超大型矿床。虽然前人从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年代学等不同角度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该矿床锡锌多金属矿化为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关于该矿床是否存在热水沉积作用及其与锡锌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依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取都龙矿区广泛存在的黄铁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矿相学基础上利用LA-ICPMS对不同阶段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野外及显微鉴定结果表明,矿区存在四种类型(期次)的黄铁矿,即:鲕状黄铁矿Py1;穿切或交代Py1的细脉状黄铁矿Py2;与闪锌矿等硫化物共生的自形黄铁矿Py3;包裹早期黄铁矿或闪锌矿等硫化物的他形黄铁矿Py4。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中富集多种微量元素,其中Co、Ni、As、Ge等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黄铁矿晶格中,而其余元素多以显微矿物包体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上述四期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别,Py1相对富集Zn和As,而其余微量元素含量较低,Co与Ni含量较低,Co/Ni比值远低于1.00,其微量元素组成与典型沉积作用形成黄铁矿基本一致; Py2与Py1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其Co/Ni比值接近Py1变化范围; Py3和Py4除富集Zn、As外,Mn、Co、Ni、Cu、Sb、Pb、Bi元素含量也相对较高,其Co/Ni比值相对较高,多大于1,与典型岩浆热液型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相似,而与沉积型黄铁矿差异明显。结合各阶段黄铁矿产出地质特征,对比不同类型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本研究认为:Py1鲕状黄铁矿为热水沉积作用形成; Py2为Py1变质改造形成的细脉状黄铁矿,其微量元素继承了Py1; Py3为岩浆热液活动形成的自形黄铁矿; Py4为岩浆热液活动晚期形成的他形黄铁矿,Ag和Bi组成作为区分不同成因类型黄铁矿的化学指标的潜力。矿区早期沉积作用形成鲕状黄铁矿过程可能为后期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硫源及少量Zn等成矿物质,海西-印支期区域变质改造作用对矿区成矿作用影响不大,而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才是矿区锡多金属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4.
依据云南省者竜—嘎洒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研究了表层土壤中Cr、Ni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农产品Cr、Ni含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Cr、Ni含量受控于地质背景,光山—和平丫口岩体(σ)发育的土壤中Cr、Ni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发育的土壤;不同类型土壤中Cr、Ni含量差异较大,且土地利用方式也会对土壤中Cr、Ni含量产生一定影响;研究区玉米、柑橘、茶叶、甘蔗、香蕉、核桃等农产品Cr、Ni含量均未超标,仅11件水稻Cr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占水稻样品总数的11.3%,区内农产品安全性总体较好;区内农用地(水田、旱地、园地、草地)面积为554.73km2,其中无风险(含量低于筛选值)面积为408.61km2,占比为73.66%,风险可控(含量在筛选值与管制值之间)面积为112.96km2,占比为20.36%,风险较高(含量>管制值)面积为33.16km2,占比为5.98%,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针对部分土壤存在Cr、Ni污染风险问题,从水土保持、施肥方式、水旱轮作等角度提出了污染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5.
对Li_2O-(Mg、Zn、Ni)O-V_2O_5三元体系在500—800℃相图的研究表明,在每个系统内部都出现了一个依端员组分摩尔比为1:2:1的化合物。即橄榄石型的LiMgVO_4,硅铍石型的LiZnVO_4和尖晶石型的LiNiVO_4。不同的是,Li_2O-MgO-V_2O_5中发现了第二个三元相和一个固溶体。LiO_2-NiO-V_2O_6中得出一个固溶体,而LiZnNO_4中未得固溶体。  相似文献   
56.
彭少梅 《岩石学报》1993,9(4):357-366
粤北新洲逆冲推覆断裂系统由Ⅰ,Ⅱ,Ⅲ-Ⅳ级推覆断层带组成,断层带中形成一套复杂的断层岩系,断层岩中Au,Pb,W,Sb,Bi,Hg,普遍富集,由此引起不同程度的金矿化,分别形成石英碳酸盐糜棱岩型金矿,碎裂钠长石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时期为印支晚期到燕山期,通过系统的微量元素,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1级推覆断层带断层岩中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II级推覆断层带断层岩中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57.
Raw and retorted spent oil shales from Kentucky, as well as soil and overburden materials, were subjected to laboratory and field leaching tests. Standard batch leaching tests grossly undervalue the amount of dissolved ions as measured in the field, being too brief to enable slow reactions of the mineral matrix, such as hydrolysis and oxidation of sulfides or reactions of acidic leachates with soluble components of the clays. Laboratory column tests, devised to closely simulate natural leaching processes, achieved concentration levels and elemental release patterns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field tests. The column tests provide a reliable means to assess the leachability of metals in thes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58.
陈民扬  庞春勇  肖孟华 《地球学报》1994,15(Z1):138-144
煎岭镍矿与同类矿床相比,具有特殊的地质、地球化学物征,是一种特殊类型镍矿。本矿床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特征,表现出成矿体为岩浆与地层两端元混合趋势,成矿流体分属于Mg2+-Ca2+-Na+-F-(Cl-)型。根据 Pb、Sr、O、H、C 同位素及 REE资料,作者认为该镍矿的形成与后期酸性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后期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力与热液,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富集。本文最后提出了初步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9.
本文报道了六合-仪征第三纪大陆碱性玄武岩十八个样品的REE、Rb、Ba、Sr、Nb、Zr、Ni、Cr、V、Sc、Y、Ga、Zn、Cu等痕量元素含量,讨论了该岩套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区的特征。石榴石橄榄岩型地幔源区经较小程度部分熔融形成了基性原始岩浆;其后经过橄榄石和单斜辉石为主的结晶分异作用,演化后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套。本区碱性玄武岩的地幔源区曾受近期富集作用影响,具有富集LREE等不相容元素的特征。  相似文献   
60.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硝酸钡中超痕量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技术。提出在大量钡基体存在时,采用小体积萃取体系APDC-MIBK同时萃取纳克级的Fe、Cu、Co和Ni。该法具有灵敏度高、无干扰、操作方便和减少沾污等特点。方法检出限为:Fe 7.2ng/g、Cu 12.8ng/g、Co 4.4ng/g和Ni 6.7ng/g。应用于红外光纤原料硝酸钡、硝酸铝中痕量重金属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