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0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1000篇
测绘学   403篇
大气科学   733篇
地球物理   1016篇
地质学   2436篇
海洋学   367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264篇
自然地理   48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61.
滑坡位于石太线下行K135路段右侧偏西,平面上呈近似椭圆形,由原有老滑坡复活而形成。根据滑坡勘察,滑坡所处地貌单元属侵蚀剥蚀低中山区,滑坡区地层组成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晚古生代二叠系石千峰组泥岩、砂岩互层。在分析滑坡几何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的成因,认为老滑坡的成因以自然形成为主,新滑坡则发育并活动于老滑坡堆积物中,因某部门在老滑坡体前缘修建收费站,进行了大面积不适当的工程开挖,形成临空面,加之降雨的作用降低了土体的粘聚力及抗剪强度,在上覆岩土体的重力作用下形成新滑坡。老滑坡为巨型厚层滑坡,属于自然滑坡,新滑坡为大型中层滑坡,属于工程滑坡。  相似文献   
62.
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大方县以公鸡山地裂隙实地调查,认为地裂隙的形成主要与公鸡山一带地下采煤有关。即采煤虚脱,沿先存构造断裂拉张而成。同时叙述了地裂缝特征及危害,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63.
利用1961~2000年克拉玛依的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高温日数等资料,对克拉玛依近40年的气温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4.
祁连山林区大气降水特征与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通过对连山寺大隆林区定位站1975-2000年的降水特征与森林对降水的再分配分析,建立了祁连山大隆林区降水与温度,降水与湿度,林冠截留的关系式。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3.5mm,年变幅在326.4-539.7mm;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70%;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年了量平均递增4.55%,林区温度和湿度均与降水有较好的拟合关系。青海云杉林与祁连圆柏林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平均截留率分别为37.5%,31.7%,灌木林的截留率平均高达66.5%。青海云杉林林冠层平均截留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逐渐减小,当降雨量为18.67mm时,林冠截留量达到最大,为14.72mm;青海云杉树干径流量占降水量的0.51%,当降雨量超过12.0mm时,才开始产生树干径流。青海云杉林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量随降雨量级增加而增大,截留率则随降雨量减小而增大,枯枝落叶层所具有的截留降雨和调蓄降雨作用使祁连山林区基本不发生地表径流。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对水源涵养和水流出山的时间调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红石地区叶家小湾金矿形成于燕山晚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期后热液。断裂和岩浆岩是两大重要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构造为北东向断裂,花岗岩是金矿的有利赋矿围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与燕山晚期 浆活动密切相关,叶家小湾金矿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对于在红石地区开展找金(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6.
探讨了如何利用地质雷达及浅层地震有关原理判释泥质粉砂岩中隐伏断裂带的性质和特征。主要的工作方法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地质雷达反映在张性断裂带和压性断裂带上的曲线特征,分析浅层地震相遇时距曲线在断裂带上的曲线特征。后者的主要特征有:(1)在断裂带上初至时间延长;(2)在断裂带上左右支时距曲线上下跳动的幅度均等;(3)在断裂带上跳动的长度不一;(4)在断裂带左右支时距曲线上下跳动或反相;(5)时距曲线呈喇叭口。阐明了地质雷达和浅层地震的原理及其在泥质粉砂岩中勘查断裂构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非饱和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土体中含水量的变化常会引发各种工程问题。研究表明 ,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不仅取决于土的组成、结构和应力状态 ,还与土中的吸力密切相关。非饱和土的土 -水特征曲线表达了土体中含水量与吸力的关系 ,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8.
由于缺乏早期资料,设计早期油气田(藏)开发方案是非常困难的。在制作翁氏模型的Qctm/No-ER图版和ER-ctR图版过程提出根据探明储量No、经济极限产量Qc、假定达到峰值产量的时间tm、最终采收率ER,由翁氏模型的Qctm/No-ER图版求取增长指数b,由翁氏模型ER-ctR图版求取ctR,再求出其他参数及所有的油气田(藏)开发指标,完成早期油气田(藏)开发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69.
将广义Kопытов预测模型和乙型水驱曲线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得到了油田开发中后期——递减时期的一种预测水驱开发油田的含水率、产油量、产水量及其相应的累积产量随开发时间变化的方法,此方法克服了在水驱油田预测开发指标中二者所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青海省气象部门观测的3.2m气象地温资料相关距平、均值的处理和分析,总结了各自的异常形态。结果表明,3.2m气象地温异常对中震有一定的中长期前兆意义,作为预报地震的辅助手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