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265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998年工作回顾1998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试点工作中,我们全院从事资源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的同志,从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和世界科学前沿的前景出发,重新确定科技发展目...  相似文献   
72.
高星 《地球科学进展》1999,14(2):124-132
无论是从对地球物理性质的基本认识,还是从国民经济经济发展的需要看,地球物理学都应得到重视和发展。在总结我国地球物理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地球物理学尤其是固体地球物理学的趋势,如学科发展问题、重大科学问题及观测手段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对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固体地球科学中心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它就是以基础民为国民经济经济服务及为国家决策咨询相并重。另外,对建立地球科学中心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3.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presents the state-of-the-art of preparedness and reduc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in China. It contains abundant information on the goal, policy, working link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ma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 in this country. The focus is placed on "ta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legal system."  相似文献   
74.
IPCC科学评估报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在1990年和1995年先后出版两次科学评估报告,并且在1992年还出版了对第一次报告的补充报告.现在,IPCC又准备在2001年出版第三次科学评估报告.本文着重分析与介绍近10年来IPCC科学评估报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5.
文章提出了“极地海岸带”这一概念,并从海岸带内涵的视角深入阐述了极地海岸带的定义和范围,全面分析了极地海岸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调查监测技术发展和涉及学科领域两个角度梳理总结了与极地海岸带相关的调查监测实践。同时,分析了极地海岸带调查研究的前沿问题,提出了极地海岸带资源生态要素的调查监测发展方向,即充分利用遥感和现场探测手段,以较低成本来探明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序列下的极地海岸带区域资源环境生态要素与时空变化特征。最后,构建了“双源数据挖掘-空间耦合模拟-区域综合评估-影响模拟预测”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为我国构建极地海岸带区域资源生态管理与保护政策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6.
本文利用喜马拉雅二期科学探测台阵的678个地震台站及26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9,641个地震共约160000条远震P波走时数据,采用基于稀疏约束的多尺度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鄂尔多斯西缘及邻区上地幔800 km深度范围内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在东经104°附近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盆地间存在岩石圈深度的构造边界,这表明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可能分别从属于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以北纬38°线为界,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在岩石圈范围内南北存在明显的速度差异,鄂尔多斯南部上地幔200~300 km深度范围显示为高速异常,而鄂尔多斯北部上地幔显示大面积的低速异常.这一现象表明,鄂尔多斯地块南北两部分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根据本文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推断,由于青藏高原、阿拉善地块向东北方向推挤以及岩石圈的拆离引起的上地幔扰动导致了地幔上涌,上涌的热物质改造了鄂尔多斯西北缘地区的岩石圈,并使该区的岩石圈减薄.地幔上涌也可能是东经104°边界带和北纬38°构造带形成的深部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77.
李军  褚宏亮  李滨  贺凯  高杨 《中国岩溶》2020,39(4):453-466
文章在分析采矿型崩滑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得出西南煤系地层山区地下采动型崩滑灾害常发生在层状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组成的褶皱翼部和核部的陡崖带上,与地形地貌、地层结构与地下采矿工程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并指出薄矿层开采诱发大型山体崩滑灾害的具体过程:①采空后覆岩顶板塌落—覆岩顶板离层,采空区上覆岩层内部及层间自下而上应力传递;②地下水运移通道形成,并加快更大范围岩体结构破坏及扩展,加速了岩体结构面的松动与破坏;③上覆岩层不均匀沉降导致坡脚压裂,山体大型岩体结构面逐渐拉剪或压剪变形扩展,最终山体发生累积损伤与大规模崩滑灾害。此外,传统经验公式的计算方法对此类采矿型崩滑灾害已不适用,建议开展西南煤系地层山区地质结构与地下采动诱发崩滑灾害的相互作用关系、薄矿层采空区上部山体累积断裂损伤—岩体松动、裂隙扩展-岩溶管道流、裂隙流变化的链式响应机制、地下采动型崩滑灾害评价方法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以推动采矿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8.
从采用新型遥感技术、引进航空成像光谱测量系统和开发后遥感应用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铀矿地质遥感所取得的科技进步,并对铀矿地质遥感的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
《China Geology》2020,3(3):462-472
The scientific field test site of rainfall-soil moisture-groundwater conversion in Dabie Mountain Area–Jianghan Plai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the Jianghan Pla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e Dabie Mountain Area and Jianghan Plain. It’s a great field test site to study the material and energy exchange among rainfall, soil moisture, and groundwater of the Earth ’s critical zone in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plain area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ainfall and volume water content (VWC) of soil at different depths of several soil profiles, and the dynamic feature of groundwater was discussed, which reveals the rainfall infiltration recharge of Quaternary Upper Pleistocene str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ternary Upper Pleistocene aquifer groundwater accepts a little direct rainfall recharge, while the lateral recharge is the main supplement source. There were 75 effective rainfall events among 120 rainfall events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with an accumulated amount of 672.9 mm, and the percentages of effective rainfall amount and duration time were 62.50% and 91.56%, respectively. The max evaporation depth at the upper part in Quaternary cohesive soil was no less than 1.4 m. The soil profile was divided into four zones: (1) The sensitive zone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within 1.4 m, where the material and energy exchange frequently near the interface between atmosphere and soil; (2) the buffer zone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between 1.4 m and 3.5 m; (3) the migration zone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between 3.5 m and 5.0 m; and (4) the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groundwater level co-influenced zone below 5.0 m.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reaction of soil moisture and groundwater to rainfall in the area covered by cohesive soil under humid climate in Earth ’s critical zone, which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drough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in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plain areas.  相似文献   
80.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逐渐地应用于档案载体,以及计算机技术被应用于档案管理,这些新型载体与档案的保护问题也日益显露出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章阐述对档案库房科学管理以及如何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